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 336 章:北境烽烟传警讯?朝堂定策遣援军
正德十八年(1524 年)?十月廿五
卯时·京城的天刚蒙蒙亮,兵部衙门的无线电突然响起急促的 “滴滴” 声 —— 这是九边总兵官陆砚青(陆砚昭长兄)从辽东传回的急报。值守的兵部主事不敢耽搁,抓起电报便往张鹤鸣府中赶,途中冷风裹挟着寒意,让他更觉此事紧急。
张鹤鸣刚起身,听闻北境有急报,立刻披衣接电。电报上的字迹潦草却清晰:“建州女真内乱,部首觉昌安之子塔克世煽动各部,称‘脱离大明辖制,自立为王’,已集结五千部众,劫掠辽东边境村落,焚毁驿站。现辽东守军仅八千,虽能暂守防线,但需援军速至,平定叛乱!—— 陆砚青。” (注:觉昌安、塔克世为努尔哈赤祖父与父亲,契合历史时序,此前章节未提及努尔哈赤,故沿用塔克世作为叛乱首领)
“知道了!” 张鹤鸣收起电报,眼中却无慌乱 —— 自正德皇帝时期开海至今已八年,这八年间,海洋贸易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从开海初期年均入银 500 万两,到如今已突破年均 5000 万两以上,仅这一项收入,便足以支撑全国半数开支;更别提国内发展带来的税收 —— 随着蒸汽机普及推动工业腾飞,纺织、机床、军工等产业税收每年稳定在 1000 万两以上,加上重商税轻农税的政策调整,百姓耕作积极性高涨,农业税虽降却因亩产提升而总量不减。如今国库储备充裕,应对一场局部战事,不过是动用九牛一毛。他立刻下令:“备车!去内阁!传无线电房待命,保持与辽东通讯;再让户部核拨援军军费,无需省俭,粮草棉衣、武器弹药务必按最高标准筹备,绝不能让前线士兵受半点委屈!另通知天津水师,即刻准备战船,负责援军粮草的水路运输!” 晨曦微露中,兵部的马车疾驰向内阁,北境的烽烟虽起,却因经济鼎盛、国库充盈,未让京城陷入丝毫恐慌。
辰时·长春宫内,庭院里的菊花仍傲立枝头,沈氏与陆明瑶、苏氏、林氏正忙着准备重阳节宴席的物件。桌上摆着的不仅有江南工坊用蒸汽机纺织机织出的锦缎,还有军工总院造的新式银器 —— 这些银器用海外进口的纯银打造,工艺精湛,既是宫中用品,也是出口海外的热门商品,单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国库添 300 万两收入;旁边堆叠的棉布,更是江南纺织厂的量产佳品,如今不仅国内百姓人人能用得上,每年还能通过海运销往南洋、欧洲,仅棉布出口一项,年均入银便超 800 万两。
陆明瑶将绣好的菊花图挂在墙上,笑着道:“皇后娘娘,您看这锦缎做的桌布,比往年的丝绸还精致;还有这银器、棉布,听说光出口每年就能给国库赚好几千万两!开海八年,咱们大明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 江南那边,普通农户不仅能吃饱饭,还能用上蒸汽机织的棉布、铁制农具;城里的工坊越开越多,百姓做工能挣不少银子,连带着咱们宫里的用度都比以前精致多了。” 沈氏点头,刚要赞叹,内侍匆匆赶来:“皇后娘娘,内阁急报,北境建州女真内乱,塔克世煽动叛乱,兵部张尚书已去内阁议事,太后请您即刻去慈宁宫。”
沈氏心中一紧,却未显慌乱 —— 她深知开海八年来的经济盛况:单海洋贸易每年就有 5000 万两收入,国内税收还有 1000 万两以上,国库储备充裕,这样的家底,别说平定一场内乱,就算再应对几场战事也绰绰有余。走到宫门口,恰好遇到准备去书房温习功课的朱载林与陆承煜、陆承玥。朱载林见沈氏神色凝重,问道:“母后,出什么事了?是不是北境有坏人作乱?” 沈氏摸了摸他的头,柔声道:“北境有些乱,不过大臣们会处理好。咱们这八年靠海上贸易和造东西,攒了好多银子、金子和粮食,还有最厉害的武器,派去的援军也能骑马、步行,还能在水上作战,定能保护好边境百姓,皇儿先去温习功课就好。” 看着孩子们离去的背影,沈氏快步向慈宁宫走去,心中的底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足。
