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化帝这么能干,还是会被臣子骗啊。”
“再能干的皇帝也是个人,那刘大夏故意藏匿资料,居然就这么被糊弄过去了。”
“我算是看懂了,大明的臣子都是人精子,皇帝一个人根本斗不过。”
“是啊,只能找太监做帮手。”
“江南可真富裕,朝中有那么多人官官相护,还有海外贸易……”
……
百姓们都羡慕江南地区的人,那么多官员为江南谋福利,还发展海贸,这日子过得比皇帝还滋润。
他们越来越同情大明的皇帝了,因为皇帝不知道出海有这么大的利益,还处处受制于人。
皇帝不知道的东西,他们老百姓更不可能享受了,这群文官只顾着自己吃香喝辣的,根本不管百姓能不能吃饱饭。
大明的百姓现在对江南一点好感都没有,上次进城劫掠的流民更是愤愤不平,亲眼见过江南的奢华,又如何甘心就此离去。
朝中官员疯狂上奏,崇祯直接下令不准伤民,必须要安置好流民,气得江南人对崇祯破口大骂。
崇祯现在就是大家一起玩完的想法,这些群臣也不敢惹他,因为天幕揭露的越多,他们越是要抱紧崇祯,才能活。
因为就大清和李自成那脾气,对他们只有一个字,杀!
{当初大藤峡之战后,被韩雍送进皇宫的童男童女之中,除了汪直外,还有一名姓纪的广西少女。
纪氏曾在成化六年时为朱见深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弘治帝朱佑樘。
相比纪氏,汪直的结局要好上很多,因为那个和他一起进宫的纪氏,在生下朱佑樘的两年之后,就突然暴毙了。
所以就有人认为,这都是万贵妃做的。
说她的儿子夭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有多位后妃怀孕,却都被万贵妃灌药堕胎。
但据说这个事情,是后来清修明史时一个老太监道听途说的故事。
清朝史官没有考证,就将此事记录在明史之中。
可皇帝的孩子是国本,万贵妃要是真敢毒害皇子,那以明朝大臣的尿性,恐怕连朱见深都保不住她。
可不管真相如何,到了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五十八岁的万贞儿因病离世。
朱见深哭到呕血,辍朝七日,以皇后之礼将其葬于天寿山,还说:“贞儿去了,我也将命不久矣。”
同年八月,四十一岁的朱见深驾崩离世。
他和万贞儿三十八年的情感,也画上了生同衾,死同穴的句号。}
【我愿称之为大明第一深情。
说万贵妃残害皇嗣,但成化帝的儿子数量多到在明朝皇帝里排前三。
成化帝出宫一次,万贵妃就死了,万贵妃死了没多久,成化帝也被拿下。】
病榻上的万贞儿拉着朱见深的手,用尽力气劝他,“陛下,就算贞儿去了,你也要好好保重身体……”
“贞儿,朕不能没有你。”
朱见深眼中含泪,神情无措,他们相伴三十八年,没有万贞儿,他该怎么过,他不知道……
“陛下,大明还需要你,你要振作起来……”
万贞儿哪里舍得朱见深随她而去呢,再说,大明因土木堡一战埋下的隐患,朱见深不解决,后面的皇帝又该怎么办呢。
趁现在朱见深还能压制文官集团,他就该多活几年。
康雍乾:“……扯淡就扯淡,还留证据,果然这群史官惦记着大明。”
史官::“……与我无瓜啊!”
干都干了,他们已经背叛了大明,还留证据做什么?
能在大清铁蹄下活下来的,有一个是傻子没有?
没有就对了,他们绝不会给自己留把柄。
【也是离谱,治死朱见深和朱佑樘的刘文泰不仅没被革职,还活到了寿终正寝。
朱佑樘发热病,从发病到驾崩也就八天时间。刘文泰要不是被发配,没准能继续医死朱厚照。
别的不知道,朱厚照病重时治病是内阁指定的,想换个大夫内阁都不允许。】
各朝代皇帝:“……大明皇帝,这么窝囊的吗?”
他们此时震惊到无语,朱见深被治死的时候,就该把这些太医诛九族了,刘文泰居然还能活下来。
活下来还能继续治死另一个皇帝,这太医是死神附体吧?
还有,内阁怎么回事,连皇帝换太医都不许,这是想皇帝死,演都不演了是吧?
各个朝代的皇帝立马让人清查太医院,一定要将那些投机取巧之辈赶紧清出去。
要是有文官跟大明一样,通过控制太医而掌控皇帝的身体状况,那这皇帝还能是皇帝吗?
他们可以把大明当笑话听,自己可不能成为笑话。
【文官集团弄死的皇帝还少吗?
红丸案毒死朱常洛,落水的朱由校,嘉靖被火烧,他们不救,还说皇帝是火德星君烧不死,这帮人简直积了大德了。
众所周知,明朝皇帝易溶于水。
大明十一个早逝的皇帝中,竟然有九人的直接死因与用药失误有关,细品吧。
太医院世袭制变成王朝毒药,这都是朱元璋的锅,明亡于朱元璋。】
“这天幕,也是让朕开了眼了。”
刘彻被易溶于水给逗笑了,后世是会说话的,可以再多说点,大家都爱听。
还是他老刘家的血脉会当皇帝,手下都是忠臣,看看大明,哪个臣子把皇帝当回事,全都是想要掌控皇帝。
也不知这群文官是怎么回事,哪来的底气?
各朝代大臣们:“……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都大。”
要么说大明的臣子牛批呢,太医能单杀二帝,后续帝王全都死得不明不白的。
他们合理怀疑,崇祯煤山上吊,应该也有点说法。
朱元璋怀疑的看了看蓝玉那些兄弟,又看了看那一群战战兢兢的文官,最后他选择怀疑大清。
“你们说,这些是不是大清编的?”
朱标和小朱棣一脸无语,大明后期已经是乌烟瘴气、群魔乱舞了。
真的很难分清,这些皇帝的死法到底是巧合,还是人为。
但这太医院的医户世袭制明显不合理,后代皇帝短命还真是老爷子的锅。
蓝玉他们更无奈了,问他们做什么,问文官啊,试问他们哪个武将敢看着皇帝被火烧,能眼睁睁看着的?
他们甚至怀疑这火,都不是意外……
文官苦着脸,谁也不敢说。
很可能是因为老朱的推行的医户世袭,才出现了庸医和太医家族与宦官、文官集团形成庞大的医疗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