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川梨纱的提示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瞬间切入了林野正在构建的规则分析模型之中。那0.1秒的周期性衰减,不仅验证了他关于规则冲突的猜想,更将一个稍纵即逝的突破口,清晰地标记了出来。
然而,林野并未立刻行动。他看向浅川梨纱,这个如同精密仪器般冷静的倭国启示者。她的存在,她的观察力,以及她主动分享关键信息的行为,都值得深思。
“浅川女士,”林野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情绪,“感谢你的观察。这个衰减周期,与头顶数据流中‘卡戎’序列的波动低谷完全吻合。”他点出了更深一层的关联,既是确认,也是展示自己的洞察力。
浅川梨纱清冷的目光微微闪动了一下,似乎对林野能如此快速地将微观现象与宏观规则联系起来感到一丝认可。她微微颔首,算是回应。
“但0.1秒的窗口太短,”林野继续道,目光再次投向屏障,“而且位置处于屏障与移动轨道的动态交汇点,强行突破的风险依然很高。我们需要更安全,或者更高效的方法。”
他没有询问浅川为何告知他这些,也没有急于提出合作。在这种环境下,任何草率的联盟宣言都显得虚伪且危险。他只是在陈述事实,并展示自己基于事实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
浅川梨纱沉默了片刻,她的目光扫过屏障内正在快速翻阅书籍、积分稳步上涨的麦克小队,又看了看屏障外那些依旧如同无头苍蝇般乱转的其他启示者。最终,她的视线回到林野身上。
“屏障的能量结构存在十九个主要节点,”她的声音依旧没有起伏,如同在朗读一份实验报告,“其核心能量源来自那个金属球,但维持屏障稳定的,是与图书馆环境规则的‘拟态共鸣’。强行攻击节点或能量源,会引发规则反噬。”
她又提供了一个关键信息!这不仅解释了屏障的稳固性,更指出了其弱点所在——它依赖与环境的“拟态”。如果这种“拟态”被破坏……
就在这时,一阵略显急促的、带着德式口音的英语从不远处传来,打断了两人间无声的交流。
“不行!逻辑锁太复杂,直接破解需要的时间远超副本剩余时限!他们的技术非常……‘精巧’!”
林野和浅川梨纱同时转头,看到德意志的启示者汉斯正皱着眉头,从一台便携式的、看起来像是能量分析仪的装置上抬起头。他身材壮硕,穿着工装风格的作战服,脸上带着工程师面对复杂难题时的专注与一丝挫败。他刚刚显然也在尝试从技术层面破解屏障。
汉斯注意到了两人的目光,也看到了他们似乎正在交流。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过来。他的目光在林野和浅川之间扫过,最后落在林野身上。
“林先生,”汉斯的语气带着日耳曼人特有的严谨,“我观察到你和浅川女士都在进行……嗯,非暴力性质的分析。我的设备无法直接突破屏障,但检测到其稳定性的确依赖于与周围‘信息场’的协调。你们是否发现了其他可利用的……‘规则参数’?”
他没有掩饰自己的失败,而是坦诚地寻求信息交流。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当下的环境中显得难能可贵。
林野与浅川梨纱对视一眼。浅川依旧面无表情,但微微偏头的动作似乎表示她不反对信息共享。
林野心中瞬间权衡。汉斯的严谨和技术背景,浅川的精准观察力,加上他自己的规则洞察与信息处理能力……这似乎是一个在能力上完美互补的组合。而他们三人,目前都有着共同的目标——突破美利坚的壁垒,获取中央区域的高价值知识。
机会稍纵即逝。
林野没有犹豫,言简意赅地将自己关于书籍编码与数据流同步的发现,以及浅川指出的屏障周期性衰减点,结合自己的规则冲突理论,清晰地阐述出来。
“……因此,我认为突破口不在于屏障本身,而在于利用图书馆的规则,去‘欺骗’或‘干扰’屏障赖以维持的‘拟态共鸣’。”林野最后总结道,目光扫过汉斯和浅川。
汉斯听得目光发亮,他迅速在自己的装置上输入几个参数,屏幕上立刻跳出一组复杂的模拟数据。“有道理!如果能在衰减周期内,向屏障注入一个与图书馆‘心跳’频率相悖,但能量级足够微弱的干扰信号,或许能像共振一样,在其内部引发短暂的功能紊乱!”
浅川梨纱则再次将目光投向屏障与移动书架的交互点,清冷的声音补充道:“第三书架下次到达交汇点的准确时间是17秒后。衰减窗口预计在接触前0.5秒开启。”
三个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特长的顶尖启示者,在这一刻,基于对规则的共同理解和现实的迫切需要,思路迅速碰撞、融合,一个大胆而精巧的突破方案,已然初具雏形。
无需誓约,利益和智慧已然将他们暂时捆绑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