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表面的黄土微微隆起,四具人形轮廓愈发清晰。
那是司掌“人”的生主用大地核心黄土混合天宫清气制成的躯体,对应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种姓的初始形态。
此刻正处印度神话“生主造人”核心节点,是人类从“魂”到“形魂合一”的关键时刻。
三界之中,仍只有三相神与七位生主,无任何其他神只或生灵能干预这创世级的仪式。
弥生从金莲上起身,禅杖顶端的银杏叶化石泛着柔和绿光,他主动走向那四具人形,步伐沉稳,不再像之前那样被动等待冲突降临。
铜钵悬浮在他身侧,钵中五寸高的水莲轻轻晃动,乳海影像里毗湿奴的沉睡身影旁,菩提芽的第四片叶子已映出“形魂合一”的符文。
这是佛法与创世之力的深层共鸣,也是他主动介入仪式的底气。
远处娑罗树下的曼陀罗花,绿色光晕已扩散至丈许范围,光晕中不仅有《金刚经》的梵文,还浮现出《法华经》“众生皆有佛性”的短句。
几只野兔围着花团跳跃,甚至有司掌飞禽的生主培育的仙鹤落下,用喙轻啄花瓣上的光晕,光晕随之化作细小的光粒,散向四具人形。
“生主,今日形魂合一,当以何为准绳?”
弥生率先开口,目光扫过司掌“人”的生主与四具人形,声音清晰传遍大地,
“若仅依《吠陀》种姓定夺,婆罗门生而司祭祀,首陀罗生而司劳作,那人类魂识中的‘自主思考’之力,与草木的本能、鸟兽的习性又有何异?”
司掌“人”的生主手中握着空白《吠陀》残卷,闻言愣了愣。
以往创世仪式中,皆是梵天定规则、生主执行,从未有外来者主动发问。
他看向天宫方向,等待梵天指示,残卷上的四种种姓符号微微发亮,却未像之前那样急于烙印。
梵天四首显现在半空,目光落在弥生身上,语气带着审视:
“外道僧人,《吠陀》乃创世根本,种姓是人类秩序的根基,形魂合一后,自然要依种姓赋予职责。
婆罗门承智慧,刹帝利承勇武,吠舍承勤劳,首陀罗承顺从,此乃天定,无需置疑!”
“天定便不可改?”弥生反问,禅杖轻轻一敲地面,铜钵中的水莲突然绽放,《法华经》“三界无安,犹如火宅”的梵文从莲瓣中飘出,落在四具人形上,
“贫僧曾诵《法华经》,知‘众生皆有佛性’;亦研《维摩诘经》,晓‘不二法门’;更悟《地藏经》,明‘众生平等’。
若人类生而被种姓束缚,那‘佛性’何在?‘不二’何谈?‘平等’何存?”
这番话一出,不仅司掌“人”的生主面露思索,连天宫中的梵天也微微一怔。
他知晓弥生懂个劳什子佛法,却没想到对方竟能引多本经书印证,而非只执《金刚经》一端。
湿婆从西侧走来,蛇形项链“伐苏基”在脖颈间轻绕,第三只眼半睁,透出平静的金光:
“梵天,这僧人所言有几分道理。你说种姓是秩序,可秩序若容不下‘自主’,便成了枷锁。”
他看向弥生,语气平等,无丝毫居高临下,“你想如何印证?”
