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袍人威胁张叔的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余晚星头上。她坐在堂屋的小板凳上,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角,心里反复权衡:要是停做面食,家里刚有起色的日子会重回困顿,三个孩子的过冬物资也没着落;可继续做,张叔会面临更大威胁,自家也迟早会被黑袍人找到。
“不能停,得想办法既保住供应,又不让张叔为难。”余晚星深吸一口气,目光落在墙角的旧石磨上——之前为了伪装“手工磨粉”,特意买了这台小磨,现在日销100个馒头、10斤面条,小磨确实不够用,正好借这个机会“扩产”,既能提升效率,又能给产能提升找个合理理由。
当天下午,余晚星就让许明去镇上的木匠铺,打听新石磨的价格。许明回来后说:“木匠铺的师傅说,大一点的石磨要800文,还要等三天才能做好。”余晚星心里盘算着——现在每天净赚近300文,800文不算多,买新石磨不仅能让“扩产”更真实,还能节省磨粉时间,值得。她对许明说:“明天你去跟张叔说,娘打算买个新石磨,以后磨粉快了,能多做些面食,也能让他少被黑袍人刁难。”
许明第二天把这话带给张叔,张叔果然松了口气:“有新石磨就好,我也能跟黑袍人说‘人家是真的手工磨粉,做不了更多’,他总不能逼人磨粉磨到累死吧。”张叔还主动帮着“圆谎”,遇到顾客问“怎么不多做些面食”,就说“余丫头家的石磨小,磨粉慢,正凑钱买新磨呢,等新磨到了,就能多做些了”。
为了让“扩产”的伪装更逼真,余晚星还做了这些准备:
1. 故意让许明每天送货时,带一小袋“没磨完的麦粒”,跟张叔“抱怨”“娘每天磨粉到后半夜,麦粒还剩好多”,强化“手工磨粉效率低”的印象;
2. 去镇上买了个更大的面盆和一块新案板,摆在厨房显眼位置,要是有邻居来借东西,能看到“确实在为扩产做准备”;
3. 每天晚上故意把磨好的面粉装在粗布口袋里,摆在院子里“通风”,营造“磨粉量增加,没地方放”的假象。
这些细节很快有了效果。有次王大娘来借针线,看到院子里的面粉口袋和新面盆,笑着说:“晚星,你这是要多做面食啊?看来生意真好。”余晚星顺着话茬说:“是啊,顾客多了,旧磨不够用,只能凑钱买新的,以后磨粉快了,也能多做些给大家尝尝。”王大娘没再多问,借了针线就走了。
新石磨做好的那天,余晚星特意让许明请了村里两个力气大的汉子,帮忙把石磨抬回家,还故意在院门口摆了半天,让路过的邻居都看到。当天晚上,她用新石磨磨了足够第二天用的面粉,磨粉效率确实比之前高了一倍,也让她更有信心保住供应。
可就在新石磨用了两天后,许明送货回来,脸色苍白地说:“娘,张叔说,黑袍人今天带了两个人去铺子里,说要是再找不到做面食的人,就把铺子砸了,张叔吓得都快哭了。”余晚星心里一紧,手里的面粉袋“啪”地掉在地上——黑袍人已经开始带人上门威胁,张叔撑不了多久了。她看着院子里的新石磨,突然觉得,这台石磨不仅没带来安全感,反而让自家成了黑袍人更紧盯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