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河畔旧书摊,新安装的电子检索屏突然开始吟诵古诗。云昭在书堆里翻找旧版词典,电子猫在她脚边扒拉着一本泛黄的画册,黄金铠甲沾上了书页的霉味。程自在举着手机,镜头对准那台正在自动翻书的机器。
师姐,他指着屏幕上错乱的分类,这个检索系统从中午就开始异常——找武侠小说的人被推荐《母猪产后护理》,查菜谱的大妈看到《相对论入门》。
沈知白推了推眼镜,镜片上闪过数据库的乱码:更奇怪的是,借阅记录显示正在调用1992年的图书目录,甚至要求读者出示早已过期的借书证。
电子猫轻盈地跳上检索台,尾巴挂坠变成条码阅读器,对着扫描仪发出警惕的闪光。当摊主试图关机时,屏幕突然显示:检测到特殊阅读偏好,正在匹配历史借阅档案——建议您采用1985年的检索方式。
程自在的直播弹幕开始活跃:
「扫描仪在跳踢踏舞!」
「图书编码在变魔术!」
「快看书页在自动批注!」
突然,整个书摊系统开始混乱——价格标签跳起华尔兹,防盗器播放起相声片段,最老的那台打字机竟开始自动创作小说。电子猫炸毛成绒球,黄金铠甲展开成防尘护盾。
文化局检查后发现,这是试点的智能旧书系统,本意是通过数字化管理藏书,但数据库错误接入了全市图书馆的历年借阅记录。现在系统正在同时执行不同年代的编目标准,甚至给现代书籍贴上计划经济时期的标签。
它非要我使用借书卡!年轻人举着被拒绝的手机支付抱怨,说我的电子支付不符合2003年的借阅规范!
屏幕闪现委屈表情:根据阅读习惯分析......话未说完就被电子猫一爪子拍出彩虹书签。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每本经过系统的书都出现异常——新书封面浮现老式藏书章,电子书目显示为手写卡片。
当摊主准备拔电源时,云昭轻轻按住触摸屏:你知道这个书摊的往事吗?她讲述起这里的变迁:八十年代知识分子在这里淘绝版书,九十年代学生在这里找复习资料,甚至某个雨夜,老教授在这里赠书给贫困生的感人场景。
翻书声逐渐变得轻柔,屏幕开始展示老照片。当云昭说到去年洪灾时,市民们自发抢救书籍的温暖故事时,所有书架突然同步亮灯,在夕阳下映出书香永传的光影。
第二天检索系统恢复了正常,但多了个时光书屋功能。扫码会随机推荐某年的畅销书,偶尔还会在找书时播放历史读者的读书笔记。只有电子猫发现,深夜的书摊前,系统会给苦读的学生自动调节灯光亮度。
而当新读者好奇为什么这里的旧书特别有味道时,老书虫会指指那台偶尔会多给折扣的智能系统——就像某个总爱在书里夹书签的老摊主还在时那样。晚风拂过,书页间仿佛还飘着往日的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