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绿皮火车的“哐当”声终于在第七声汽笛长鸣后渐渐停歇,林逍下意识地攥紧了沈歌的手——透过车窗,“沪上站”三个烫金大字在清晨的阳光里格外醒目,车站主楼是中西合璧的红砖建筑,拱形门窗上爬着翠绿的爬山虎,门口悬挂的“热烈欢迎旅客”横幅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底下褪色的“抓革命促生产”字迹,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痕迹。

“到了……真的到了。”沈歌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她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人群,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那是母亲生前为她缝补的补丁,针脚细密,带着江南女子特有的温婉。林逍帮她拎起牛皮旅行包,指尖触到她冰凉的手背,才发现她的眼眶早已泛红,睫毛上挂着的泪珠在阳光下像细碎的水晶。

“别怕,我陪着你。”林逍放缓了语气,伸手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刘海。他知道沈歌此刻的心情——近乡情更怯,这座阔别五年的城市,藏着她所有的童年记忆,也埋着父母早逝的伤痛。火车门打开的瞬间,一股夹杂着水汽与栀子花香气的风扑面而来,和东北干燥的风截然不同,带着江南独有的湿润。

下车的旅客排着长队,大多是穿着的确良衬衫的职工和背着帆布包的学生。林逍护着沈歌穿过人群,刚走出出站口,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沪上站的广场比佳木斯站大了三倍有余,地面是平整的青石板,几个穿着蓝色工装的清洁工人正用竹扫帚清扫落叶;广场中央的喷水池虽未喷水,池壁上雕刻的鲤鱼图案依旧清晰,围着不少拍照留念的旅客,手里举着的黑色海鸥相机在当时算是稀罕物。

“先去买去乌镇镇的车票吧,客车要等整点发车。”沈歌定了定神,指着广场东侧的汽车站方向。她的脚步有些虚浮,路过一个卖粢饭团的小摊时,突然停下脚步——摊主用竹筒压制饭团的动作,和父亲生前一模一样,当年父亲每天清晨都会买一个粢饭团,在豆沙馅里埋一颗糖,哄着赖床的她起床。

“我去买两个。”林逍看出了她的心思,快步走到摊前。摊主是个裹着蓝布头巾的老太太,操着一口软糯的沪语:“同志,要甜的还是咸的?甜的加豆沙,咸的加肉松。”“两个甜的,多放些豆沙。”林逍学着沈歌教他的沪语腔调说道,惹得老太太笑了:“同志是东北来的吧?口音听着像,但学得蛮像样子。”

沈歌接过温热的粢饭团,咬了一小口,熟悉的甜香在舌尖散开,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五年了,她在东北啃着冻硬的窝窝头时,无数次梦到父亲递来粢饭团的模样,如今味道依旧,可递饭团的人却早已不在。林逍默默递过手帕,陪她站在树荫下,看着广场上往来的人群,没有多说一句话——有些伤痛,只能靠时间慢慢抚平。

半小时后,两人提着行李赶到汽车站。沪上的汽车站是典型的江南建筑,白墙黛瓦,屋檐下挂着红灯笼,门口的木质牌楼上刻着“沪上汽车总站”五个大字。买票的窗口排着长队,林逍让沈歌在一旁的石凳上休息,自己排队买票。窗口的玻璃上贴着“凭介绍信购票”的告示,他掏出提前准备好的手续,顺利买到了两张去乌镇镇的车票,发车时间是上午十点整。

离发车还有四十分钟,沈歌带着林逍走到车站旁的一条小巷。巷子不宽,两侧是斑驳的白墙,墙上爬着粉色的蔷薇花,花瓣落在青石板路上,被往来的行人踩出淡淡的花香。巷子里有不少小摊,卖着刚出锅的生煎包、阳春面,还有挑着担子卖栀子花的小贩,竹筐里的栀子花用湿纱布盖着,香气浓郁得能飘出三条街。

“以前我和母亲常来这里买花。”沈歌指着一个卖栀子花的小摊,声音轻柔,“母亲说栀子花最干净,插在瓷瓶里能香七天。每年我生日,她都会买一束,插在我房间的窗台上。”林逍走上前,买了一小束栀子花,递到她手里:“今天也买一束,插在你家的窗台上。”沈歌捧着花香,眼泪又涌了上来,这次却带着一丝暖意。

上午十点整,客车准时发车。这是辆浅绿色的中型客车,车身上印着“沪上——乌镇镇”的字样,座位是木质的,铺着红色的绒布坐垫。林逍帮沈歌放好行李,刚坐下,就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江南潮湿,车厢角落的木板上长了一层浅浅的青苔。司机是个留着寸头的中年男人,发动汽车前用沪语喊了一声:“都坐稳喽!要走水路大堤,有点颠!”

