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老灶台的灰瓦时,胡同口停着辆锃亮的宾利。胡东东跳下车,西装革履的模样让张大爷差点没认出来:“哎哟,这是哪家的小少爷?”胡东东笑着掀开后备箱,里面堆满了装修图纸和仿古家具:“张大爷,我给炎耀炎昭送新家的东西来了!”
三个月前国际大赛的奖金到账那天,炎耀炎昭蹲在老灶台的门槛上数钱,王铁柱举着计算器,手指在数字间划来划去:“奖金一百二十万,加上这些年攒的积蓄……够在四环外买套小别墅了。”李秀莲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苗“噼啪”响着:“咱老祖宗说,有房才有根。”胡东东突然冲进院子,手里攥着张房契:“我妈听说你们要买房,特意把三环边的小别墅低价转给你们!带个小院子,能摆四张桌子呢!”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装修我全包了,就按老灶台的风格来,连房梁都给你们换成榫卯结构的!”
新家揭开面纱时,青灰色的砖墙爬满爬山虎,院门是老式的对开木门,门环是两个小狮子头。胡东东带着设计师,把老灶台的元素全搬了进来——客厅的吊灯是搪瓷碗倒扣的,厨房的瓷砖印着老灶台的菜单,连卫生间的镜子都做成了蒸笼形状。最绝的是院子里的露天厨房,胡东东特意从老灶台拆了半块旧砖,嵌在新砌的灶台上:“这是老灶台的根,带着三十七年的烟火气呢!”炎耀摸着砖上的裂痕,突然笑了:“我爷当年在这里摔过一跤,膝盖上的疤现在还在。”
国际冠军的头衔让老灶台成了京城顶流。清晨五点,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有人举着“冠军同款薄荷糕”的牌子,有人带着外国朋友来打卡。李秀莲揉面的速度比以前快了一倍,王铁柱的旱烟袋换成了扩音器:“各位街坊,鸡架限量供应啊!”媒体蜂拥而至,电视台的摄像机对准了老灶台的卤锅,美食博主举着手机直播:“家人们看这个卤鸡爪,这可是冠军团队的秘方!”炎耀炎昭成了“网红小厨神”,走到哪都有人要求合影,连逛菜市场都被围住:“给我签个名呗!我闺女说要学做黄金狮子鱼!”
胡东东的爸爸——京城餐饮集团的董事长,带着团队来到老灶台。他西装笔挺,皮鞋擦得能照见人影,往桌上放了份企划书:“我想把老灶台打造成连锁品牌,第一家旗舰店开在国贸,装修复古风,菜单全是你们的冠军菜!”王铁柱吧嗒着旱烟袋,烟丝在铜锅里明灭:“连锁?那不成了流水线上的罐头?”李秀莲往他手里塞了块糖火烧:“老灶台的魂在这口老灶台上,搬去国贸,火就不旺了。”胡爸爸不死心,指着企划书里的3d效果图:“你们看,旗舰店保留老灶台的元素,还能增加分子料理区、亲子体验区……”炎昭突然打断他:“胡叔叔,老灶台的卤汤每天得用这口老锅熬,换了新锅,味道就不对了。”
僵持不下时,胡东东突然站起来,掏出手机播放比赛时的视频:“爸,您看这道菜——‘三重忆’,靠的不是高级厨具,是这口老锅的火候。”视频里,炎耀正用竹制锅刷清理灶台,锅刷的毛边在蒸汽里若隐若现。胡爸爸沉默了,突然笑了:“我懂了。就像我爷爷坚持用柴火灶烤鸭,说煤火的香不一样。”他收起企划书,往桌上放了张银行卡:“这钱给你们扩建老店,想加多少桌子都行,但老灶台的烟火气,得永远留着。”
扩建工程低调开工。王铁柱亲自监工,把隔壁的两间平房打通,摆上了从老家运来的八仙桌。胡东东的团队设计了新的招牌,却被王铁柱否决:“就用原来的木头招牌,裂缝都别补,这是老灶台的皱纹。”炎耀炎昭在新店推出“冠军套餐”,每份套餐附赠老灶台的卤料包。“这是我们的秘方,但得你们自己熬,”炎耀对顾客说,“就像老灶台的火,得自己添柴才旺。”
周末的新家院子里,三个少年支起了露天灶。炎耀炸糖火烧,油花溅在青砖上,像撒了把星星;炎昭熬着新研究的“冠军卤汁”,桂皮和八角在汤里打着转;胡东东在烤架上翻着羊肉串,撒了把老灶台的孜然粉。张大爷拎着鸟笼来串门,笼子里的画眉鸟“啾啾”叫着:“这院子比老灶台还热闹!”刘婶端着盆凉拌黄瓜过来:“尝尝,跟你们在赛场做的比,差多少?”李秀莲抱着新缝的碎花窗帘从屋里出来:“东屋给小宇留了间房,他周末来住。”王铁柱蹲在门槛上,看着新砌的灶台,突然说:“明年把三鹅的窝也搬过来,这院子得有点活气。”
深夜的老灶台,王铁柱坐在新店的门槛上,旱烟袋的火星明灭。李秀莲端来碗热汤面,汤里卧着个荷包蛋:“孩子们出息了。”王铁柱点头:“但咱这老灶台,得永远守着这胡同。”胡同里飘来新家的烤肉香,混着老灶台的卤味,像首交织的歌。或许有些味道,永远无法复制,就像老灶台的火,得在这方青砖灰瓦下,在这口老锅的皱纹里,在一代又一代的添柴人中,才能熬出最醇厚的烟火气。
而属于老灶台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像那口永远沸腾的卤锅,会把更多的温暖和记忆,熬进岁月里,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