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张老爷子那里学艺归来,傲天不仅浑身筋骨酸痛(这是练八极拳的正常反应),更是带回了一肚子宝贵的实战经验和警界见闻。但他并未沉溺于此,而是立刻将注意力投向了自家的生意——那间小小的“傲家百货”。
经过之前孙德柱事件的折腾,摊位虽然恢复经营,但客流终究受到了一些影响。父母虽然欣慰于麻烦解除,但眉宇间仍有一丝对未来的担忧。
傲天深知,打铁需趁热。危机过后,正是重塑形象、扩大优势的最佳时机。他结合前世的商业见识和当下的实际情况,开始悄无声息地给自家小店“升级”。
第一步:商品差异化。 他让父亲利用以前的老关系,想办法引进了一些国营大商场里才比较常见,但普通小摊贩很少卖的精包装零食、外地特色调味品,甚至还有少量价格实惠但款式新颖的文具和小玩具。虽然种类不多,但在这片区域的杂货摊里,立刻显得“高级”和“有档次”起来。
第二步:服务体验升级。 他建议母亲每天熬一锅免费的、真材实料的绿豆汤或酸梅汤放在摊边,用干净的纱罩盖着,旁边放一次性的小杯子,供来往的顾客和街坊邻居随意取用。这一招看似小恩小惠,却极大地提升了路人好感度和驻足率。很多人喝了免费的汤水,不好意思,多少会买点东西。
第三步:口碑营销(原始版)。 傲天找到了李通,私下里塞给他一些新进的、包装别致的小零食:“圪团儿,拿去给相好的同学分分,就说是咱家摊上新到的,好吃不贵。”李通人缘好,乐于分享,很快,“傲家百货有好吃的”这个消息就在附近的学生群体里传开了。孩子们拉着家长来买,带动了不少人气。
第四步:有限度的“售后”。 傲天明确告诉父母,只要是自家卖出去的东西,如果是质量出了问题(比如刚刚修好的东西不好使了、物品损坏),哪怕顾客只用了一点,也必须痛痛快快地给退换。这种在90年代个体户中极为罕见的“诚信”举动,虽然短期内可能吃点小亏,却迅速赢得了街坊们的信任和交口称赞。“老傲家实在,东西买着放心!”这样的口碑逐渐传开。
第五步:借势。 傲天偶尔会在韩雪韩雨来“视察”时,“无意间”让她们带点新到的小零食回去“尝尝”。韩家姐妹何等身份,她们都吃的东西,在普通市民看来,无形中又抬高了“傲家百货”的档次和可信度。(当然,傲天会坚持让她们付钱,或者用别的方式补偿,分寸把握得极好)。
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在90年代中期的北方小城集市环境下,却组合拳般打出了奇效。
“傲家百货”的客流明显回升,甚至超过了被刁难之前的水平。不仅老顾客回来了,还吸引了很多新面孔。销售额节节攀升,傲天父母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干劲十足。
更重要的是,口碑立起来了!“东西全”、“老板实在”、“有免费汤喝”成了“傲家百货”的标签。附近甚至有人宁愿多走几步路,也愿意来他家买东西。
这种变化,自然也落在了周边其他摊贩眼中。有人羡慕,有人嫉妒,但也有人开始暗暗模仿(比如也开始提供免费茶水),但却总感觉差了点意思,学不到精髓。毕竟,傲天家的商品结构、尤其是那种“诚信为本”的底气和与街坊互动带来的亲切感,不是轻易能模仿的。
“傲家百货”在这片区域,逐渐确立起了一种小而美、诚信可靠的优势地位。虽然规模依旧很小,但根基却打得异常牢固。
一天晚上收摊后,傲天帮着父母数着明显厚实了不少的营业额,父亲感慨道:“小天,你这些主意……真管用!咱这摊子,好像比以前更红火了!”
母亲也笑着抹了把汗:“是啊,虽然累点,但心里踏实!街坊们都夸咱们呢!”
傲天笑了笑:“爸,妈,这才刚开始。咱们以后不光要卖杂货,还要卖出口碑,卖出名气。等攒够了钱,咱们盘个小门面,正儿八经开个商店!”
父母看着儿子眼中闪烁的自信光芒,虽然觉得开商店还遥不可及,但心里却充满了希望。他们隐隐感觉到,儿子这次伤愈之后,变得越发不一样了,不仅更能打,好像……也更会做生意了?
【叮!宿主成功运用商业思维,提升家庭产业“傲家百货”经营状况,初步建立区域口碑与小型竞争优势。获得奖励:能量提升!能量值x(未知)】
听着系统的提示,傲天心中更加笃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家生意的良性发展,不仅能改善生活,更能为他未来的计划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和掩护。
看着父母欣慰的笑容,傲天觉得,这一切的努力都值了。而这一切,都只是他宏大蓝图中,一个小小的、坚实的起点。
下一步,或许该考虑让文达的“技术”,和自家的小生意,发生一点奇妙的“化学反应”了?傲天的目光投向了隔壁文达家亮着灯的窗户,那里,常常传来电烙铁和元器件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