客车驶出市区后,渐渐驶入江南水乡的腹地。窗外的风景彻底变了,青灰色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的稻田,刚抽穗的水稻泛着嫩绿色,田埂上种着一排排桑树,桑叶肥大,偶尔能看到戴着草帽的蚕农在采摘桑叶。水渠纵横交错,水面上漂浮着翠绿的浮萍,几只白鸭悠闲地游着,时不时扎进水里觅食。

“你看那边,就是京杭运河的支流。”沈歌指着窗外一条宽阔的河流,河面上行驶着挂着白帆的乌篷船,船夫戴着斗笠,手里握着长长的船桨,一推一拉间,船身便轻盈地向前滑行。河岸边的码头旁,停着几艘运粮的木船,搬运工人光着膀子,喊着号子将麻袋扛上岸,号子声在水面上回荡,带着江南水乡特有的韵律。

客车在一条石板路上停下,司机喊道:“乌镇镇到了!要下车的同志抓紧时间!”林逍拎着旅行包,扶着沈歌下车。乌镇镇的汽车站比沪上的简陋得多,是间青砖瓦房,门口挂着一个木质站牌,上面用红漆写着各班车的发车时间。站外的街道是由青石板铺成的,历经岁月打磨,表面光滑如镜,倒映着两侧的白墙黛瓦。

“还要走一段路,或者坐三轮车。”沈歌望着远处的巷子,眼神里多了几分熟悉。话音刚落,就有个推着三轮车的老汉凑过来,操着一口更软糯的乡音:“同志,要去镇上吧?两毛钱,送你们到巷口!”三轮车是木质的,车轮裹着橡胶,车斗里铺着竹编的垫子,透着江南人的巧思。

林逍扶着沈歌坐上三轮车,老汉脚一蹬,车子便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街道两侧的店铺大多是“前店后宅”的格局,门面是可拆卸的木板门,此刻都已经打开,露出里面的商品:卖丝绸的店铺挂着五颜六色的绸缎,随风飘动;卖茶叶的店铺飘出龙井的清香,掌柜的正用铜秤称茶叶;还有卖竹编的小摊,摆着竹篮、竹席,做工精巧。

“前面就是沈家巷了。”沈歌指着前方一条窄巷,巷子口有棵老槐树,树干要两人合抱才能围住,枝繁叶茂的树冠遮住了大半个巷子。三轮车在巷口停下,林逍付了钱,扶着沈歌走进巷子。巷子比街道更窄,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两侧的白墙上爬着爬山虎和牵牛花,墙角的石缝里长着青苔,偶尔能看到居民在门口的石阶上洗菜,木盆里的水泼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巷子尽头是座石拱桥,桥身刻着“望春桥”三个字,桥栏上爬着紫藤花,紫色的花穗垂到水面上。桥下的小河里,几只乌篷船缓缓驶过,船娘的歌声顺着水流飘来,温婉动听。沈歌站在桥上,指着河对岸的一座小院:“那就是我家。”

林逍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是座典型的江南小院,白墙黛瓦,院墙上爬着金银花,门口有两级青石板台阶,门框是木质的,上面挂着一个褪色的红灯笼。院子旁边是条小河,河埠头用青石板砌成,旁边放着一个捣衣槌,显然是邻居平时洗衣用的。

走到院门口,沈歌从口袋里掏出介绍信和大队开具的证明,递给守在巷口的居委会大妈。大妈穿着蓝色的对襟褂子,戴着老花镜,仔细核对了证明上的公章和沈歌的相貌,又上下打量了林逍一番:“沈丫头,可算回来了!你爹娘要是还在,肯定高兴坏了。”她从腰间的钥匙串上取下一把铜钥匙,递过来说:“钥匙我帮你保管着呢,每年都帮你打扫一次院子,就是屋里的东西没敢动。”

铜钥匙插进锁孔,“咔嗒”一声轻响,门轴转动时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是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推开门的瞬间,一股混合着霉味与花香的气息扑面而来——院子里种着一棵石榴树,树干已经很粗了,枝头挂着几个青涩的石榴;树下是口老井,井台用青石板砌成,旁边放着一个葫芦瓢;墙角种着几株月季,虽然许久没人打理,依旧开着几朵粉色的花。

“这棵石榴树是我父亲种的,那年我五岁,他说等我出嫁时,要摘最大的石榴给我当嫁妆。”沈歌的声音带着哽咽,伸手抚摸着树干上的刀痕——那是她小时候调皮刻下的,当时还被父亲笑着打了手心。院子的石板路上长着细小的杂草,显然是居委会大妈打扫时特意留下的,怕拔光了伤了地气。

