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心展览的绿灯全线亮起,标志着“星阁”在巴黎学术殿堂的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内部团队士气大振,布展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然而,沈清悦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她的目光已投向了一个更为广阔、也更为喧嚣的战场——公共舆论场。
在临时总部的晨会上,她向核心团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赢得了在艺术中心发声的权利,但如何确保我们的声音,能被巴黎、被欧洲、被世界清晰地听到,并且是按照我们希望的语调被理解?”
问题抛出,会议室陷入短暂沉默。Eva率先回应:“常规的媒体合作我们已经铺开,但主动权依然掌握在媒体手中,他们拥有最终剪辑和诠释权。尤其是在涉及林枫那种争议性作品时,我们无法控制舆论的走向。”
林倩补充道:“而且,卡罗琳和她的盟友在巴黎媒体圈深耕多年,虽然我们之前用学术实力暂时压制了她们,但她们绝不会坐视我们顺利举办展览。一定会在舆论上制造事端。”
沈清悦点了点头,走到巨大的巴黎媒体关系图前,上面标注着各大报纸、杂志、电视台、网络平台以及其背后的资本和人事关系,错综复杂如同蛛网。
“学术胜利,让我们拿到了入场券。但要想真正在这片土地上立足,我们必须掌握一部分‘制空权’。”她的手指点在关系图的几个关键节点上,“不能总是被动地期待公正的报道,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传播阵地,影响甚至引导舆论的走向。”
陆景珩的声音通过扬声器传来,冷静而精准:“我同意。文化和价值观的输出,本质是话语权的争夺。‘星阁’需要从内容生产者,升级为平台与渠道的构建者。在巴黎,这意味着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受控的媒体传播矩阵。”
战略方向明确:构建属于“星阁”的媒介影响力。
沈清悦的策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整合外部高端媒体资源,另一方面打造自有的核心内容产品。
战略入股,深度绑定: 在陆景珩的资本运作下,“星耀同盟”旗下的一家离岸基金,完成了对法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媒集团之一——“棱镜传媒集团”的战略性入股,成为其重要股东之一。棱镜集团旗下拥有覆盖法国的文化电视频道、数本高端艺术杂志以及流量庞大的文化门户网站。这次入股并非单纯财务投资,而是伴随着一份深度内容合作协议:“星阁”获得了在棱镜集团旗下平台开设专属频道和栏目的权利,并对其关于“星阁”及相关领域的报道拥有“优先知情权与评议权”。这意味着,“星阁”在法国主流舆论场中,拥有了一个稳定且强大的发声渠道和危机防火墙。
自制内容,精准渗透: 与此同时,沈清悦投入重金,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的专业纪录片团队,由她亲自审定大纲,开始制作一部名为《对话的技艺》的三集系列纪录短片。这片子并非直接宣传“星阁”或即将到来的展览,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蔷薇工坊”里皮埃尔与李师傅从碰撞到理解的过程,记录了林枫在创作《创伤的缝合》时的痛苦与挣扎,捕捉了周墨安与欧洲学者在论坛上思想交锋的火花。影片以细腻的观察、诗意的镜头和深沉的思考,探讨文化融合中的隔阂、疼痛与希望,其立意超越了商业宣传,直指人性共通的情感。影片计划在展览前夕,通过棱镜集团渠道及“星阁”全球自媒体网络同步发布,旨在“润物细无声”地塑造公众对“星阁”事业的认知与情感认同。
数据驱动,精准触达: “星阁”新升级的数据中台开始发挥威力,对巴黎及欧洲主要国家的目标受众进行精准画像,分析其文化消费习惯和关注点。基于这些数据,团队定制了不同版本、侧重点各异的宣传物料和社交媒体内容,进行精准投放,确保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就在“星阁”的媒介网络悄然织就的同时,对手的反击如期而至。
首先发难的是一家与“曼陀罗”关系密切的网络时尚博客,发布了一篇所谓“知情人士”的爆料,质疑“星阁”收购“蔷薇工坊”的动机,称其“利用法国传统工艺作为噱头,实则将核心技艺转移至中国本土,导致巴黎匠人面临失业风险”。文章虽漏洞百出,但标题惊悚,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被一些不明真相的账号和水军转发,试图挑起本地民众的排外情绪和对“星阁”的负面观感。
若在以往,“星阁”可能需要耗费大量精力进行危机公关,四处灭火。但此刻,情况已截然不同。
第一步,快速辟谣,权威发声。 “棱镜集团”旗下的权威文化杂志《精神之镜》网站,在谣言出现后四小时内,便刊发了对老约瑟夫先生的独家专访。老人在采访中动情地回忆了收购前后的心路历程,明确表示:“‘星阁’非但没有让任何一位匠人离开,反而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灵感、稳定的资金和更广阔的未来。那些传言是对我们所有匠人智慧和选择的侮辱。”同时,工坊的法国匠人们也自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合影和工作视频,展示其乐融融的工作场景,用事实回击谎言。
第二步,自有平台,深度解析。 “星阁”在棱镜电视频道的专属栏目《东方视角》,迅速制作了一期特别节目,邀请文化评论员和经济分析师,从全球化产业分工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所谓“技术转移”论的荒谬性,指出“星阁”模式恰恰是为法国传统手工艺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节目通过权威渠道播出,影响力远超那些小打小闹的网络谣言。
第三步,情感共鸣,升华主题。 就在舆论战进行到关键时刻,《对话的技艺》第一集《沉默的对话》如期上线。影片没有一句直接反驳谣言的话,只是用充满敬畏的镜头,展现了皮埃尔手把手教李师傅辨别蕾丝线材,李师傅耐心向皮埃尔演示苏绣丝线分缕的细节。两种技艺,两种文化,在指尖无声地交流、碰撞、融合。那超越语言的理解与尊重,那对技艺共同的痴迷与守护,比任何苍白的辩解都更具说服力。
影片上线后,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观看和讨论热潮,口碑持续发酵。许多观众留言表示被深深感动,开始自发地反驳那些针对“星阁”的负面言论。“看了这部片子,你根本无法相信那些恶意的揣测!”成为许多观众的共同心声。
一场原本可能燎原的舆论火苗,在“星阁”构建的立体化、多层次媒介矩阵的联合压制下,尚未形成气候便被彻底扑灭。经过此役,公众对“星阁”的认知,从一个模糊的“东方商业机构”,深化为了一个“致力于真诚文化对话的、有深度、有温度的平台”。
沈清悦看着数据中台显示的舆情报告,负面声量已降至低点,而正面认知和品牌好感度大幅攀升。她知道,“星阁”已经初步掌握了在巴黎上空的“舆论制空权”。
这不仅为即将到来的展览扫清了障碍,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星阁”在全球化的征途中,拥有了保护自身、传播理念的强大媒介翅膀。文化的远征,需要思想的利剑,也需要传播的坚盾与号角。
而现在,剑与盾,皆已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