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夜风带着灵泉的清冽,吹进晚星食府的后院。余晚星和张衍之坐在竹椅上,看着孩子们在院子里追逐打闹,手里捧着温热的灵泉茶水,话题不知不觉就聊到了食府的未来。
“现在食府的生意稳了,回头客也多,可总觉得还能再拓展些事做。”余晚星轻轻转动着茶杯,眼神里满是思索,“咱们有空间里的好食材,除了做菜,要是能直接卖给百姓,说不定也是条路子。”
张衍之眼睛一亮,放下茶杯附和道:“我正有此意。食府主打‘吃’,咱们还能再做‘用’和‘囤’的生意——在食府隔壁开家杂货铺,卖空间产的粮油蔬菜,再加上你改良的那些肥皂、润肤膏,正好形成‘餐饮+零售’的双轨,百姓既能来吃饭,又能买些实用的东西回去,多方便。”
这话正好说到了余晚星心坎里。之前她用空间油脂和草木灰改良的肥皂,洗得干净还不伤手,伙计们用了都说好;还有用空间蜂蜜和花瓣做的简易润肤膏,春季干燥时抹在脸上,滋润又舒服。这些东西要是拿到杂货铺卖,肯定比市面上的粗制 Soap 和劣质香膏受欢迎。
两人越聊越起劲,很快就敲定了初步规划。张衍之负责选址和装修——食府隔壁正好有间空置的铺面,面积不大不小,租金也合理,只要简单翻新,打通与食府的后门,方便食材转运;余晚星则负责梳理货品清单:
? 粮油类:优先上架空间种植的大米和面粉,颗粒饱满、口感细腻,比市集上的陈粮强太多,定价略高于普通粮油,但保证“无掺假、无霉变”;
? 生鲜类:每天从菜园摘些新鲜蔬菜,比如水灵的青菜、饱满的番茄,用竹篮分装,贴上“晚星直供”的小标签,让百姓一眼看到新鲜;
? 日用品类:肥皂切成小块,用油纸包好,标明“洗衣专用”“洗手专用”;润肤膏装在小瓷罐里,附上简单的使用说明,主打“温和不刺激,老人小孩都能用”。
“开业时间定在秋收前最好。”张衍之拿出纸笔,边记边说,“秋收后百姓有了余钱,又要囤粮过冬,咱们正好借着这个节点推一波优惠,比如‘买粮油满百文送肥皂一块’,先把口碑打开。”
余晚星笑着点头,补充道:“还要在食府里提前宣传——来吃饭的客人,消费满五十文就送一张杂货铺的‘满减券’,让他们开业时能来尝尝鲜。另外,咱们的货品一定要保证质量,比如蔬菜要是不新鲜了,宁可扔掉也不能卖,杂货铺的名声得跟食府一样,靠‘实在’立住。”
第二天一早,张衍之就去跟铺面房东谈租约,没想到房东也是晚星食府的老客,听说要开“晚星杂货铺”,当场就降了些租金,还答应帮忙联系装修师傅。余晚星则带着伙计整理空间食材,把第一批要上架的大米和面粉装袋,又多做了些肥皂和润肤膏,堆在后院的临时仓库里。
消息很快传到了掌柜老李耳朵里,他笑着跑来恭喜:“余姑娘、张公子,这主意太好了!以后咱们食府忙,客人想买东西直接去隔壁,不用跑远路,肯定能留住不少客!”连之前总担心生意的伙计们,也都干劲十足,纷纷说要帮忙打扫铺面、整理货品。
可两人没注意到,这些话被来食府送菜的农户听了去——这农户收了牛大海的好处,转头就把“晚星要开杂货铺”的消息告诉了牛大海。牛大海正为之前模仿炖菜失败憋着火,听到这话,顿时来了精神:“开杂货铺?我倒要看看,她能卖什么好东西!”
他立刻把管家叫到身边,阴沉着脸说:“你去查查,她的杂货铺要卖什么,货源从哪来。等她快开业时,咱们也在旁边开家杂货铺,卖一样的东西,价格压得比她低,让她刚开业就没生意做!”
管家犹豫道:“掌柜的,咱们没她那些‘好食材’和改良的肥皂,怎么跟她比啊?”
“没就去仿!”牛大海拍着桌子,眼神狠厉,“粮油就买些便宜的陈粮,掺点好粮进去;肥皂就找作坊做些粗的,抹点香料冒充好货。只要价格低,总有傻子会买!你赶紧去安排,别让她抢了先!”
此时的余晚星和张衍之,还在忙着核对装修图纸,讨论杂货铺的招牌设计,丝毫没察觉到,牛大海已经在暗中筹备“抢生意”的计划。一场针对杂货铺开业的恶意竞争,正在悄然酝酿,而他们要是没能提前应对,刚起步的零售事业,很可能会在开业之初就遭遇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