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石那道贯穿云州、涤荡邪祟的凌厉白虹不同,另一股力量如同无声的春雨,悄然滋润着饱受创伤的土地和心灵。
秦婉儿坐镇文圣宫“愈”字殿,却仿佛与整个云州大地建立了某种玄妙的联系。
她眉心那点翠绿道种光芒温润,意识如同无形的根须,蔓延至派往各州府、尤其文魔曾肆虐之地的每一支医疗队伍。
她无需亲临每一个伤痛的现场,却能通过弟子们身上的“愈”字印记,清晰地感知到:
在“白骨原”边缘的难民营里,因魔气侵蚀而皮肤溃烂、高烧不退的孩童痛苦的呻吟。
在刚刚经历过小规模魔灾的“落霞镇”废墟上,失去亲人的老者眼中那死灰般的绝望。
在因推行新政而爆发冲突、导致多人受伤的“青禾县”正心署门前,民众的愤怒与官吏的惶恐交织的混乱气息。
“愈者,非独愈身,更愈心愈灵。”
“仁心所至,生机自显。”
秦婉儿盘坐于殿中蒲团之上,双眸微阖,双手在身前结成一个充满生机的法印。
她周身散发出柔和的翠绿光晕,如同初春萌发的嫩芽。
殿内种植的灵草灵药,在这光晕的滋养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舒展叶片,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药香。
“吾心即道种,道种连八荒。”
“沐雨,引‘春风化雨诀’,抚愈白骨原孩童灼痛,导引魔气出体。”
“青禾县正心署前,仁心一脉弟子听令,诵《安民抚伤篇》,以‘和’气平息戾气,以绿意愈合伤口,分说新政本意。”
“落霞镇王婆婆处…婉儿亲去。”
她的意念如同最细腻的丝线,跨越空间,精准地传递到每一位在外行医的“愈”字门弟子和杏林学子心中。
——白骨原难民营——
负责此地的核心弟子苏沐雨,正带着数十名杏林学子,在简陋的医棚中忙碌。
她感受到师尊的意念,精神一振。
她走到营地中央,双手摊开,指尖翠绿光芒流转,口中诵念玄奥法诀。
“春风化雨,泽被苍生!”
淅淅沥沥,一场完全由精纯生命能量构成的翠绿色光雨,凭空洒落,笼罩了整个难民营!
光雨落在那些饱受魔气侵蚀之苦的难民身上,尤其是孩童溃烂的皮肤,如同最温柔的抚慰。
灼痛迅速减轻,溃烂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收敛、结痂。丝丝缕缕的黑气从他们口鼻、毛孔中被逼出,在绿雨中消散。
孩童们痛苦的呻吟变成了舒服的呓语,沉沉睡去。
难民们仰头沐浴着这神奇的绿雨,感受着身体的舒缓和心灵的安宁,许多人泪流满面,朝着文圣宫的方向虔诚跪拜。
——青禾县正心署门前——
场面一度混乱。因丈量土地引发冲突,几名差役被打伤,愤怒的民众围堵署衙,新任的年轻署正焦头烂额,解释无人听信。
几名“愈”字门女弟子赶到,她们没有急于救治伤者,而是齐声诵念起蕴含“仁”、“和”、“信”真意的《安民抚伤篇》。
清越柔和的声音如同潺潺溪流,带着抚慰心灵的奇异力量,竟让喧嚣的人群渐渐安静下来。
同时,她们指尖绿意点出,化作温暖的光点,融入受伤差役和民众的伤口。
伤口迅速止血、愈合,疼痛消失。这神奇的一幕,让愤怒的民众愣住了。
为首的女弟子趁机上前,声音温和却清晰地解释新政丈量土地、均田减赋的本意,指出冲突源于沟通不畅和别有用心者的挑拨。
在“愈”字真意安抚下,民众的戾气消散,理智回归。
一场可能爆发的民变,在仁心绿意与真诚沟通中消弭于无形。
——落霞镇废墟——
秦婉儿的身影无声无息地出现在一位坐在半截断墙下、眼神空洞的老妇人——王婆婆身边。老妇人怀中抱着一件破烂的小袄,那是她孙儿留下的唯一遗物。
“婆婆。”秦婉儿的声音轻柔得如同叹息,在她身边坐下,没有多余的安慰。
她伸出手,并未触碰老妇人,只是将掌心轻轻覆盖在废墟的焦土之上。
浓郁的翠绿光芒从她掌心涌出,渗入大地。
奇迹发生了!
以她掌心为中心,焦黑龟裂的土地迅速褪去死寂,变得松软肥沃!
一株株嫩绿的草芽顶破土层,顽强地钻出!
紧接着,星星点点不知名的野花竞相绽放,姹紫嫣红,瞬间将这片小小的废墟角落,变成了生机盎然的小花园!
浓郁的生命气息和淡淡的花香弥漫开来。
王婆婆空洞的眼神,被这突如其来的生机触动了一下。
她缓缓转过头,看着身边盛开的野花,又看向秦婉儿。
秦婉儿对她微微一笑,那笑容温暖纯净,蕴含着对生命最深的理解和悲悯。
她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哼起了一首云州古老的、充满生机的童谣。
没有强行灌输道理,没有空洞的安慰。只有这无声绽放的生命,和温柔流淌的歌声。
王婆婆干涸的眼眶,渐渐湿润。她伸出枯瘦的手,颤抖地抚摸着一朵淡紫色的小花,泪水终于决堤,大颗大颗地滚落。
这泪水不再是绝望的死水,而是裹挟着无尽悲伤,却也透出一丝释然的活泉。
她抱着小袄,在花丛中,在秦婉儿的歌声里,放声痛哭。那哭声撕心裂肺,却也是压抑太久后的宣泄与…新生。
秦婉儿静静陪伴着,直到王婆婆哭声渐歇,疲惫地睡去。
她指尖一点绿意融入老妇人体内,滋养着她油尽灯枯的身体。然后,她起身,走向下一处需要抚慰的伤痕。
文圣宫“愈”字殿内,秦婉儿的气息随着一次次意念跨越和力量的传递,微微起伏。
她的脸色略显苍白,但眉宇间那抹悲悯与坚定却愈发圣洁。她感知着云州大地上,无数个角落正在发生的微小变化:
瘟疫被遏制,病痛被缓解。
绝望的心灵被绿意和歌声悄然浸润,萌生出微弱的希望。
因误解产生的戾气,在仁心沟通中化为理解。
一片片因魔灾而荒芜的土地,在“愈”字门弟子和杏林学子传授的改良农法与简易净化阵的作用下,重新焕发生机,种上了耐魔瘴的改良作物。
这不是立竿见影的雷霆手段,却如同最坚韧的藤蔓,温柔而顽强地缠绕着这片满目疮痍的大地,将生机与希望一点点缝合进去。
圣院“仁心仁术”之名,不再仅仅是口号,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春风化雨,绿染八荒,深深地扎根在云州百姓的心中。
这股看似柔弱的力量,正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夯实着圣院最坚实的根基——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