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深处传来一阵温润的波动,像是母亲腹中胎儿的心跳,带着宇宙卵最原始的生机。
弥生坐在金莲上,禅杖顶端的银杏叶化石轻轻震颤,叶片边缘的绿光顺着大地脉络向下延伸。
他能清晰感知到,那波动来自司掌“人”的生主所在的地底,那里正汇聚着一股特殊的“本源之气”,是从宇宙卵混沌余温中提炼出的、专用于孕育人类魂魄的力量。
远处,昨日那株曼陀罗花仍立在娑罗树下,花瓣边缘的露珠已化作细小的水汽,萦绕在花身周围,滋养得花瓣愈发娇艳,连带着周围的狗尾草也长得更加茂盛。
几只野兔路过时,不再像之前那样刻意绕开,反而敢在曼陀罗花旁停留片刻,似乎已感知到这“毒花”中的生机。
“这本源之气,是创世以来最精纯的‘灵蕴’。”司掌“人”的生主的声音从地底传来,带着一丝庄重。
“依《吠陀》记载,人魂需从这气中凝炼出‘三魄’。
命魂主生存,觉魂主感知,魂识主认知,三魄合一,方能承载‘人’的身份,未来再依‘种姓’赋予不同的职责。”
弥生顺着声音方向看去,只见大地表面裂开一道细缝,一缕淡金色的本源之气从缝中飘出,在空中凝成一个模糊的光团。
光团分为三层:
最外层是淡淡的白色,带着“呼吸、进食”的生存本能,是“命魂”;中间层是粉色,透着“喜悦、恐惧”的情绪波动,是“觉魂”;
最内层是蓝色,蕴含“思考、判断”的认知潜力,是“魂识”
——这便是印度神话中“人魂”的核心结构,也是人类区别于草木鸟兽的关键,草木仅有命魂,鸟兽有命魂与觉魂,唯有人类三者兼备。
“生主,”弥生轻声开口,禅杖轻点那缕本源之气,绿光融入光团,“草木仅有命魂,却能滋养万物;鸟兽有命魂与觉魂,却也能生出‘不忍’之心。
那人类的三魄合一,为何还要依‘种姓’定高低?
难道‘魂识’的意义,不是让人类能自主选择,而非被‘天定职责’束缚吗?”
司掌“人”的生主从地底升起,他身着淡灰色长袍,手中握着一本空白的《吠陀》残卷。
那是未来记录人类种姓的载体。听到弥生的话,他手中的残卷微微颤动,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外道僧人,《吠陀》明言,‘婆罗门从生主之口出,刹帝利从臂出,吠舍从腹出,首陀罗从足出’,种姓是‘人魂’的‘烙印’,若没有这烙印,人类便会失去秩序,陷入混乱。”
他抬手对着那团本源之气轻点,空白残卷上浮现出四个梵文符号:
代表婆罗门的“ ???????? ”(brahmana)、代表刹帝利的“ ???????? ”(Kshatriya)、代表吠舍的“ ????? ”(Vaishya)、代表首陀罗的“ ????? ”(Shudra)。
符号刚出现,便要向光团飞去,似乎要直接刻在“魂识”层上。
“且慢!”弥生急忙阻拦,禅杖横在光团前,绿光挡住了梵文符号,“生主可知,昨日那株曼陀罗花。
依《吠陀》本是‘毒花’,却能生出滋养万物的露珠;猛虎本是‘捕猎者’,却能对幼弱生出‘不忍’。
若现在便将种姓刻入魂识,岂不是扼杀了‘魂识’最珍贵的‘自主思考’之力?”
司掌“人”的生主愣住了,他低头看向手中的残卷,又看向远处的曼陀罗花。
那花旁的野兔正低头啃食狗尾草,曼陀罗花的水汽轻轻落在野兔身上,没有半分伤害。
他忽然想起,昨日司掌走兽的生主赋予猛虎“寻找其他食物”的灵智,那些猛虎如今在溪流边捕鱼,再也没有攻击过羚羊群。
“可《吠陀》法则……”生主还想坚持。
天宫方向却传来梵天的声音,四首同时显现在半空,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生主,不必犹豫!种姓是人类秩序的根基,今日便将符号刻入人魂,待日后造人时,再依种姓赋予不同的样貌与能力。
婆罗门当有智慧之相,司掌祭祀;刹帝利当有勇武之姿,司掌征战;吠舍当有勤劳之态,司掌农商;首陀罗当有顺从之貌,司掌劳作,此乃天定!”
随着梵天话音落下,他手中的念珠飞出四道金色光芒,包裹着那四个种姓符号,强行突破弥生的绿光,向人魂光团飞去。
最外层的白色命魂层开始微微颤抖,似乎要被迫接纳这“烙印”。
“梵天世尊,你这是在断人类的‘觉悟之路’!”弥生急忙加大禅杖的绿光输出,银杏叶化石的光芒愈发炽盛。
“人魂的‘魂识’本是空白,如同一张白纸,可绘出善,也可绘出恶,可你现在便用种姓将其染成固定的颜色,未来人类如何能‘自主觉悟’?如何能‘皆可成佛’?”
就在金色光芒即将触碰到魂识层时,一道靛蓝色的光芒突然从西侧传来,挡在光团前——是湿婆。
他不知何时已来到地底裂缝旁,蛇形项链“伐苏基”缠绕在手臂上,第三只眼微微睁开一条缝,透出淡淡的金光:
“梵天,你看这魂识层的蓝色光团,它还在跳动,还在试图吸收周围的本源之气,这是‘渴望成长’的迹象。
你若强行刻下种姓,便是将这‘渴望’掐灭,未来人类只会沦为‘秩序的傀儡’,而非‘有灵的生命’。”
湿婆手中的达玛茹鼓轻轻一敲,鼓声中带着“毁灭与重生”的力量,金色光芒中的种姓符号开始晃动,光芒渐渐减弱。
地底的本源之气突然变得活跃,更多的淡金色气流从裂缝中涌出,融入人魂光团,让光团的体积增大了一倍,魂识层的蓝色也愈发深邃。
“湿婆,你也要帮这外道僧人违背《吠陀》?”
