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左思右想,要不,还是把皇位传给大哥那一脉吧?
他这后代一个比一个不争气,说出去都丢人。
这燕云十六州,大宋亡了都没收回来……
辽国和西夏默默的松了口气,大宋就哲宗一个能打,其他的不用担心,保护费可以照收。
这样的大宋,很好.
如果可以,他们希望仁宗能生儿子。
各个时期的曹皇后,嘴角露出一抹笑,似是高兴,又似是嘲讽。
人人都说他对身边人极好,却唯独对自己这个皇后,时时提防,猜疑。
为了表现他的深情,搞出一生一死两皇后这种荒唐事。
一个是张贵妃,一个是被废的郭皇后,死后被追封为皇后。
这两次打脸的屈辱,曹皇后含泪忍下了。
因为她知道自己阻止不了赵祯,而赵祯早就恨不得废后,只是他找不到理由。
仁宗的美名,是文人吹出来的,也是以大宋百姓的牺牲来铺就的。
他不算昏君,但肯定不是明君……
刚登基的赵宗实知道自己早早去世,心里诡异的平静。
赵家的皇帝总有各种各样的病,太宗和真宗就是因病去世,说不准就是遗传病。
太祖篡位,篡的好啊,把子孙的气运都给消耗完了。
知道自己是活不长的备胎皇帝,赵宗实根本不管大臣的反对,直接让亲爹当太上皇,谁说都不好使。
一个将死之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反正,他这辈子已经成为了笑话,再多添一个也无妨。
“宋仁宗这人应该是想着为百姓好的呀,怎么只对士大夫好呢?”
“下面做事的人太多,层层剥削下来还剩什么?”
“是啊,还要给别人赔钱,钱全摊到百姓头上了。”
“士大夫们的生活肯定很好,真羡慕。”
“是啊,有学问的人总比咱们刨土吃饭的强。”
……
其他朝代的百姓对比了一下,还是喜欢开疆拓土的皇帝。
李世民那么能打,打出了盛世,这个宋仁宗守成,守出了更重的赋税……
仁宗一朝的百姓,生活好点的,希望仁宗能够求子成功,得偿所愿。
而其他赋税加重,灾荒没人管的百姓,只觉得这盛世,与他们没半毛钱关系。
这样一个没有开创,没有突破,也没有让国家变得强大的皇帝,还是快点换了吧。
再赔下去,他们真要活不起造反了。
吴宇在史书上了解的大宋,就两个字,有钱。
还以为百姓生活会好一点呢,结果,也只是表面现象而已。
也是,封建王朝又有哪个朝代的百姓是能真正过得好的呢,那可是真正的看“天”吃饭。
而这个“天”,他们一个也干涉不了。
【穿越必备技能,硝石制冰,有手就行】
“制冰?”
所有百姓眼前一亮,夏天能用上冰的,那得是大户人家,有冰窖存冰。
而且,市场上想买都买不到。
现在,他们也能用上了?
古代的商人狂喜,又多了一条赚钱的道路,跟着天幕绝对能发财。
其他朝代的皇帝,对制冰的兴趣并不大,皇宫有专人采冰储冰,他们还真不缺。
起初,他们以为只是平平无奇的一次制冰教学,直到……
{如果穿越到古代太热了,想要制冰,该如何做呢?
首先,去家里的旱厕旁,找到像白霜一样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制冰的主要材料硝石。
这么点肯定不够用,所以我们还要从旱厕的周围,挖几筐含有硝石的肥土。
将肥土倒入木桶,加上草木灰,再倒水搅拌,让里面的硝酸盐充分溶解在水中。
然后盖上滤布,将杂质过滤出来。
剩下的滤液则倒入铁锅,小火慢慢加热蒸发水分。
如果可以,再加入一些活性炭,吸附有机杂质,从而提高硝石的纯度。
静置一夜后,取上层清液再继续加热,等溶液变得浓稠就停止加热。
冷却后的锅底和锅壁会析出较为纯净的晶体,这便是高纯度的硝石。
在水缸中倒入适量的清水,按重量1:1的比例加入硝石搅拌均匀。
最后找来一个小盆,装好水后放入水缸里。
此时的硝石与水反应,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得小盆中的水温逐渐降低,最终达到冰点开始结冰。
至此,我们的古法制冰就大功告成了。}
“原来制冰这么简单啊?”
“旱厕旁边的土就可以用来制冰,可我们村就两三个旱厕,也不够用啊。”
“是啊,这硝石提纯没条件,也做不了。”
“旱厕有硝石,那用粪便堆积的泥土会不会也能熬出来?”
……
百姓们有些失望,对他们来说,柴火可比这些冰重要多了。
大热天的,忍忍就过去了,日子天天都这么过。
有些机灵的,已经想要尝试用粪便制造肥土,准备大显身手。
【有了硝石和碳,朕该如何是好呢?
硝酸钾75%、硫磺10%、木炭1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朕要为后代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有炸药还得有钱有兵有粮,还是得从头搞起。
硝石能重复使用吗?
可以,把水烧干它就出来了。】
明清皇帝:“……现在朕该如何是好?”
制冰就制冰,你搞出造反神器做什么?
他们的天都要塌了。
其他朝代:“……这个炸药就能打天下?”
这是什么神兵利器?
“快让人赶紧研究出来……”
原本不感兴趣的皇帝,都急了。
这可是能动摇江山的东西,朝廷一定要率先掌握在手中。
如果民间起义军比他们先研制出来,那他们就会陷入被动。
即使硝石不易获得,但特么的,学会了技术,还怕以后会做不出来?
当初那句一硫二硝三木炭,加点白糖大伊万,原来是这个意思。
唐朝也很惊讶,他们拿来做烟花的配方,调整一下就能变成炸药。
现在配方公开,民间也能制作炸药了……
唐朝后期的内乱打得更起劲了,谁也不知道这炸药的威力,现在打不赢,以后可能就攻守易型。
崇祯最为激动,果然天怜大明。
大清皇帝直接下令,严格管控民间获取硝石,各地的旱厕硝石都得上交官府,违者立刻斩杀……
现在阻止不了天幕公开配方,只能从源头控制风险。
反清复明组织则是狂喜不已,这是比他们朝代更先进的火药配比,只要研制出来,说不定能够帮助他们扭转乾坤。
各地起义军,纷纷欢呼,这是天助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