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笼罩着建业宫,烛火摇曳,映得殿内人影忽明忽暗。孙权背负双手,在御案前来回踱步,脚下的金砖被他踏得沉闷作响。
“三座城池……贾诩不过半月,就夺我三城!”孙权的声音低沉,却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荆州之地虽在我手,但人心不附,士兵不听号令,这仗如何打?”
诸葛瑾、张昭、陆逊等人站在殿中,神色各异。
张昭叹了口气,拱手道:“主公,荆州百姓自刘备入川后,便受其恩抚多年,如今虽归我东吴,但多有旧情未断。加之近来与蜀汉摩擦不断,荆州军心中疑惧,不愿死战,也是人之常情。”
陆逊沉声道:“贾诩用兵素来狠辣,此番他先攻荆州,是想割裂我与蜀汉之间的缓冲地带。若不早定对策,恐怕荆州诸郡会陆续失陷。”
孙权眉头紧锁:“可我军主力皆在江东,若尽数调往荆州,本土空虚,一旦魏军南下,建业危矣!”
殿中一时沉默,连烛火噼啪的声音都显得格外清晰。
许久,诸葛瑾上前一步,低声道:“主公,如今之计……恐怕只能向蜀汉求援。”
孙权猛地停下脚步,回头盯着他,眼中闪过一丝冷意:“求援?你忘了荆州之变?忘了我们曾在背后对刘备出手?忘了近来边境的几次冲突?他们怎会来救?”
张昭缓缓摇头:“主公,国与国之间,并无永恒的仇怨,只有永恒的利益。如今魏国大军压境,若我东吴被灭,蜀汉便独力难支。唇亡齿寒,诸葛亮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陆逊补充道:“况且,如今蜀汉北伐的统帅是庞统。此人素有奇谋,且比诸葛亮更善变通。若我们以诚意相求,并许以合兵之利,他或许会动心。”
孙权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似在权衡利弊。他并非不知局势危急,但自尊心让他难以放下身段去求一个曾被自己背叛过的盟友。
“若蜀汉不肯出兵,我东吴将陷入绝境。”诸葛瑾再次劝道,“此时放下成见,方是长久之计。”
孙权深吸一口气,神色复杂地望向殿外漆黑的夜空。远处传来的鼓声,仿佛是敌军逼近的脚步声。
“好。”他终于开口,“诸葛瑾,你亲自前往成都,面见庞统,言明利害。若他肯出兵,我东吴愿割三郡之粮,并开放长江水道,以助其北伐。”
诸葛瑾躬身应命:“臣必不负使命。”
陆逊又道:“主公,在蜀汉援军抵达之前,我等须死守江陵与公安,若失此二城,荆州门户大开,魏军便可顺江而下。”
孙权点头:“陆伯言,荆州防务,就交给你了。”
就在此时,殿外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斥候跪地禀报:“启禀主公,魏军已在夷陵集结,贾诩亲率五万大军,不日将南下!”
殿内众人脸色骤变。孙权紧握双拳,沉声道:“看来,我们没有时间犹豫了。”
诸葛瑾立刻起身告辞,连夜整装出发。夜色中,他的身影消失在宫门外,踏上了前往蜀汉的艰难旅程。
而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庞统正站在北伐军的沙盘前,听着来自东吴的急报。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早已预料到这一天的到来。
“江东求援……”庞统喃喃自语,“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