走进堂屋,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八仙桌,四把太师椅,桌子上放着一个瓷瓶,里面插着几根干枯的芦苇;墙上挂着一幅中堂画,画的是“松鹤延年”,虽然有些褪色,依旧能看出画工的精湛;中堂画两侧挂着沈歌父母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男人穿着长衫,戴着眼镜,温文尔雅;女人穿着旗袍,梳着发髻,眉眼温婉。

沈歌走到照片前,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眼泪终于决堤:“爹,娘,我回来了。”她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林逍连忙上前扶住她,任由她靠在自己怀里哭泣。五年的思念与委屈,在这一刻彻底爆发,哭声混着窗外的鸟鸣,在小院里久久回荡。

等沈歌情绪稍稍平复,林逍扶着她走进东厢房——那是沈歌的卧室。房间不大,靠窗放着一张木质书桌,书桌上摆着一个瓷制的笔筒,里面插着几支铅笔,笔杆上还刻着沈歌的名字;书桌旁边是张木床,床上铺着蓝布床单,虽然有些陈旧,却很干净;墙上贴着几张样板戏的海报,旁边还贴着沈歌小时候的照片,照片里的小女孩穿着花裙子,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笑得格外灿烂。

“这个布娃娃是我母亲做的,眼睛是用黑纽扣缝的。”沈歌拿起床上的布娃娃,娃娃的衣服已经有些褪色了,却依旧完好无损,“那年我生病,母亲连夜做了这个娃娃陪我,说抱着它就不疼了。”她打开书桌的抽屉,里面放着几本课本和一个笔记本,笔记本上是母亲的字迹,记录着沈歌的成长点滴,从第一次走路到第一次上学,字迹娟秀,充满了爱意。

林逍环顾着房间,发现虽然许久没人居住,却并不破败——窗户上的窗纸是新换的,显然是居委会大妈帮忙换的;床上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上面放着一块熏香,驱散了霉味;墙角的木柜上,放着一个收音机,虽然已经不能用了,擦得干干净净。

“咱们先找个招待所住吧,屋里好久没住人了,潮气重。”林逍帮沈歌擦去眼泪,提议道。他担心沈歌住在这里会触景生情,而且房间里的被褥虽然干净,却难免有潮气,睡久了对身体不好。

“不,我想住在这里。”沈歌摇摇头,眼神坚定,“这是我家,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回来了。我想好好收拾一下,再住一晚上,陪陪我爹娘。”她拿起墙角的扫帚,“咱们一起收拾吧,把房间打扫干净,就像以前一样。”

林逍拗不过她,只好点头同意。两人分工合作,林逍负责打扫院子和堂屋,沈歌负责收拾卧室。林逍从井里打了桶水,用扫帚清扫院子里的杂草,井水清凉,溅在皮肤上格外舒服;他又用抹布擦拭八仙桌和太师椅,擦掉上面的灰尘,露出木质的纹理。堂屋的角落里堆着几捆柴火,是居委会大妈提前准备好的,林逍搬了几根到厨房,生起了火,让屋里的潮气慢慢散去。

沈歌则在卧室里整理衣物,打开木柜的瞬间,一股樟脑丸的香味扑面而来——母亲生前在柜角放了不少樟脑丸,防止衣物发霉。柜子里放着沈歌的几件旧衣服,有的确良的衬衫,也有打补丁的棉布褂子,她一件一件地叠好,放进旅行包?。书桌的抽屉里,她找到了父亲的藏书,大多是古籍,书页已经泛黄了,她小心翼翼地把书搬到院子里的石榴树下晾晒,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书页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中午的时候,邻居张大妈端着一碗馄饨过来了。张大妈穿着灰色的棉袄,手里拿着个青花碗:“沈丫头,刚包的荠菜馄饨,趁热吃。你小时候最爱吃我包的馄饨,每次都要吃两大碗。”她看到林逍,笑着说:“这是你对象吧?小伙子看着挺精神,对你也上心,你爹娘在天有灵,也能放心了。”

馄饨是江南特有的荠菜馅,皮薄馅大,汤里放了些虾皮和紫菜,鲜香味美。沈歌吃着馄饨,想起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张大妈都会端来一碗馄饨,母亲则在一旁笑着看着她吃。她给林逍夹了个馄饨:“尝尝,张大妈的手艺比以前更好了。”

