说到宝钗落选,未能进宫,
薛姨妈决定在贾家长住,以便薛蟠能近朱者赤。
结果宝钗和宝玉纠缠一世。
最终宝钗饿死雪中。
一缕幽魂,坚不入九幽。
方有这重生机会,来开这当铺!
再说刑舅妈在家里。
听得父女俩个盛赞宝钗。
方知一家人生活。
依的竟是宝钗一人。
从此,对宝钗有了敬畏之心。
刑舅妈听得薛姨妈说,宝钗早起。
不是因她来了打扰。
方放下心来。
向宝钗说道:“姑娘辛苦了!”
宝钗想起,祖父曾经说过。
活在这人世,万般事离不开银子。
学会挣银子,方能活得自在些。
前世学会挣银子,和宝玉绑在一处。
吃上顿、没下顿,怎么也凑不出启动资金。
这一世好了!
护了银子,护了当铺。
宝钗干上这银子再生银子的事,不仅痛快,亦觉有趣!
做着当与被当的贸易。
客户拿了银子开心。
我赚了银子亦开心。
双方都开心的事。
哪里有辛苦的感觉!
宝钗看向刑舅妈。
向刑舅妈笑道:“不辛苦,我喜欢做生意。”
薛姨妈转向宝钗。
向宝钗说道:“我昨夜,梦到你姨妈,穿的破烂,面色憔悴,哭着说想我呢。”
接着叹道:“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流落到何处去了!”
宝钗心里说道。
肯定想您呀。
过得穷困潦倒。
能不想您。
流落何处?
窝在祖陵呢!
宝钗瞧着薛姨妈伤心,于心不忍。
便对薛姨妈说道:“我想起姨妈一家,也深为担心,妈妈不用焦心,我已经着人打听了!”
薛姨妈叹了口气。
听得丫头小厮们。
讲起那日贾府被抄情景。
说是贾家老少当街跪。
女子头上珠钗完,男子身上佩饰光。
想想真是惨呀!
当年兄妹四个。
王夫人作为长女,嫁得最好。
王子腾做官,先也是借了王夫人的势。
薛家做生意,做到皇商。
先得的是,薛舍人和开祖皇帝的交情。
新帝登基后。
对薛舍人淡了情分。
薛舍人死后,生意上依仗着贾家。
才保下这皇商的生意。
贾家出了帝妃。
元妃在宫里运作。
内务府的生意,先付银后付货。
才使薛家生意,再次鼎盛。
后来,哥哥王子腾死了。
元妃也亡。
想不到贾家也败了。
败得那么快。
败得都不及我们了!
而今四兄妹。
只剩姐姐和我。
可怜姐姐,入我梦里来找我。
薛姨妈想起来心酸。
忍泪向宝钗说道:“你姨妈,当年嫁进荣府,何等显贵,最后落到这般,想起来我真难过!”
宝钗看不得母亲伤心。
连忙安慰薛姨妈。
向薛姨妈说道:“妈妈不用难过,我着人打听了,前日,有当铺的客人说,一大家的人,都去了祖陵,听说坟山那地方,有看坟用的屋子,还有十来亩薄田。”
薛姨妈听了。
更担心了。
向宝钗说道:“守墓的屋子,能有几间,十来亩地,再去掉赋税,能剩多少粮食,这一大家百十多口人,能住得开,能吃得饱么?”
薛姨妈说完。
忽然想起,宝钗说过。
她在城外,购置了千亩良田,还买了几个庄子。
莫如让贾家先住过去。
转念寻思,贾家现在成为庶民。
若贾家都住过去,别无去处,便不会走了!
亲戚终是亲戚。
借住呢,也还得算清经济账。
方为长久之计。
可贾家既无住所,又无吃食。
这账算不清呀!
想到这里,薛姨妈作了难。
怕请客容易送客难!
宝钗看薛姨妈欲言又止。
知母莫如女!
宝钗明白薛姨妈的意思。
自家曾经投靠贾家。
想着让贾家投靠薛家。
宝钗想着,此时不比彼时。
当初,他们薛家投靠贾家。
住进来的不过十余口人。
吃喝用度,并不用贾家的。
而今贾家是百余人,吃喝用度一应全无。
再说自己是重生。
经历过败落的贾家。
他们家,真是没一个,是过日子的人。
出苦力,肩担不得,手提不得。
干账房,宝玉干三忘四。
贾政不屑到小铺管账。
养这么一大家闲人。
我薛宝钗养不起,更不屑养。
宝钗见薛姨妈不言。
估摸妈妈也想通了。
寻思姨妈和妈妈,终是亲姐妹。
担心是必然的。
为了让妈妈放心。
我还是去一趟吧!
前世,和他们一起在潦倒里挣扎。
这一世,做了旁观者。
看他们在潦倒里挣扎。
宝钗不想妈妈难过。
想起曾为贾家十年妇。
未曾获得一点暖。
多少带点怨念。
去瞧瞧这一家人的潦倒生活。
多少消一点意难平!
寻思去一趟贾氏祖陵吧。
宝钗向薛姨妈说道:“过几天冬至,冬至后,年也不远了,我想着咱家当初,也得了姨妈姨父的帮衬,而今,我们也应该尽能力,能帮点就帮点。”
薛姨妈听了宝钗的话,心里连连赞许。
寻思我生的女儿。
倒真是个来报恩的。
难怪老太爷、老爷在世时,都特别宝贝我这女儿。
那时候,我的心思,都在蟠儿身上。
倒没太注意宝钗!
直到老太爷去世后,我才发现,宝钗的许多好处来。
现在想着宝钗这孩子,生下来时,便睁着乌溜溜的眼睛,安安静静地,不哭也不闹。
打小儿便是省心的娃。
这孩子不仅乖巧懂事儿,还能知人心思。
真是我贴心的小棉袄!
知道我的心里,惦记她姨妈呢。
薛姨妈向宝钗说道:“我的儿,你是个妥贴的孩子,你看着办吧。”
宝钗寻思,贾家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