梵天右侧的脸勃然大怒,手中的水罐倾斜,更多的混沌圣水带着《吠陀》符文落下。
“创世秩序当由《吠陀》定夺,人类的命运也当如此!你若再阻拦,便是与创世为敌!”
“我并非与创世为敌,而是在护‘创世的意义’。”
湿婆第三只眼完全睁开,金光笼罩整个人魂光团,“你创造人类,难道是为了创造一群只会遵循命令的傀儡?
还是为了创造一群能自主思考、能在善恶中抉择、能在苦难中觉悟的生命?
若只是傀儡,那与你用泥土捏出的雕像有何区别?”
梵天四首沉默了,他看着人魂光团中跳动的蓝色魂识层,又看向远处曼陀罗花旁自由活动的野兔,看向溪流边捕鱼的猛虎。
那些曾被《吠陀》定义为“毒花”“捕猎者”的存在,如今都在依自己的意愿生存,反而让三界的生机更加鲜活。
“罢了,”梵天正面的脸叹了口气,收回了念珠的金色光芒,种姓符号重新回到空白残卷上,
“今日便暂不刻下种姓烙印,但《吠陀》法则不可忘。
生主,你需在人魂的魂识层中留下‘种姓线索’——婆罗门的魂识中留‘智慧’的潜力,刹帝利留‘勇武’的潜力,吠舍留‘勤劳’的潜力,首陀罗留‘顺从’的潜力,未来人类如何发展,便看他们自己的‘因缘’。”
司掌“人”的生主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释然。他抬手对着人魂光团轻点,没有再强行刻下符号,而是将四种“潜力”化作四缕细微的光丝,轻轻融入魂识层的蓝色光团中。
这些光丝不像之前的符号那样带着“强制”,反而更像“种子”,能否发芽,全看未来人类的选择。
弥生松了口气,禅杖的绿光渐渐柔和,融入人魂光团。他能感知到,魂识层的蓝色光团中,除了那四缕潜力光丝,还多了一丝淡淡的绿色。
那是佛法“平等”的种子,是从昨日曼陀罗花的露珠、猛虎的不忍中提炼出的,随着绿光融入,这颗种子开始缓慢生长。
“这颗种子,或许就是未来打破种姓枷锁的关键。”
弥生喃喃自语,掌心的菩提子戒指发热,戒指表面的水莲纹路与铜钵中的水莲产生共鸣。
铜钵中的水莲已长至五寸高,水莲中心的乳海影像里,毗湿奴沉睡的身影旁,那株菩提芽已长出第三片叶子,叶片上映出“人魂”的轮廓,与地底的人魂光团遥遥相对。
司掌“人”的生主看着人魂光团,轻声说道:“这光团还需在本源之气中孕育七日,待三魄完全融合,便可将其注入‘人形’之中。
那是用大地泥土混合天宫清气制成的躯体,未来人类便会以‘魂’入‘形’,正式诞生于三界。”
弥生点头,目光落在地底裂缝中不断涌入的本源之气上:
“七日之后,便是‘生主造人’的节点。那时,这些人魂将首次接触到‘种姓线索’,也将首次面临‘自主选择’的可能。
是遵循线索的指引,还是突破线索的束缚,全看他们魂识中的‘因缘’。”
湿婆收起达玛茹鼓,蛇形项链“伐苏基”重新缠绕在脖颈间:
“七日之后,我会再来此地。我倒要看看,这些被注入‘平等种子’的人魂,能否生出不一样的‘觉悟’。”
梵天四首缓缓退回天宫,临走前,他看了一眼人魂光团中的绿色种子,没有再说话——或许,他也在好奇,这颗偏离《吠陀》的种子,未来会在人类身上开出怎样的花。
大地裂缝渐渐闭合,人魂光团在本源之气中静静孕育,命魂的白色、觉魂的粉色、魂识的蓝色相互交织,中间那丝绿色种子如同萤火,虽微弱,却坚定地散发着光芒。
远处的曼陀罗花轻轻晃动,水汽再次凝结成露珠,滴落在地面,顺着大地脉络向地底流去,似乎要为那枚绿色种子注入更多生机。
弥生坐在金莲上,闭上双眼,开始诵念《金刚经》。
经文声顺着大地脉络传入地底,与本源之气的波动、人魂光团的跳动相互共鸣。
他能感知到,那枚绿色种子正在缓慢吸收经文的力量,魂识层的蓝色光团也在逐渐扩大。
七日之后的“生主造人”,注定会是一场关于“种姓”与“平等”、“天定”与“自主”的重要碰撞。
他抬手抚摸胸口的少林银杏叶,那是母亲留下的遗物,叶片上的纹路与禅杖顶端的化石纹路渐渐重合。
穿越到这印度神话创世之初,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让“众生皆可成佛”的理念,能在这三界中生根发芽,让每一个生命,无论是草木、鸟兽,还是未来的人类,都能拥有“自主觉悟”的权利。
铜钵中的水莲轻轻晃动,乳海影像里的毗湿奴身影似乎又微微动了动,菩提芽的第三片叶子上,“平等”二字愈发清晰。
弥生知道,七日的等待,不仅是为人魂的孕育,也是为那场即将到来的碰撞,积蓄足够的“因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