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院子,余晚星正坐在小板凳上,给三个孩子梳理“应对话术”。早上从镇上回来时被黑影跟踪的经历,让她更加清楚——不仅自己要守住说辞,孩子们也得记牢一套统一的回答,才能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
“记住了,不管是谁问起家里的菜和肉,都要说‘是娘从后山挖的野菜,或者自家养的鸡鸭,吃不完才想卖掉’。”余晚星看着孩子们,特意加重了语气,“尤其是张叔,要是他问‘为什么总挖得到这么好的菜’,就说‘运气好,后山碰巧有’,绝对不能说漏‘空间’两个字,也不能说‘种的’,知道吗?”
许明皱着眉,似懂非懂地问:“娘,为什么不能说种的呀?我们院子里不是也有种青菜吗?”余晚星摸了摸他的头,轻声解释:“院子里的菜长得不好,要是说卖的菜是种的,别人会问‘为什么你家种的菜比别人家好这么多’,就会起疑心了。说后山挖的,别人只会觉得我们运气好,不会多问。”许明点点头,把“后山挖的”四个字默默记在心里。
许兰年纪小,担心自己记混,余晚星就把话术简化成两句简单的话:“别人问,你就说‘娘挖的野菜’;再问,就说‘不知道,娘说的’。”她还让许兰重复了两遍,直到孩子能流畅地说出来,才放心地继续叮嘱许宝——虽然许宝还小,不太会说话,但也要教他“点头”“摇头”的对应场景,比如别人问“菜好吃吗”就点头,问“哪来的”就看向大人,不自己乱答。
为了确保孩子们记牢,余晚星还模拟了几次“追问场景”。她装作张叔的语气,笑着问许明:“明儿,你娘最近总送菜来,是不是家里种了好多呀?”许明立刻回答:“不是,是娘从后山挖的,运气好才挖到的。”她又装作邻居李婶的样子,问许兰:“兰兰,你家的鸡肉真好吃,在哪买的呀?”许兰也顺利回答:“是娘养的鸡鸭,吃不完才卖的。”
“做得好!”余晚星满意地笑了,“以后不管遇到谁问,都要这么说,不能说错一个字。要是记不清了,就说‘我不知道,问我娘’,千万不能随便编话。”孩子们齐声答应,眼里满是认真——他们虽然不完全明白“为什么要撒谎”,但知道这是为了保护这个家,保护娘藏起来的秘密。
除了教孩子们话术,余晚星还自己梳理了一套“应对进阶追问”的预案。她想到张叔可能会问“后山哪片地方有这么多野菜”,就提前想好回答:“就是后山深处,平时没人去的地方,具体哪片我也说不准,每次都是随便找的。”要是被问“鸡鸭养在哪”,就说“院子里搭了个小棚子,养了几只下蛋的,偶尔宰一只吃”,绝不提“数量多”“长得快”的细节。
傍晚时分,邻居王婶上门借针线,看到院角竹篮里剩下的一点青菜,笑着问:“晚星,你家这菜看着真新鲜,是在哪买的呀?我也想去买点。”余晚星心里咯噔一下,随即按照提前准备好的话术回答:“不是买的,是从后山挖的野菜,家里吃不完,想着能不能托张叔帮忙卖掉换点油盐钱。”王婶点点头,羡慕地说:“你运气真好,冬天快到了还能挖到这么好的野菜,我上次去后山,半天都没找到几根。”余晚星笑着附和,心里悄悄松了口气——话术果然管用,没露出任何破绽。
可就在王婶离开后,余晚星去关门时,突然发现院墙外的草丛里,有一道黑影一闪而过。她心里一紧,赶紧躲回屋里,从窗户缝里往外看——黑影正站在不远处的大树下,似乎在偷听刚才的对话。“肯定是黑影!”余晚星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知道,黑影不仅在跟踪她,还在偷听家里的对话,试图从只言片语中找到秘密的线索。
她默默握紧拳头,心里暗暗决定:以后不仅要让孩子们记牢话术,家里的话也得在屋里说,绝不能让黑影听到任何可能暴露秘密的内容。可她不知道,黑影已经听到了“张叔”“卖菜”这两个关键词,一场针对“供货渠道”的追查,已经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