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俞良是个沉得住气的人。
尽管内心已有盘算,但在祝序丹试戏的整个过程中,他始终一言不发,表情也毫无变化,与之前审视其他演员时的神态别无二致。
这让祝序丹不免有些失落。
她原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是中戏出身,虽然只是高职吧。
但是中戏的高职也是有实力的。
至少中戏高职班内部统一认为,他们比北电高职班的强。
说回正题,她极其渴望能与俞良合作,毕竟如今的俞良那是风头无两,若能与他演同一部戏,对她的知名度的提升,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可看到俞良毫无反应的神情,她感到这次机会恐怕要落空了。
不过尽管如此,她还是规规矩矩地鞠躬致意,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离开了这个视镜会议室。
随后,乐视安排的其他演员陆续前来试戏,加起来约十余人。
俞良没有细数,但大致就是这个规模。
待所有演员试镜完毕,坐在俞良身旁的张昭问道。感觉如何?有合适的人选吗?
他尚不知俞良打算将所有试镜演员都纳入剧组的想法,因此仍在猜测俞良看中了谁。
俞良笑道。都不错,都很不错。张总,我决定了,干脆把这些演员都请进组吧。
张昭颇感意外。您的意思是?
没错。
俞良确认道。我刚才看了每个人的表现,觉得都很有潜力,而且剧组角色众多,不如全都用自己人。
只能说,俞良的操作,真的是给乐视里子和面子了。
张昭听后喜形于色。那真是太感谢了!
不过俞良话锋一转。但我要事先说明,这么多人不可能每个角色戏份都重,有些角色可能只有几个镜头,这个没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这是应该的。
俞良接着说道。还有一件事,单凭一场试戏很难全面评估演员,尤其是何以玫这个角色,几分钟的表演看不出太多东西,后续还需要进一步试戏才能最终确定人选。
这是自然,地点由我们来安排。
俞良却摇头道。张总,一次看十多人,太赶,我们需要仔细斟酌,所以我想着每次只会叫几个人。”
“到时候我和刘俊杰导演会共同把关,而且总来贵公司也太折腾,不好再麻烦你们,不如这样,请刚才那些演员都留下联系方式,需要视镜时我们直接联系他们到我们公司去。
这时,俞良终于露出了他的小鸡脚。
他打算借之机,试探祝序丹的意向。
只要对方愿意,他就能展开后续操作。
对此他颇有信心,刚才他已察觉到,祝序丹的目光不时瞟向他这边。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是全场唯一的带明星,人家会不经意的往他这里看。
不过这不影响,他还不信了,忽悠...说服不了对方。
而张昭没想到,俞良正准备挖他们人呢,他只觉得这个安排合情合理。
作为业内老人,他深知有些剧组对演员选拔极为严格,一轮试戏确实不够。
不过他建议道。您可以直接联系我们的艺人总监,让他去协调艺人,何必亲自联系。
俞良摆手道。
不麻烦,中间多隔一层反而效率低,再说也不是我亲自联系,我会让助理负责,就这么定了吧,都是小事。
他又补充问道。这些艺人近期档期都空着吧?
当然,就算有别的安排,也一定优先保障这边......那就按您说的办。
随即张昭吩咐艺人部负责人让所有试镜演员在资料上留下联系方式。
等待期间,俞良、张昭与刘俊杰又闲聊片刻。
不过并未久留,等艺人们都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俞良和刘俊杰很快便告辞离开。
这次试镜环节就此告一段落。
回到车上,俞良心情愉悦。
他心想,总算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目标。
说实在的,现在他公司里的艺人状况实在堪忧。
除了他自己,只有潘粤明和尚未开发的水熊虫张子贤。
纯属罗汉局。
若能成功挖来祝序丹,再加上他在北电看中的女学生,公司终于能实现阴阳调和了。
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潜......大力发展公司业务了。
总之,俞良觉得这趟乐视之行收获颇丰。
回到公司时,由于义父已经带着团队往唐山取景,公司又恢复了冷清。
不过这正好为马上筹备的《何以笙箫默》剧组腾出了空间。
刘俊杰心知在演员选拔上自己话语权有限,至多提些建议,因此这些天一直专心钻研剧本,并与编剧顾白、原作者古曼保持密切沟通。
俞良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越来越觉得这位老先生不错。
因为刘俊杰不仅容易相处,在合同尚未正式签署的情况下就如此尽心尽力。
最重要的是他极懂分寸,该不管的绝不过问。
俞良觉得,即便不能将他签入公司,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也相当理想。
当然,最终还要看《何以笙箫默》的拍摄成果。
毕竟好说话、资历深、好说话、懂分寸是一回事,专业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老先生功力减退把戏拍砸了,其他优点再多也无济于事。
不过退一步说,即便导演水平有所下滑,俞良认为仍可继续合作,他看重的不仅是对方的能力,更是其人脉资源。
作为台省导演界的老前辈,刘俊杰必定认识不少台湾新生代导演。
要知道在偶像剧领域,台省团队确实独树一帜。
只不过呢,就是和合作方式不一样了。
总之,俞良是个从不浪费资源的人,无论什么情况、什么人,他都能从其身上榨出油来。
他是个实在人,老真实了。
(今天就这么多,这两天太累了,尤其是写大纲,费脑子。
明天恢复三章,而且以后我真的要留存稿了,不能写多少更多少。
对了,再说一点,没有女主,别看一个女明星出来就应激,不至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