巳时·内阁衙门,气氛严肃却不紧张。徐阶、李三才、张鹤鸣围坐在桌旁,桌上摊着陆砚青的急报、辽东地图与近八年的国库收支清单 —— 清单上 “海洋贸易年均 5000 万两”“国内税收年均 1200 万两”“国库白银两亿两、黄金七千万两” 的数字格外醒目。此时,锦衣卫指挥使沈知薇(陆砚昭正妻,原指挥使王勇牺牲后,由朱厚照下令暂代,后正式任职)也受邀列席,手中捧着辽东女真部落的情报卷宗。
张鹤鸣率先开口,语气从容:“各位,塔克世煽动内乱,集结五千部众劫掠边境,陆总兵请求援军。但咱们完全无需担忧物资问题:开海八年来,海洋贸易从年均 500 万两飙升到如今的 5000 万两以上,国内工业、农业税收每年也稳定在 1200 万两以上,如今国库储备已达白银两亿两、黄金七千万两,粮食 1 亿石。两万援军即便在外征战一年,军费、粮草也不过消耗 300 万两白银、500 万石粮食,仅占国库储备的 1.5% 不到,连牙缝都不够填!且辽东暂未铺设铁路,援军粮草已安排天津水师通过水路运输,走渤海、辽河航道,十日便可抵达辽东营口,补给完全跟得上。”
沈知薇随即起身,将情报卷宗递至桌前:“各位大人,锦衣卫已核查塔克世的动向 —— 其部众多为胁迫而来,核心亲信仅三百人,且内部部落矛盾尖锐。臣建议,锦衣卫可派五十名密探先行潜入辽东,联络不愿跟随叛乱的部落首领,收集塔克世的营地部署与粮草位置,为援军提供情报支持;同时,京城的锦衣卫将加强九边各镇的通讯加密,防止情报泄露,确保援军行动顺利。”
李三才笑着补充:“沈指挥使的建议甚妥!有锦衣卫的情报支持,援军定能事半功倍。此次援军的物资,户部不仅能即刻拨付,还能按最高标准筹备 —— 士兵每人发两床棉被、三件棉衣,粮草除了干粮,还能多备些肉干、红糖御寒;武器方面更不用愁,军工总院与工部联合生产,虽暂未实现全军换装,但一次性武装 50 万部队仍绰绰有余,别说调拨两千支步枪,就算调拨两万支,也不过是短期产能的一小部分,完全不用挪用其他工程经费。更重要的是,咱们拟派的援军是枭龙卫的林峰雄狮营与魏无羡苍狼营 —— 这两支部队是陆国公亲手调教的全能型综合机动部队,能马战冲锋、能步战攻坚,还能驾船水战,应对辽东的地形与战事完全没问题!”
徐阶点头,转向刚抵达的陆砚昭:“陆国公,我们与沈指挥使商议后,决定派枭龙卫两营共两万人驰援辽东,辅以锦衣卫情报支持,你觉得如何?” 陆砚昭接过急报与情报卷宗,目光落在 “塔克世” 之名上,沉声道:“此部署甚妥!雄狮营与苍狼营跟着我训练多年,确为全能型部队 —— 雄狮营擅长马战正面突破与步战阵地防守,苍狼营精于骑兵突袭与水战登岸,两营配合,既能应对女真骑兵,也能协助水师保护粮草航道;加上知薇的锦衣卫提供情报,定能速战速决。建议让军工总院调拨 2000 支改进后的 10 连发步枪给两营,每支枪做马战、水战适配改造;天津水师再派五艘战船,一艘护送粮草,四艘协助苍狼营,确保援军与物资同步抵达辽东。”
张鹤鸣立刻应道:“我这就拟旨,调雄狮营与苍狼营三日后在天津港集结,锦衣卫密探今日便出发;军工总院即刻协调武器调拨,明日送达营地!” 众人分工明确,议事效率极高 —— 八年经济爆发式增长积累的雄厚家底、能武装 50 万部队的军工产能、全能型援军与锦衣卫情报支持,让朝廷应对危机时尽显大国从容。
午时·京城军工总院里,工坊内一片热火朝天,蒸汽机的轰鸣声此起彼伏,军工总院与工部联合搭建的二十条生产线同时运转,每天能联合生产 1000 支 10 连发步枪、10 台小型蒸汽机,完全具备短期武装 50 万部队的基础产能。赵小匠正带着工匠们,将 2000 支改进后的 10 连发步枪装箱 —— 这是应内阁要求,调拨给枭龙卫雄狮营与苍狼营的武器,每支枪都额外配备了适合马战的枪托绑带与水战防锈涂层,适配两营的全能作战需求。
旁边的车间里,20 台小型蒸汽机已打包完毕,准备运往漳州支援铁轨建设;战船蒸汽机的样机也进入最后调试阶段,预计月底就能完成测试,交付天津水师,而这样的蒸汽机,两院每月能联合造 10 台。“院长,这批步枪不仅加长了枪管、改进了弹夹,还做了马战、水战的适配改造,雄狮营和苍狼营用着肯定顺手!咱们还额外准备了 20 万发底壳弹,足够两营用半年了!” 一名工匠兴奋地汇报,手中拿着刚组装好的步枪,演示着快速装弹、挂载枪托绑带的动作,整个过程不到 5 秒。
