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富微微一笑,拦住要说话的程处亮:“我乃李寻欢,今日不想惹事,放了这姑娘,鞋子多少钱,我替她赔了。”
几个世家子弟们听闻李寻欢这个名字,脑子立刻转动了起来~没听过啊,这人谁啊?一个年轻人,小声说道。
“左边那个是长孙冲,齐国公的嫡子,当今皇后的亲侄子。右边的是程处亮,宿国公的嫡子,还有一个好像是尉迟宝琪。这人,不认识,但是身份应该不简单。”
几句话说完,世家子们立刻知道了怎么做。
“原来是李兄啊~在下弘农杨氏的杨守愚,家父杨纂,现任长安县令!。不知李兄是?”
秦富呵呵的笑了,说话就说话,老说自己家世干嘛,装b啊?这个我也会:“在下李寻欢,江湖人称“小李探花”。擅使飞刀~
在百晓生所着的《兵器谱》上排名第三!”
别说杨守愚了,就连长孙冲几个也是一脸懵。
这时,不知道谁问了一句:“那前两名是谁?”
秦富弹了弹狐裘大衣的领子:“第二是霸王枪,第一是夺命十三剑!”
“那如何才能找到那两位呢?”
秦富摇摇头:“找不到了,他们都嘎了~也就是死了!”
“那岂不是说,你现在的排面第一了?”
秦富嘴角微翘:“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看到杨守愚几个人,被自己唬的一愣一愣的,秦富看向长孙冲:“小虫,给他鞋钱,我们走!”
秦富在曲江宴外面装b,会场里面也是炸锅了~
《元日》此诗一出,全场皆惊。
柳如烟眼睛发亮,满脸欣喜,全场给秦富宣传:“好诗,好诗!李郎真乃大才!”
“你听过《元日》吗?”
“没有,你怎么可以没听过呢?来,我给你念念.....
整个曲江池被她跑了一圈,柳如烟满心欢喜地回到座位,心里念叨着:“今日得李郎相助,如烟无以为报,他日愿为李郎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秦富和长孙冲几人到了皇城,让他们几个程处默先在一起,自己径直去了凤阳阁。
正当秦富带着众人准备离开时,突然一名太监匆匆赶来,走到秦富身边小声说道:“陛下有旨,宣小郎君即刻入宫觐见。”
秦富心中一愣,李二不是在开什么元旦守岁筵席吗。自己去干嘛?“不去,那么多人,我社恐!”
小太监满脸带笑:“陛下说了,小郎君不必担心,他在立政殿等您,没有闲杂人等。”
“他说什么事了吗?”
小太监低着头......有事能跟我一个太监说嘛?
“小郎君,陛下没说~”
“行吧~”
秦富整了整衣衫,跟着小太监去了立政殿。来到宫殿之中,看见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微笑道:“我听闻你在曲江宴上作了一首《元日》,果然是文采斐然。”
“老李谬赞了,我不过是随口一说罢了,再说那《元日》又不是我写的。”
李世民点点头又道:“我还听闻你自称小李飞刀,李探花,在那《兵器谱》上排名第三,霸王枪,夺命十三剑可是真的?”
秦富斜楞着看向李世民,我不就是吹个牛吗:“老李,你没看过唐伯虎点秋香吗?”
看见李世民摇头,秦富想了想:“你去问承乾,他肯定看过~我给他下载了周星星全集。你找我来,就为了这个事?”
“不是,刚刚在守岁筵上,崔家,杨家的人想跟朕合作做生意。他们想出钱出力,我出矿盐变食盐的技术。这事,你怎么想?”
秦富坐到椅子上:“我坐着想,站着想都行!主要是看你怎么想?”
李世民白了秦富一眼:“我要是想好了,就不找你了,你帮我参谋参谋。”
两人坐在殿内,你一口,我一口的抽着烟~
“要我说,咱们不合作,但是可以卖技术!”
李世民听到这话,来了精神:“细说~”
秦富走到李世民身前,抽出一张纸,拿起笔写写画画着,过了一会儿,放下笔,把纸推给李世民。:“你看看~”
李世民拿起纸,把桌案上的灯光调亮了一下,不是他抠,主要是充电麻烦,能省一点是一点。
等他看完,把纸收进袖子里。:“办法不错,可是这样会不会,跟我们的大唐盐业抢生意啊?”
“不会,盐这东西有的是。不说矿盐~就那海盐,根本用不完~到时候,咱们再做海盐,反正数量多了,这价格自然就会低下去。虽然赚的少了一点,但是对百姓是好事!”
“小郎君,大善啊~那咱们是一次性让他他们买断,还是说每年给这个什么技术专利费?”
秦富把烟头掐灭:“无所谓了,你就按我写的来,保证咱们不吃亏。如果他们选按年付技术专利费,一次性最少收三十年的!别让他们,钻了空子。”
“这个我明白,你是怕他们学会了,就交一年的技术费。然后瞒着我们,偷偷的做盐。”
秦富点点头:“咱们也别太心黑,一年收他个三五万贯就行,记住是每家~他们不可以一起买,谁家买谁家用,如果私自转让,出让,或者说被别人窃取了技术,都要重罚。”
李世民明白了秦富的意思,这是把那些世家心思堵死。
“这买断费用,百万贯是不是有点多了?”
秦富看着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他们不是号称千年的世家吗?这点钱算什么?不行,可以让他们用土地顶账啊,土地才是你需要的。”
“世家权贵手里的私有土地越少,对你越有利。再说他们的土地,都不是好道来的,咱这也算做好事,替天行道了。”
“普通人,如果都有自己的土地了,他们最后谢的还不是你老李?”
秦富去了凤阳阁,李世民回到了元旦守岁筵~
回到守岁筵上,李世民便将秦富的想法告知了崔家、杨家等世家。世家们起初听闻买断费用要百万贯,皆面露难色。
但当听到可拿土地顶账,且按年付技术专利费的方案后,开始权衡起来。
崔家家主率先开口:“陛下,若按年付,这一次性三十年的费用,我等需回去商议一二。”杨家的代表也点头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