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室深处的石壁上,太素门符文在灵海焰的映照下次第亮起,秋生踩着湿滑的苔藓前行,忽觉脚下触感有异。俯身细看,竟见石板上刻着半朵刺桐花 —— 正是父亲手书里提到的 “太素炼丹遗址” 标记。琉璃蝶突然振翅,翅膀映出前方石壁上的暗门,门楣刻着 “慈济丹台” 四字,两侧浮雕着保生大帝悬壶济世的场景。
“秋生,灵脉镜显示门后有极强的灵气波动!” 琉璃蝶的声音带着兴奋,“像是...... 丹炉的气息!” 刺桐童子化作光点贴在石门上,花瓣突然变得通透:“是保生大帝的太素丹炉!当年祖师爷与大帝共研医典时,曾在此炼丹!”
秋生深吸一口气,将太素青蚨针插入刺桐花标记,运转体内灵气。石门轰然开启,一股混合着龙脑香与灵泉水的气息扑面而来。眼前空间豁然开朗,中央一座三丈高的丹炉巍然耸立,炉身刻满闽南特有的 “风狮爷” 驱邪纹饰,炉底灵脉水潺潺流动,竟与泉州湾潮汐同频共振。
“太素传人,吾道不孤。”
庄严的声音从丹炉中传出,秋生抬头,只见丹炉上方显化出保生大帝的虚影。大帝身着闽南道袍,手持银针与药葫芦,身后浮现刺桐花组成的佛光。刺桐童子与琉璃蝶见状,竟化作光团融入大帝虚影,周身光芒暴涨。
“弟子秋生,拜见保生大帝!” 秋生跪地叩首,手中医典残页自动飞起,与丹炉共鸣。虚影颔首,袍袖轻挥,丹炉炉盖缓缓打开,飞出十二道流光,分别落在秋生周身大穴。秋生只觉一股暖流涌入经脉,太素青蚨针在袖中嗡嗡作响,竟自动摆出 “保生护脉针” 的起手式。
“此针法以慈济为基,以灵脉为引,可镇邪修、护心脉。” 大帝虚影开口,闽南腔中带着慈悲之音,“当年吾与太素祖师共研此术,专为破解南洋巫族的血潮邪术。秋生,你看这丹炉 ——”
虚影抬手一指,丹炉表面浮现出《泉州海外贸易图》的微缩版。秋生惊讶地发现,龟屿礁的位置被朱砂圈住,旁边刻着 “医典下卷,血祭封印” 八字。大帝继续道:“郑和下西洋时,太素门弟子携医典下卷镇邪南洋,却遭巫族暗算,下卷从此流落龟屿礁。如今血潮大阵重启,唯有集齐上下卷,方能破阵救母。”
秋生想起母亲腕间的紫线,心中大急:“恳请大帝指点,如何破解血潮蛊王?” 虚影轻叹,指尖点向丹炉底部的灵脉水:“灵脉水可暂时压制蛊毒,但唯有南洋龙涎香能根治。此香生于龟屿礁深处,需以‘保生护脉针’引动灵脉,方能采摘。”
话音未落,丹炉突然剧烈震动,远处传来药王宗追兵的叫嚣。大帝虚影逐渐淡化,却在消失前将琉璃蝶与刺桐童子推回秋生身边:“药灵与太素门血脉相连,关键时刻自会觉醒。切记,仁心乃医典之本,慈济为破邪之钥。”
秋生只觉眉心一热,再次睁眼时,手中已多了一枚刻有 “慈济” 字样的银针。刺桐童子和琉璃蝶的翅膀上,分别浮现出太素门符文与保生大帝法相,显然已觉醒新的力量。洞外的喊杀声更近了,秋生将新针法融入太素青蚨针诀,银针在掌心化作刺桐花形态,竟能隐约看见保生大帝持针的虚影。
“琉璃蝶,用灵脉镜锁定追兵灵脉!刺桐童子,以灵海焰开路!” 秋生大吼一声,带着药灵冲出丹台。药王宗长老率领的追兵刚至路口,便见秋生周身光芒大盛,银针所到之处,邪修们的蜈蚣阵竟如纸糊般碎裂。
“这是...... 保生大帝的针法!” 长老惊恐后退,“你怎会拥有......” 秋生不答,施展出融合药灵力量的 “保生护脉针?慈航普渡”,十二道银针如慈航真人座下莲瓣,精准封死所有邪修的灵脉节点。刺桐童子化作火莲灼烧邪器,琉璃蝶则用新觉醒的法相光芒净化蛊毒。
战斗结束时,秋生望着手中泛着金光的银针,终于领悟药灵与太素门的羁绊 —— 原来刺桐童子与琉璃蝶不仅是灵物,更是保生大帝与太素祖师以灵脉之力创造的守护灵,其核心与医典、灵脉三位一体。如今药灵觉醒,正是呼应了他救母护脉的仁心。
丹炉遗址的灵脉水突然剧烈翻涌,秋生怀中的灵脉镜显示,泉州湾的血潮大阵已完成十之八九,母亲腕间的紫线即将蔓延至心脏。他望向丹炉中倒映的南洋方向,握紧医典残页 —— 那里不仅有医典下卷,更有拯救母亲的龙涎香。
“走,去龟屿礁。” 秋生转身,丹炉在身后缓缓闭合,保生大帝的虚影最后一次浮现,手中药葫芦指向东方。刺桐童子和琉璃蝶振翅齐飞,翅膀上的光芒交织成闽南古船的模样,载着秋生向洞穴出口飞去。而在他们身后,清源洞的石壁上,太素门与保生大帝的浮雕竟流下两行灵脉水,宛如泪水,为这场即将开启的南洋冒险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