弥生抬手,铜钵中的水莲射出四道淡绿色光丝,分别缠绕在四具人形上:
“请生主将人魂注入躯体,贫僧以《楞严经》‘七处征心’之法,引人类魂识自主选择。
若婆罗门魂识愿学劳作,首陀罗魂识愿学智慧,便证明种姓非‘天定’,而是‘人为’。”
梵天右侧的脸沉了沉,手中念珠微微转动:
“若魂识仍依种姓选择,你便需承认《吠陀》法则,此后不得再干预人类之事。”
“若魂识突破种姓,还请世尊允许人类保留‘自主选择’的权利。”
弥生回应,语气坚定,无丝毫退让——这是他首次主动与梵天定下约定,而非被动应对。
司掌“人”的生主点头,抬手对着大地深处一召,那枚融合了三魄的人魂光团从地底升起,光团中的绿色平等种子愈发明亮。
他将光团分为四缕,分别射向四具人形:“形魂合一,依《吠陀》……”
话未说完,弥生已诵起《楞严经》:“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今欲承如来法音,开悟众生,求佛菩萨,及阿罗汉,开示我等,奢摩他路……”
经文声中,注入人形的四缕魂识突然活跃起来。
原本该依种姓觉醒的能力,竟出现了偏移:
婆罗门的人形,本应率先展现“诵读《吠陀》”的智慧,却抬手触摸地面,似在感受黄土的温度;
刹帝利的人形,本应流露“勇武”之气,却俯身轻扶身边的狗尾草;
吠舍的人形,本应显“勤劳”之态,却抬头望向天宫,似在思索云纹的变化;
首陀罗的人形,本应带“顺从”之貌,却伸手去够娑罗树的枝条,眼中满是好奇。
“这不可能!”梵天左侧的脸怒斥,手中水罐倾斜,便要洒下混沌圣水纠正,“魂识怎会偏离种姓!”
“世尊且慢!”弥生抬手,《地藏经》“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梵文从禅杖中涌出,挡住圣水。
“这不是偏离,而是魂识本有的‘探索欲’!《吠陀》种姓是‘设定’,而人类魂识是‘活的’,活的魂识,本就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湿婆走到四具人形旁,指尖轻触首陀罗的人形——那具本应“顺从”的躯体,竟向他微微颔首,眼中无丝毫怯懦。
他转头看向梵天:“你看,这魂识已生出‘自主意识’,强行纠正,便是扼杀。”
梵天四首沉默了,他看着婆罗门人形仍在触摸黄土,甚至用手指在地上画出简单的符号。
那不是《吠陀》的经文,而是对大地的好奇;
首陀罗人形已够到娑罗树的枝条,轻轻晃动,叶片落下的声音让他露出了类似“喜悦”的表情。
司掌“人”的生主手中的空白残卷,四种种姓符号渐渐变暗,反倒是残卷边缘,浮现出淡淡的绿色纹路。
那是佛法与《吠陀》交融的痕迹。他轻声道:“世尊,这人类魂识,似已超越种姓的限制,若强行束缚,恐会让‘人’失去‘灵’的本质。”
弥生上前一步,禅杖轻点四具人形,《华严经》“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梵文融入他们的魂识:
“贫僧并非要废除种姓,而是要让种姓成为‘选择’,而非‘枷锁’。
婆罗门可学劳作,首陀罗可学智慧,如此,人类才能真正‘觉悟’,三界才能真正‘共生’。”
梵天看着四具人形渐渐有了呼吸,胸口起伏间,带着对三界的好奇与向往。
他手中的念珠停止转动,水罐也恢复了平静:“罢了,今日便依你所言,保留人类魂识的‘自主选择’。
但《吠陀》法则仍在,若未来人类因选择混乱,我必重新定夺。”
湿婆看向弥生,眼中带着认可:
“你这‘平等’之法,倒让创世多了几分活气。”
弥生点头,铜钵中的水莲渐渐闭合,乳海影像里的毗湿奴身影,似乎又微微动了动,菩提芽的第四片叶子上,“自主选择”的符文愈发清晰。
四具人形已完全苏醒,他们相互看了看,没有依种姓疏远,反而主动靠近,婆罗门人形甚至将手中的黄土递给首陀罗人形,似在分享自己的发现。
司掌“人”的生主收起残卷,轻声道:“这是三界首批人类,当为他们取名——婆罗门名‘婆罗’,刹帝利名‘刹摩’,吠舍名‘吠罗’,首陀罗名‘首摩’。”
弥生看着四名人类好奇地触摸曼陀罗花的绿色光晕,光晕中的经文轻轻融入他们的魂识,心中了然:
这只是人类“觉悟”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挑战,但今日主动打破种姓的“天定”,已为“众生皆可成佛”埋下了坚实的根基。
天宫中的梵天四首缓缓退回,湿婆也转身走向西侧,大地之上,只剩下弥生与四名人类,以及那株散发着平等光晕的曼陀罗花。
禅杖顶端的银杏叶轻轻晃动,绿光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绷,而是带着温和的生机,融入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