下午的时候,林逍去镇上买了些生活用品,肥皂、毛巾、蜡烛,还有些面粉和蔬菜。回来的时候,看到沈歌正坐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翻看着一本相册。相册是皮质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了,里面是沈歌的全家福,有她和父母在石拱桥上的合影,有父亲教她写字的照片,还有母亲给她梳头发的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十岁生日那天拍的,父亲特意借了相机,带我们去镇上的照相馆。”沈歌指着一张照片,照片里的她穿着新做的花裙子,父母站在她两侧,笑得格外开心,“那天父亲还买了一个奶油蛋糕,是镇上唯一一家西饼店做的,我舍不得吃,把蛋糕上的奶油抹在了父亲脸上,他笑得像个孩子。”

林逍坐在她身边,轻轻揽住她的肩膀:“以后我们每年都拍一张全家福,把晓梅和小雅也带来,让她们也看看你长大的地方。”沈歌靠在他怀里,点点头,眼泪又流了下来,这次却是幸福的泪水。

傍晚的时候,两人把房间彻底打扫干净了。林逍把被褥拿到院子里晾晒,夕阳的余晖洒在被褥上,驱散了潮气;沈歌则在厨房里做饭,虽然许久没下厨,手艺依旧不错,炒了一盘青菜,做了一碗番茄蛋汤,还有从东北带来的干木耳炒肉。

吃饭的时候,院子里的石榴树被风吹得沙沙作响,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石桌上,形成斑驳的光影。沈歌给林逍夹了一筷子青菜:“我母亲做的青菜最好吃,她会先把青菜在开水里焯一下,再用香油拌着吃,可惜现在没有香油了。”林逍点点头:“等回去的时候,咱们带点芝麻,让娘给你榨香油。”

饭后,林逍去井里打了桶水,帮沈歌擦了擦桌子和椅子;沈歌则坐在书桌前,给父母写了封信,虽然知道他们收不到,却还是一笔一划地写着,诉说着自己在东北的生活,还有遇到林逍的事。写完信,她把信放在父母的照片前,点燃了一支蜡烛,烛光摇曳,映着照片里父母的笑脸。

“我想看看我母亲的缝纫机。”沈歌站起身,走到西厢房。西厢房是母亲的绣房,里面放着一台老式的缝纫机,机身是黑色的,上面刻着“蝴蝶牌”的字样。缝纫机上还放着一件没绣完的旗袍,淡蓝色的绸缎上,绣着几朵栀子花,针脚细密,栩栩如生。

“这是我母亲留给我的嫁妆,她说明年我十八岁,就给我绣完这件旗袍。”沈歌的手指拂过旗袍上的栀子花,“可惜她没能等到我十八岁。”林逍拿起旗袍,仔细看了看:“绣得真好看,等回去的时候,咱们找个绣娘把它绣完,你穿肯定好看。”

回到东厢房,沈歌铺好了被褥,林逍则在房间的角落铺了张草席——他本来想睡在堂屋,沈歌却坚持让他睡在房间里,说院子里不安全。躺在床上,沈歌看着窗外的月光,轻声说:“林逍,谢谢你陪我回来。如果没有你,我真的不敢一个人回来。”

“傻丫头,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林逍摸了摸她的头发,“明天咱们去镇上的派出所办点手续,然后去看看你父母的坟,下午再收拾点东西,后天就回东北。”沈歌点点头,靠在林逍的肩膀上,很快就睡着了,脸上还带着淡淡的泪痕。

林逍却没有睡着,他看着窗外的月光,听着院子里的虫鸣和远处的船娘歌声,心里充满了感慨。这个小院虽然不大,却藏着沈歌所有的童年记忆,也藏着江南水乡的温婉与诗意。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经常带沈歌回来看看,让她不再孤单。

半夜的时候,下起了小雨,雨滴打在瓦檐上,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像一首温柔的催眠曲。林逍起身关窗时,看到院中的石榴树在雨中轻轻摇晃,枝头的石榴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青翠。他想起沈歌父亲说的话,等她出嫁时摘最大的石榴当嫁妆,心里暗暗决定,订婚的时候,一定要来这里摘最大的石榴。

雨停的时候,天已经蒙蒙亮了。林逍打开门,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院子里的月季和金银花被雨水冲刷后,显得更加鲜艳;石榴树的叶子上挂着水珠,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水珠在阳光下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沈歌也醒了,站在门口看着院子里的景象,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去给爹娘上坟吧。”沈歌的声音带着暖意,她从屋里拿出一个布包,里面放着父亲最爱喝的龙井和母亲最爱的栀子花,“我想让他们看看,我现在过得很好。”林逍点点头,帮她拎着布包,两人并肩走出院子,沿着青石板路向镇外的墓地走去。清晨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仿佛是父母的身影,在无声地陪伴着他们。

