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城书院,银杏叶铺满青石小径,藏书楼前的广场上挤满了身着青衫的学子。今日是书院一年一度的“时政辩论会”总决赛,主题为“吏治清明重在律法约束还是道德教化”,许明、许亮兄弟凭借前几轮对“民生与治军”“税赋与民力”的深刻解读,一路过关斩将,闯入最终对决。
决赛台上,许明手持折扇,目光沉稳地看向对面的对手——来自翰林院编修之子的王生。王生率先立论,主张“吏治清明重在道德教化”,引经据典间,竟暗指“张衍之当年失德通敌,可见道德缺失是吏治崩坏之根”。台下瞬间响起一阵窃窃私语,不少学子看向许明、许亮的目光多了几分异样。
许亮握紧拳头,刚要起身反驳,却被许明用眼神按住。许明缓缓起身,声音清亮却不失温和:“对方辩友混淆了‘个人失德’与‘制度缺陷’的概念。《韩非子》有云‘法者,天下之公器也’,道德教化可修身,却难约束权力贪欲。昔日石渊党羽在书院打压异见学子,篡改《论语》‘政者,正也’的解读,强说‘为官者有权即可正’,这般扭曲道德、滥用权力,难道靠道德教化能阻止?”
这番话直击要害,台下瞬间安静。许亮趁机接过话头,拿出一卷泛黄的书院典籍:“这是三个月前,石渊党羽强行要求书院修订的《劝学篇》,其中‘学而优则仕’被改为‘仕而优则权’,还删除了‘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章节——他们连圣人之言都敢篡改,妄图用扭曲的道德观洗脑学子,若没有律法约束,这般吏治崩坏,何谈清明?”
兄弟二人一守一攻,引经据典间,不仅层层拆解对方的论点,更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石渊党羽的恶行。台下学子纷纷传阅许亮手中的典籍,对比原版后,无不震惊;担任评委的书院山长,也忍不住点头称赞:“许明、许亮二人,不仅学识扎实,更有忧国忧民之心,此轮对决,胜!”
随着山长宣布结果,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明、许亮鞠躬致谢时,一位身着锦袍的内侍走上台,高声道:“太子殿下听闻书院辩论会精彩纷呈,特召冠军学子前往东宫一叙!”
这突如其来的召见,让兄弟二人既惊讶又激动。他们整理好衣袍,跟随内侍前往东宫。东宫书房内,太子正临窗读书,见二人进来,温和地笑道:“早听闻二位学子在辩论会上见解独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坐吧,朕想听听你们对当前吏治的看法。”
许明、许亮谢座后,许明率先开口:“殿下,臣等认为,当前吏治最大的问题,在于部分官员结党营私,利用权力打压异己、欺压百姓。以石渊党羽为例,他们不仅在朝堂上构陷忠良,还在民间垄断经营、强征苛税,甚至把手伸到书院,篡改典籍、打压学子,若不加以严惩,恐动摇朝廷根基。”
许亮补充道:“臣近日在书院听闻,有几位学子因撰写文章批判‘苛税之害’,被石渊党羽安上‘非议朝政’的罪名,不仅被书院开除,还连累家人被税吏刁难。这般打压异见,让学子们敢怒不敢言,长此以往,无人再敢为百姓发声。”
太子闻言,脸色渐渐凝重。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奏折:“你们说的情况,朕也有所耳闻。近日王御史呈上商户联名举报信,揭发石渊党羽垄断苛税,与你们今日所言,不谋而合。只是石渊经营多年,党羽众多,想要彻底清除,并非易事。”
许明抬头看向太子,眼神坚定:“殿下,臣等虽为学子,却也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殿下需要,臣等愿收集更多石渊党羽打压学子的证据,协助朝廷彻查!”
太子点头赞许:“好!你们有这份心,朕很欣慰。朕会将你们今日所言,如实禀报父皇,同时命人暗中调查石渊党羽在书院的恶行。你们放心,朝廷定会还学子们一个公正,还天下一个清明。”
离开东宫时,夕阳已染红天际。许明、许亮并肩走在回宫的路上,心中满是振奋——他们不仅为父亲正名迈出了一步,更让太子关注到了石渊党羽的恶行。
可他们没注意到,身后不远处,一个黑影正悄悄跟随。回到张府,许明将遇到黑影的事告诉余晚星。余晚星心中一紧:“看来石渊的党羽已经盯上你们了。以后在书院要多加小心,尽量不要单独行动,有任何异常,立刻告诉为娘。”
许明、许亮点头应下。余晚星看着两个儿子坚定的眼神,心中既欣慰又担忧——孩子们长大了,能为家里分忧了,可这也意味着他们要面对更多的危险。她知道,随着对石渊党羽的调查不断深入,他们一家面临的威胁,也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