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金碧辉煌,衣香鬓影。
空气中流淌着庄重而优雅的交响乐,穹顶壁画下,汇聚了全球医学界最顶尖的智慧与光芒。镁光灯如同星河流转,追逐着每一位走上舞台的获奖者。
林默和陆青屿坐在台下靠前的位置,置身于这片学术星海之中。陆青屿微微屏息,感受着这份属于科学圣殿的独特氛围。而林默,只是平静地注视着舞台,仿佛一位冷静的观察者,而非忐忑的候选人。
当颁奖嘉宾念出本届盖伦奖获奖者——那位研发了新型抗癌药物的美国团队时,全场响起热烈而持久的掌声。镜头给到激动相拥的美国团队,荣耀的光环毫无悬念地落在了他们身上。
陆青屿下意识地侧头看了林默一眼。只见他神色如常,甚至随着众人一起,轻轻鼓着掌。那眼神里,没有失落,没有不甘,只有对同行取得成就的、一种纯粹的尊重与理解。
就在掌声稍歇,众人以为流程结束时,颁奖嘉宾,一位满头银发的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却并未立刻下台。他扶了扶话筒,目光投向台下林默的方向。
“女士们,先生们,”他声音沉稳,带着岁月的厚重感,“在每一次授奖的时刻,我们不仅庆祝已经登顶的辉煌,也关注那些正在开辟新航道的、充满勇气的探索。本届评委会决定,增设一项特别赞誉——”
全场安静下来。
“——授予来自中国滨海医科大学的林默医生,以及他所创立的‘林默术式’及‘星火计划’。”
一束追光瞬间打在林默身上,将他平静的面容照得清晰。场内响起一阵惊讶的低语,随即化为好奇的掌声。
老院士继续道:“评委会认为,‘林默术式’在肺动脉高压治疗领域展现出的巧妙构思与卓越疗效,代表了外科技术与介入理念融合的杰出方向。更令人赞赏的是,林默医生及其团队推动的‘星火计划’,将这种前沿技术主动下沉至医疗资源匮乏地区,展现了医学不应仅存在于象牙塔尖,更应照亮每一个角落的崇高理念。这种技术普惠的探索与实践,与医学的终极人文关怀高度契合。”
“这份特别赞誉,旨在肯定这种立足创新、心系苍生的医学实践模式。它提醒我们,医学的进步,不仅在于攀登技术高峰,也在于铺就通往更多患者的道路。”
掌声再次响起,这一次,变得更加热烈和真诚。许多人的目光中,不再是审视或好奇,而是带着敬佩与赞赏。
林默在追光中站起身,从容不迫地整理了一下西装,稳步走上舞台。他没有获奖者那样的激动,步伐依旧稳健。
他从老院士手中接过那份象征特别赞誉的证书,与对方握手致意。然后,他站到了话筒前。
“谢谢评委会的肯定。”他开口,中文通过同声传译清晰地传递出去,“这份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它属于我的团队,属于所有在‘星火计划’中默默奉献的同仁,更属于那些给予我们无限信任的患者。”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医学的价值,最终需要通过救治的生命来体现。无论是在设备精良的国际医学中心,还是在条件艰苦的基层医院,面对的病痛是相同的,对健康的渴望是相通的。‘星火计划’所做的,只是尝试点燃一簇火苗,希望能照亮更多原本被阴影笼罩的角落。”
他举起手中的证书,目光扫过台下众多世界级的学者:“这份肯定,将激励我和我的团队,在这条路上更加坚定地走下去。谢谢。”
没有冗长的感言,没有煽情的语言,只有最核心的表达和最质朴的承诺。他微微鞠躬,在持续的掌声中,平静地走下舞台。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他虽然未能捧起那座金色的奖杯,但他的成就与理念,已经在这场全球顶级的学术盛典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是一种未曾折翼的飞翔,以一种更厚重、更踏实的姿态,获得了世界的尊重。
回到座位,陆青屿激动得眼眶微红,低声道:“林老师,太好了!”
林默只是将证书递给她保管,低声道:“收好。” 他的注意力,似乎已经转向了下一个议程。
也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在西装内袋里轻微震动了一下。他借着台下昏暗的光线看了一眼,是张浩发来的信息,来自遥远的岗巴:
“师父,刚完成一例动脉导管未闭急诊手术,孩子情况暂时稳住,但合并重度肺高压,后续用药方案请您把关。另外,移动诊疗车在下一个乡又筛查出三例复杂先心,亟待手术。这里,真的需要您。”
林默的目光在那几行字上停留片刻,然后平静地收起手机。
斯德哥尔摩的荣耀之夜尚未完全落幕,但来自高原的呼唤,已经穿越千山万水,再次在他心头响起。
这里的肯定与掌声,是前行路上的鼓舞。而远方那些具体的、亟待拯救的生命,才是他永不偏离的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