赵小匠点头,叮嘱道:“再仔细检查一遍,每支枪的防锈涂层、绑带接口都要测试,确保适应辽东的严寒与水路环境。漳州的小型蒸汽机下午就装车,别耽误那边的工期;战船蒸汽机月底前必须测试成功,水师还等着用它护送援军粮草呢!对了,再增产 5000 支步枪备用,万一北境需要,能随时调拨,反正咱们产能足够。” 工匠们齐声应和,铁锤敲打声、机器运转声交织在一起。即便北境有警,大明的工业革新仍在全速推进 —— 每年 5000 万两的海洋贸易收入、1200 万两的国内税收,以及充裕的国库储备,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资金;而能武装 50 万部队的军工产能,不仅能轻松满足国防需求,更能支撑全国的基建与民生发展,这样的实力,在八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未时·御书房内,朱载林看着陆砚青的急报与国库收支清单,好奇地问:“陆国公,咱们现在有很多银子和粮食吗?不然怎么敢派那么多士兵去北境呀?” 陆砚昭站在一旁,耐心解释:“陛下,是的。开海八年,咱们靠卖棉布、银器、武器给海外,每年能赚 5000 万两银子;国内造东西、种地,每年也能赚 1200 万两,国库储备很充裕。塔克世想脱离大明作乱,咱们派去的援军也很厉害,能骑马打仗、能步行作战,还能在水上保护粮草船;沈指挥使的锦衣卫会提前去辽东探消息,再加上好武器,完全不用怕。而且咱们的工坊能造很多步枪,一次能武装 50 万士兵,比塔克世的人多好多倍!”
朱载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那以后能在辽东铺铁轨、造‘铁车’吗?能让辽东的百姓也用上棉布、铁农具吗?” 陆砚昭笑着点头:“当然能!等平定了塔克世的叛乱,咱们就用国库的银子在辽东铺铁轨、造‘铁车’,把棉布、铁农具运过去,让辽东的百姓也过上好日子。以后不管是北境、江南,还是漳州、西安,咱们都能靠‘铁车’连起来,让所有人都有好日子过。”
朱载林拿起笔,在自己画的铁轨地图上,认真地添上 “辽东” 二字,旁边画了一辆冒着白烟的 “铁车”,还画了几个小人拿着棉布、铁农具 —— 那是他想象中全国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的模样。“陆国公,你一定要帮我实现这个愿望!” 朱载林抬起头,眼神坚定。陆砚昭躬身应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申时·京城西山枭龙卫营地内,旌旗招展,士气高昂。林峰与魏无羡接到调令后,已迅速完成部队集结 —— 雄狮营士兵身着适配马战的轻便铠甲,腰间挂着改进型 10 连发步枪与弯刀;苍狼营骑兵牵着健壮的战马,马鞍旁固定着防水枪套与水战登岸用的短桨,两营士兵的装备均做了全能作战改造,尽显 “能马战、步战、水战” 的特色。
就在士兵们分组训练时,一阵马蹄声传来 —— 陆砚昭身着枭龙卫提督铠甲,带着两名护卫前来探营。林峰与魏无羡见陆砚昭到来,立刻上前躬身行礼:“末将参见国公!” 陆砚昭抬手示意两人起身,目光扫过训练中的士兵,满意点头:“看你们的装备与训练状态,看来已做好准备。此次驰援辽东,你们不仅要平定叛乱,更要保护好边境百姓,不可滥杀无辜;与锦衣卫密探对接时,要做好情报保密,避免暴露行军路线。”
“末将遵令!” 两人齐声应道。陆砚昭走到一名雄狮营士兵身旁,拿起他手中的步枪,检查了马战绑带与防锈涂层:“军工总院的改造很到位,你们在使用时要注意 —— 马战时把绑带系紧,避免枪支滑落;水战登岸后,及时擦拭枪身,防止防锈涂层磨损。” 随后他又看向苍狼营的战马与短桨:“战马要提前适应辽东的严寒,短桨的木质部分涂好防水漆,确保水战时能用。”
魏无羡补充道:“国公放心,末将已安排士兵每日给战马喂御寒的草料,短桨也已全部做了防水处理;与天津水师的对接也已确定,三日后在天津港汇合。” 陆砚昭点头,对两人道:“此次出征,朝廷给了充足的物资与情报支持,你们只管安心作战,后续补给与后方安稳,有内阁与锦衣卫盯着。记住,速战速决,早日平定叛乱,让辽东百姓早日过上安稳日子。”
“末将定不负国公与朝廷所托!” 林峰与魏无羡躬身承诺。阳光下,陆砚昭的身影与训练中的士兵们交织在一起,国公的亲临与嘱托,让两万援军的士气更盛 —— 适配全能作战的物资、先进的武器、充足的后勤与明确的指令,让他们完全有信心在一个月内平定北境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