CC读书推荐阅读:医笑倾城踏星陆隐极品家丁弃妃,你又被翻牌了!韩娱之灿冷冰冰的战神王爷堵门求我疼疼他女帝的现代生活喝醉后,女神让我忘了她人到中年,觉醒每日结算系统傲世玄医暴徒出狱重生:大帝归来炼神丹!御神兽!废材大小姐竟是绝世帝女玩家超正义隐主龙玉冰冷总裁未婚妻重生的李峰青梅有点酸,竹马你别闹超强打工仔我的六个姐姐,由我来守护!极品仙尊之高高在下豪门重生之撩夫上瘾有妖气客栈天亮了,就不需要灯塔了都市修仙从摆摊开始太初灵境尊龙出狱送王船重生60:我靠打猎让全家致富我的宝藏男神藏不住了古镇奇谭从认购证开始在欧美区扬名变成女生后兄弟也跟风了陆太太复婚吧诸界碰撞,我杀出归墟芈月传(蒋胜男)亿万契约:杠上钻石老公我的冷艳娇妻谍战:我能用不同的身份搞暗杀重生之重启2004京城异能王亿万首席,前妻不复婚重生1990之改写人生农女医妃富甲天下那位杀手不太冷模拟:身为无上巨头,托起人族高武世界:开局觉醒天人合一高武:家父五虎将,掠夺鸿蒙体!画堂归别回去了,送你一杯温热的豆浆
CC读书搜藏榜:海贼王之最强冰龙皇上非要为我废除六宫邢先生的冷面女友战国混沌剑神的猴子猴孙们独享一吻成灾:帝少的77次锁情诸神来犯,我在现代重演神话神级狂医在花都都市之最强战神奶爸逍遥修真少年空间之归园田居重生之妃王莫属女导演的爱情电影重生后,我在都市杀疯了重生,我就是回来当厨神的湛少的替婚新妻韩娱之魔女孝渊迷彩红妆公主爱妻你别跑两界真武暗影谍云偏执首席放过我爱如星辰情似海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祸害娱乐圈,你说自己是正经人?都市之邪皇狂少这个傀儡师有点那啥重生娱乐圈之女王至上乡村疯子致富路墨守陈规狂龙下山退休后她只想在娱乐圈养老重生九零恶婆婆商女谋夫回2001陪你长大我在梦里逐步成神变成女孩子,将高冷千金养成病娇亲情凉薄我转身自立门户我的世界,又要毁灭了重生后休了王爷重回1976,下乡当知青御膳房的小娘子重回七七种田养娃霞光升起金牌宠妃(系统)绯闻男神:首席诱妻成瘾我是导演,却拿着演员的技能我的师傅慢半拍邪医修罗:狂妃戏魔帝异世倾心
CC读书最新小说:青梅傲娇不表白?撩她闺蜜急死她我们都在拼命的活着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从收尸开始,我吞噬万物契约鼠弩手,送进副本当BOSS僵尸之拜师九叔,开局先天道体财阀后妈给的多,如烟周周扶新墙749局守夜人?我乃道门真君拜金女友?我高冷男神惯的五十大叔游戏人生亮剑之我每天都有一个人我在蓝星学修道重生在2008签到凡人失望后修仙外卖星爹与吐槽娃细胞微操大师种地:最弱职业的我美女成群开局吸纯氧,自靠本身硬扛纯氧最强兵种?百倍光环农民申请出战超级农场主唯一真神越杀鬼子我越强透视黄金瞳:鉴宝赌石捡漏样样通开局女总裁怀孕,校花全家急哭了这骑士正经吗?咋契约都是异族娘国运求生:我开局扮演大秦始皇帝万界随机摆摊,无论种族好好吃饭关于盗神迎娶白毛剑娘这档子事以舞成名大医凌然:开局神医系统激活五八四合院:空间在手,女神我有超级辅助系统,直达人生巅峰!我死后一百年都市绝品仙医:我的弟子全是大佬我,仙帝身份被大学校花曝光了年代,世家少爷自逍遥重回黄金年代灵泉养鱼,钓鱼佬疯了吃货也疯了美女村官醉酒试探,我将计就计杀手重生从六零年开始人王宋晓辉:游戏人间无敌纨绔丹帝灵气复苏我是警察我要打击犯罪胜者即是正义,分奴圣骑怎么你了都市冥帝:玄针逆乾坤都市阳神:从国术入道开始全民觉醒,只有我觉醒了嘴炮抵债娇夫,总裁姐姐撩疯了开局四个挂,你让我避他锋芒?修真万年之我的傻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