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的抱怨还带着余音,余辉已经将一块新的数据板投射到休息区的中央。光屏上浮现的不再是具体的武器图纸或战术路径,而是一个极其繁复、层层嵌套、仿佛宇宙星云般的多维结构图,无数光点和线条在其中流转、连接、碰撞。这正是“补天”计划的宏观推演模型初稿。
“抱怨时间结束。”余辉的声音没有丝毫波动,仿佛刚才周宁那通牢骚只是背景噪音,“现在,了解我们要做什么。”
他指尖轻点,结构图开始旋转、放大,聚焦到某个局部。
“计划核心,并非蛮力对抗‘位面吞噬者’,那是以卵击石。”余辉的语气如同最精密的手术刀,剖开问题的本质,“我们的目标是利用其吞噬行为本身产生的‘吸力’,结合星球自身的灵脉能量,进行一次全球规模的‘规则再编织’。”
他指向图中几个特别明亮的光点:
“这些是关键‘锚点’,通常位于地脉节点交汇处或古老遗迹。计划第一阶段,需要小队分头行动,在倒计时结束前,确保这些锚点不被侵蚀,并安装能量引导装置。”他的目光扫过周宁、千面、鹰眼,“任务危险,锚点附近空间极不稳定,且可能吸引残留的异界生物或…其他未知威胁。”
光屏上的线条开始向中心汇聚。
“第二阶段,当所有锚点就位,联盟构建的全球能量网络将启动,强行激发地脉能量。届时,会产生前所未有的能量潮汐和规则扰动。”余辉看向青囊和博士,“需要你们确保据点核心稳定,并随时准备应对能量反噬对队员的冲击。博士,你需要计算出能量潮汐与‘吞噬者’吸力产生共振的最佳频率点,误差必须小于万分之一秒。”
最后,所有的线条汇聚到图中心一个极其复杂、不断变化的能量漩涡模型上。
“第三阶段,也是最终阶段,”余辉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微微加快,“在共振点出现的瞬间,我们需要所有拥有规则干涉能力的成员——主要是周宁——将力量通过锚点网络引导至全球薄膜最脆弱处,不是攻击,而是‘引导’和‘抚平’,利用内外两股力量,完成一次强制性的规则修复。如同…利用洪水冲击力来加固堤坝。”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计划的复杂性在于:每一步的时间窗口都极其短暂;能量引导需要绝对精确,任何节点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连锁崩溃;共振点的计算充满变量;并且,我们无法预知‘位面吞噬者’会对这种‘反向利用’产生何种反应。”
休息区内一片寂静,只有数据流无声闪烁。计划的宏大与艰险,远超之前任何一次战斗。
周宁收起了玩笑的神色,眉头紧锁:“听起来……像是要在鸡蛋上跳舞,同时还要用鸡蛋把撞过来的石头弹回去。”
“比喻粗糙,但本质接近。”余辉居然没有反驳,“成功率,基于现有数据模型,低于百分之十五。”
这个数字让空气更加凝重。
“但是,”余辉话锋一转,眼中数据流微微加速,“这是唯一具有理论可行性的方案。而且,计划中已纳入最高优先级的保全协议。”他指向模型中的几个隐蔽回路,“这些是紧急脱离和相互救援的预设路径。键盘会全程监控每个人的生命体征和位置,青囊准备了最高规格的应急医疗方案。我们的目标,是在完成‘补天’的同时,确保团队结构的完整。”
他看向周宁,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收藏品需要空间来摆放,租金也需要活人来收。所以,活下去,是执行这个复杂计划的前提条件之一。”
他没有说“保证全员存活”这样的空话,而是将生存变成了计划本身的一个硬性指标,融入了冰冷的逻辑和计算之中。
这很余辉。
却也让众人沉重的心情中,注入了一丝坚定的力量。
计划很复杂,希望很渺茫。
但至少,有人已经在计算中,为每个人的生路,留下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