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心领神会,笔下不停。
“小斑一切安好,威猛更胜从前,为家宅护佑,屯邻皆称奇。”
“中!就这么写!”
张铁山凑过去看,虽然好些字儿不认识,但感觉那字儿一个个都透着喜气。
“再问问爷爷,身体咋样?缺啥短啥不?等咱这儿新麦子下来,给他寄点自己家的白面过去?还有那毛子那边…娜塔莎家里,有信儿没?让她也写两句!”
娜塔莎一听,赶紧接过张卫国递来的笔,在那信纸后面留出的空白处,小心翼翼地画起来。
她不大会写汉字,就画了个大大的笑脸,下面干净利落的写了几个俄文字母,画了个小小的襁褓娃娃。
“好!好!这下圆满了!”
张铁山看着那画儿,乐得见牙不见眼,好像那画上的娃娃已经抱在怀里了似的。
张卫国把信纸拿过来,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添上几句问候和保重的话。
最后,在落款处,他工工整整写上:“孙子:卫国、铁山敬上!若琴、娜塔莎同叩”。
“妥了!”
张卫国吹了吹未干的墨迹,小心地把信纸折好,塞进准备好的牛皮纸信封里。
“等等!”
张铁山忽然想起啥,蹭一下跳下炕,跑到外屋灶坑旁。
他扒拉出灶坑边一块烧得半透、但还带着点木头原色的松明子,用镰刀头仔细地削下一小片薄薄的、带着天然木纹和淡淡松香味的薄片。
他捏着这薄薄的小木片跑回来,塞进信封里,对着张卫国和徐若琴嘿嘿一笑。
“给爷爷捎点‘老家’的味儿!松木香!他闻着,准保想起咱黑龙山的林子!”
张卫国心里一热,点点头,用浆糊仔细封好信封口。张铁山抢过信封,宝贝似的捂在胸口,好像捂着他大侄子的第一声啼哭。
“明儿一早,我就上公社邮局!挂号的!加急!”他斩钉截铁地说,“让爷爷早点知道这喜信儿!”
油灯的火苗噼啪跳了一下,映着炕上几张带着笑和期盼的脸。
窗外,黑龙山的轮廓在夜色里沉默着,屯子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吠。
这封带着松木香和墨迹的家书,即将穿越关山阻隔,把老张家开春的头一份滚烫喜气,送到远方老父亲的心坎上。
第二天鸡还没叫全乎,张铁山就揣着那封沉甸甸的信,顶着清冽的晨风,深一脚浅一脚往公社赶。
公社邮局那绿色的小窗口刚开板儿,他就第一个把挂号信的单子填了。
眼巴巴瞅着工作人员盖了那个圆圆的、带日期的红色邮戳,又小心翼翼地贴上八分钱的“工农兵”邮票,这才像完成了一件天大的任务,长长舒了口气。
“同志,这信啥时候能到神阳?”
他扒着窗口不放心地问。
“挂号信,快!六七天准到!”工作人员头也不抬。
张铁山心里算了算,美滋滋地往回走。
一进屯子,那嘴角就没下来过。
碰见早起拾粪的老孙头,人家问:“铁山,大清早乐呵啥呢?捡着金元宝了?”
张铁山腰板一挺,嗓门敞亮:“比金元宝还金贵!俺弟妹揣上啦!给俺爷爷报喜去了!”
这消息像长了翅膀,没到晌午就传遍了小半个屯子。
婆娘们聚在井台边洗衣裳,免不了又是一通议论:
“啧啧,张家老二行啊!这才结婚多久,就结果了!”
“老张家有福!铁山娶了洋媳妇,卫国又马上当爷爷!”
“哎,你们说…铁山媳妇那肚子…咋还没动静?该不会…”
“嘘!小点声!让人听见!没看铁山今儿那高兴劲儿?许是缘分没到!”
这些闲言碎语,自然也飘进了张铁山的耳朵。
他扛着新买的几根橡子往新房工地走,脚步顿了顿,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随即又迈开更大的步子,故意把木头墩子的声音弄得更响,瓮声瓮气地吼着指挥王二牛。
“二牛!这边!麻溜的!愣着等开饭呐?”
徐若琴的孕吐反应时好时坏。
闻着油烟味还是膈应,但馋劲儿上来了也挡不住。
这天忽然就馋供销社里那玻璃罐装的“糖水山楂”。
张卫国二话不说,揣上攒的几张糖票和零钱就往公社跑。
排了半天队,总算捧回一罐红艳艳的山楂罐头。
徐若琴用小勺舀着吃,冰凉酸甜的汁水一入口,舒服得眯起了眼。
张卫国坐在炕沿看着她吃,比自己吃了还舒坦。
“慢点,没人和你抢。”
他语气是自己都没察觉的温柔。
徐若琴咽下一颗山楂,脸蛋红扑扑的。
“嗯…卫国,你说…回头娃生了,这罐子能留着不?洗刷干净了,装点针头线脑挺好。”
“留!都留着!你想留啥都行!”
张卫国满口答应。这精打细算的劲儿,透着过日子的实在。
可没过两天,新烦恼来了。
小斑的胃口随着天气转暖越来越大。
李强和王二牛进山下的套子,十回能有五回落空。
带回来的兔子山鸡,小斑几口就造没了,舔着嘴,蓝眼睛还眼巴巴瞅着人。
这天晌午,就喂了几只瘦不拉几的野兔。
小斑显然没吃饱,烦躁地在院里踱步,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呼噜,爪子扒拉着地上的土,刨出个小坑。
小白凑过去想蹭蹭,被它不小心一尾巴扫开老远,委屈地呜呜叫。
徐若琴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看着院角,眉头微微蹙了起来。
她摸着还不太显怀的小腹,没说话,但那眼神里的担忧,张卫国看得真真儿的。
老孙婆子颠着小脚来送新腌的咸菜疙瘩,正好瞧见这光景。
她放下咸菜坛子,拉着徐若琴的手,压低了声音。
“琴啊,大娘是过来人,说句掏心窝子的。这虎大爷…是越来越不好伺候了。你如今是双身子,金贵!院里整天趴着这么大个活兽,万一…它不通人性的时候呢?”
这话像根小刺,轻轻扎了徐若琴一下,也扎在了刚进门的张卫国心上........
张铁山的新房终于封顶了!
最后一根红松大梁架上房顶,他站在高高的房脊上,叉着腰,看着屯子里的炊烟,胸中豪气顿生,扯着嗓子吼了一段不成调的“打虎上山”。
下了房,他一身汗,抓起张卫国晾在窗台上的凉白开缸子就要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