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刘强向傲天发出了邀请,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真诚和一点点不易察觉的紧张:“傲天,那个……我爸我妈说想谢谢你,周末有空来我家吃个便饭不?”
傲天略一沉吟,便爽快答应了:“好啊,谢谢叔叔阿姨邀请。”他知道这顿饭绝非“便饭”那么简单,很可能是刘父想亲自见见他这个“影响”了他儿子的人。这是一个机会,既能巩固与刘强的友谊,也可能借此接触到军区层面的些许人脉,但他必须把握好分寸。
周末,傲天特意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提了一小袋母亲精心准备的家常点心(礼轻情意重),准时来到了刘强家的大院。在刘强的带领下,走进了刘家。
刘家布置简朴而整洁,透着军人家庭的利落。墙上挂着军事地图和几张刘父穿着军装的照片,空气中有淡淡的茶香。
刘强的父母早已等候在家。刘母热情地招呼傲天坐下,端上水果和茶水,不住地打量着他,眼中满是好奇和感激。刘父则坐在主位的沙发上,穿着便装,身姿依旧挺拔,目光沉稳地落在傲天身上,带着审视,但并无恶意。
“叔叔好,阿姨好,打扰了。这是我妈妈自己做的一点小吃,不成敬意。”傲天不卑不亢地问好,并将点心递上。
“哎呀,你这孩子,太客气了!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刘母笑着接过,语气热络。
刘父也微微颔首,露出一丝笑容:“坐吧,傲天同学。小强回来没少提起你,说你帮了他很多。”
寒暄几句后,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傲天本身。刘父看似随意地闲聊,问了些学校的情况、学习是否吃力、平时有什么爱好等问题。
傲天一一作答,语气平和,态度恭敬又不失自信。说到爱好,他坦言喜欢看书和锻炼身体。
“哦?都喜欢看些什么书?”刘父似乎很感兴趣。
“杂书都看一点,《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也喜欢看一些地理杂志和历史故事。”傲天回答得很有技巧,既符合年龄,又暗示了自己的阅读量和兴趣广度。
刘父点点头,话锋一转,看似不经意地问道:“听小强说,你功夫很好?八极拳打得有模有样,还会一些更实用的招式?是家里有人教吗?”
重点来了!!傲天心知肚明,放下茶杯,坦然道:“谢谢叔叔夸奖。八极拳是跟一位长辈学的,至于那些实战的招式……确实是我父亲和他以前的一些战友叔叔偶尔教的。他们说我男孩子,学一点能防身,但一再叮嘱我不能用来欺负同学,要知道分寸。”
他再次将来源推给了“父亲和战友”,合情合理,既解释了技能的来源,又强调了“武德”的家教,让人挑不出毛病。
刘父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追问道:“哦?你父亲以前也是军人?”
傲天回答道,是!!我父亲以前在炮团当兵,复员后是普通工人,后来厂子效益不好,就和我妈商量摆了个小摊卖杂货。以前教我的那些叔叔,有些是我爸的朋友,有些是以前住一个大院的邻居,后来都调动工作或者转业了,联系就少了。”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父亲后期确实是工人下岗(多年后),家里确实摆摊,至于“战友和邻居”,则是一个完美的、无法查证的解释,用来掩盖系统的存在和前世的记忆。
刘父闻言,目光柔和了一些。他听出了傲天话里家境的普通,但这孩子说起这些时没有丝毫自卑或抱怨,只有平静和坦然。这种心性,在少年人中极为难得。
刘父随即又道,“不过,做生意不容易吧?听说之前还遇到点麻烦?”
傲天知道刘父可能了解孙德柱的事,便简单说道:“嗯,之前是有点小误会,不过后来都解决了,现在挺好的。谢谢叔叔关心。”
他轻描淡写,将一场针对性的打压说成是“要求严格”和“小误会”,丝毫没有借题发挥、诉苦或者炫耀自己如何解决的意思。
这番应对,让刘父心中赞赏更甚。不居功,不诉苦,沉稳得体,这哪像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接下来的谈话更加轻松。刘父不再追问敏感话题,而是和傲天聊起了历史、地理,甚至偶尔考较一下他对一些时事(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的看法。令他惊讶的是,傲天往往能说出一些远超年龄的、颇有见地的观点,虽然稚嫩,但思路清晰,角度独特。
刘强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发现自己完全插不上话,第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大哥”在傲天面前像个啥也不懂的小弟。刘母更是越看傲天越喜欢,不停地给他夹菜。
这顿饭吃得宾主尽欢。临走时,刘父亲自将傲天送到门口,拍了拍他的肩膀,郑重地说:“傲天,你很好。欢迎你以后常来家里玩,和小强多交流。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可以来找叔叔。”
这句话,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承诺和认可。
“谢谢叔叔阿姨的款待,我会的。”傲天微笑着告别。
回去的路上,傲天知道,他成功通过了这次“面试”。刘父这层关系,算是初步建立起来了。虽然目前可能只是长辈对晚辈的欣赏,但在关键时刻,或许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刘家,刘父对妻子感叹:这孩子,将来绝非池中之物啊。”他彻底打消了疑虑,并决定鼓励儿子和傲天深交。
刘强则对傲天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不仅功夫好,学习好,居然还能跟他那个严肃的老爸聊得风生水起!他暗自决定,以后就跟定傲天混了!
傲天的关系网络,再添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