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孩子们的呼吸声在屋里均匀起伏。余晚星轻轻掖好许宝的被角,转身走到柴房——这里是她进出空间的隐蔽角落,每次进入前,她都会仔细检查门窗,确保不会被人撞见。
指尖触碰到柴房墙壁的瞬间,熟悉的眩晕感过后,她已站在空间的土地上。月光透过空间的“天幕”洒下来,给整片土地镀上一层柔和的银辉。之前种下的红薯藤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片间隐约能看到膨大的薯块,而她今天要开辟的试验田,就在这片红薯地旁边的空地上。
余晚星从空间储物格里取出一把小锄头,这是她特意从外界带来的工具,用起来比空间自带的农具更顺手。她弯腰翻土,空间的土壤松软得惊人,一锄头下去就能带出大块湿润的泥土,还夹杂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样的土地,简直是天然的沃土。
很快,一小块约摸两平方米的试验田就整理好了。她从口袋里掏出白天准备好的普通麦种——这是前几天从村里老王家换的,就是村民们常种的普通品种,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余晚星蹲下身,将麦种均匀地撒在土里,每一粒种子都间隔相同的距离,动作细致得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
撒完种子,她又从空间的泉眼处舀来一小瓢灵泉水,沿着田垄缓缓浇下。灵泉水渗入土壤的瞬间,她清晰地感觉到土地里涌动着一股生机,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更加清新。“希望能有好结果。”余晚星轻声呢喃,眼里满是期待——如果普通麦种在空间里也能快速生长,那就意味着她可以大规模种植粮食,彻底摆脱“缺粮”的困境。
做完这一切,她没有立刻离开空间,而是坐在田埂上,借着月光观察着试验田。土壤表面平静无波,但她能隐约看到土层下有细微的动静,像是种子在吸收水分,准备破土而出。这种奇妙的感觉让她心里充满了希望,也更加坚定了“靠空间种田立足”的想法。
第二天清晨,余晚星早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进入空间查看试验田。当她看到田垄上冒出的点点嫩绿时,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才短短几个小时,麦种竟然已经发芽了!嫩绿的麦芽顶着细小的种壳,从土里探出头来,密密麻麻地排列在田垄上,像一片微型的绿毯。
她蹲下身,用指尖轻轻碰了碰麦芽,麦芽柔软却有韧性,叶片上还沾着细小的水珠,看起来格外有活力。余晚星又对比了一下外界的时间——从播种到发芽,还不到十二个小时,而在外界,普通麦种至少需要三天才能发芽,空间的生长速度竟然快了整整五倍!
接下来的几天,余晚星每天都会偷偷进入空间查看麦苗的长势。第三天,麦苗已经长到了手指高,叶片舒展,颜色从嫩绿变成了深绿,茎秆也变得粗壮起来;第五天,麦苗开始分孽,每一株都长出了好几根侧枝,看起来生机勃勃;到了第七天,麦苗已经长到了膝盖高,甚至开始抽穗,比外界生长了半个月的麦苗还要健壮。
看着试验田里长势喜人的麦苗,余晚星心里彻底踏实了——空间不仅能加速作物生长,还能让作物更健壮,这意味着她可以在短时间内收获大量粮食。她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等这批小麦成熟,就磨成面粉,一部分留着给孩子们做馒头、面条,另一部分悄悄拿到镇上变现,换些钱和必需品,还能顺便探探镇上的市场行情。
但她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余晚星知道,空间的秘密绝不能暴露,尤其是在黑袍人和黑影还在暗中窥探的情况下。她每次进入空间都会格外小心,选择在孩子们熟睡或外出时行动,还特意在柴房门口放了一个破旧的木桶,假装是“存放杂物”,防止有人突然闯入。
这天晚上,余晚星再次进入空间,看着即将成熟的小麦,心里满是期待。她伸手抚摸着饱满的麦穗,心里暗暗计划:等这批小麦收获后,就开始种植玉米和红薯,再开辟一块菜地,种上蔬菜,让孩子们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这样一来,她家不仅有足够的粮食,还能实现“食物自给自足”,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抓住“缺粮”的把柄。
可她不知道,黑影此时正在村外的树林里,借着月光观察着余家的动静。他已经摸清了余晚星“后山找粮”的规律——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她都会背着空麻袋出去,傍晚时分背着装满“粮食”的麻袋回来。黑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里暗暗盘算:再过几天就是初一,到时候在她必经的山路上设伏,一定能抓住她的把柄,揭开她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