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自发形成了一个个大明保卫队,为了挣一条活路,他们自发团结起来,开始找到底是谁资敌。
这么多年,给大清送粮送兵器,还都是精品,这种事本来就不好扫尾,怎么会二十余年一点痕迹也不露。
更何况,江南还是有一心为国的热血分子,他们闯进府衙将近几年的粮食转运记录翻出来,从进城出城的记录开始对,就很容易发现些蛛丝马迹。
朝廷的青天大老爷不理会,江南人可要自己做主。
他们可没忘记大清入关屠城的惨剧,他们这么有钱,他们自己是敌人也不会放过自己。
还有,江南可是天下第一富庶之地,他们江南的荣誉可不容这些卖国贼摸黑。
江南有人卖国,就有人想要救国,当然也有大清的人在其中浑水摸鱼,想要让江南乱起来。
一时间,江南的商人,人人自危,这种时候最容易出冤假错案,有一丝不对,都有可能被一杆子打死,来平息百姓的愤怒。
内阁辅臣们很快也反应过来,地方会因为天幕话语引起动荡的可能,他们心里有再多想说的话,都得放下,把下面的事安排好。
南京的官员也不是吃素的,那些愤青的读书人最先被看管起来,还有一些搅乱的混子也被抓进大牢,谁是卖国贼自有他们来处理,百姓要是乱起来,大明就更乱了。
况且,他们的权利,旁人如何能染指。
【他不能写国破家亡,所以只写了崇祯五年的那场雪。
这是真的悼明之作。
崇祯有心救国,但无力回天。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
李煜:懂我了吧?
之前的朝代更替属于亡国,但文化还能继续延续,满清一入关直接亡天下,汉人第一次被迫放弃自己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
只怪当时年少无知,不懂开篇四字的意义,也不懂反清复明这四个字。】
“这是永乐大帝的大明啊!”
“皇帝是谁跟我们没多大关系,但皇帝是不是异族,可是关乎我们家族的生死存亡啊!”
“这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是不是就是天幕说的什么宿命感?”
“这个李煜是谁,怎么跟这诗的作者共情了?”
“为什么喊着反清复明,却一直没能推翻这个大清?”
“亡天下,是因为文明被毁了吗?”
……
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大明的百姓天怒人怨,其他朝代的百姓各说各的想到,属于已读乱回的状态,人跟人甚至聊的都不是一个话题。
康熙皱着眉,低头思索,又抬头看了一眼越发沉稳低调的胤礽,无声叹了口气。
这天幕,是真要亡我大清?
老年康熙更是头疼,胤礽已经被废了两次了,老四……
麻蛋,到底选谁?
胤礽则是目光炯炯的看着天幕,这是大清的危机,也是他胤礽的时机。
正统,是汉族人所坚守的祖宗之法,他若不能上位,大清的以后就不用想了。
要不是大清对汉人的防备够严,现在怕是各地都开始反清复明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一锅开水的沸腾点还没到顶点。
汉人被满人的屠刀杀怕了,敢于站起来反抗的硬骨头都化泥了,现在这些安逸了许久的汉人,未必想要再起波澜。
只要能稳住,不要像老四一样,搞什么神神鬼鬼的东西,百姓还是很好安抚的。
当然,朝堂需要肃清,贪官什么的自然要推出去平息百姓的怨气,他们大清要站在百姓的那一边,满人的特权地位也得明令取消,限制满人特权阶级的腐败。
胤礽跟几位兄弟一同与康熙探讨如何稳住天幕给大清带来的动荡,这时候,其他人真没什么心思跟胤礽争皇位。
都知道自己没戏,最后还被老四囚的囚,死的死,他们不老老实实的等着太子上位,争什么?
就算要争,也是要为太子、为自己争,老四……算毛?
此时,其他兄弟居然有了一致想要把废太子和大千岁都弄出来的想法。
没办法,自己不要命,总不能不顾妻儿的命吧,能活着,谁也不想给老四送人头啊。
雍正看到天幕对大明的惋惜和对大清的憎恶,心里恼怒不已,还得死死压制心中的怒气。
而后一想,自己推出了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站在了权贵的对立面,虽然名声不好,但事情他干了呀,百姓没理由反自己吧?
反大清,又不是反雍正……
这么一想,雍正焦虑头疼的脑子清醒了一些,迅速发号施令,让底下的官员约束手下,不得欺压百姓,按律办事……
至于其他的……再想想吧。
汉臣……要是允他们自称奴才,会不会轻纵了他们?
乾隆紧紧盯着天幕上的诗,淡淡说道:“这首反诗,找出来,给朕全部销毁……”
他没把天幕说的悼明之作放在眼里,这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百姓才几个人识字,写再多的诗又有何用,要真能动摇大清的江山,他十全武功老人的功绩如何配跟三皇五帝并论?
皇帝一句话,下面跑断腿。
一时间,皇宫的藏书阁和民间的书店全都被官兵进去翻了个遍,类似这首诗的文章,也一并被烧毁。
什么雪啊,风啊,月啊,有这种字眼的文章要一审再审,确保没有怀念大明的意思,才能留存,更多的,作者都在大牢里叙旧。
乾隆搞的文字狱多不胜数,底下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宁可杀错也不可放过。
天幕说大清如何如何,那又如何,谁敢反?
其他大清的皇帝,没有康雍乾的魄力,也没有皇太极的淡然,他们的百姓民怨四起,各个地方都有起义的消息源源不断的传到中央。
汉人被打碎的骨头,在天幕神奇的力量下,竟渐渐开始重组。
反清复明不再只是一个存在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百姓们支持起义军,就像明末那时,支持李自成一样,他们希望有一个朱元璋带他们重新打入紫禁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