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日清晨,浪潮传媒培训中心
形体室里,晨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地板上,映出赵金麦略显笨拙却格外认真的身影。她穿着粉色练功服,跟着形体老师周玲做基础站姿练习,膝盖夹着一张A4纸,双手贴在裤缝上,额头上已经渗出细密的汗珠。
“金麦,肩膀再放松一点,不要耸肩。”周玲走到她身边,轻轻调整她的肩线,“形体训练不是为了让你‘紧绷’,而是要找到身体的‘松弛感’。
演员在镜头前需要自然,过度用力反而会显得僵硬,就像你上次试镜时,因为紧张把拳头攥得太紧,镜头里都能看到你的指节发白。”
赵金麦点点头,慢慢放松肩膀,努力保持膝盖间的纸张不掉落。她偷偷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上午8点,再过一个小时,文化课老师张颖就会来,她得抓紧时间把形体课的动作练熟,不然下午的表演课又会跟不上进度。
“不错,保持住!”周玲满意地笑了,“比上周进步多了,上周你站五分钟就会腿软,现在已经能坚持十分钟了。
记住,形体是演员的‘第二张脸’,好的形体能让你在镜头前更有气场,以后不管是演小侦探,还是演其他角色,都能用得上。”
上午9点,张颖准时来到培训中心,手里拿着赵金麦的数学作业,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几个错题。
“金麦,我们先把这几道应用题弄懂,再开始今天的新课。”她把作业摊在桌上,指着其中一道题,“你看,这道题是关于‘行程问题’的,其实和你拍戏时的‘走位’很像。
比如你从A点走到b点,速度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和题目里的‘路程、速度、时间’是一个道理,是不是很有趣?”
赵金麦眼睛一亮:“真的吗?那要是我拍戏时,导演让我从门口走到沙发,走三步停一秒,这也能算‘行程问题’吗?”
“当然算!”张颖笑着点头,“学习和拍戏其实是相通的,都需要‘理解’和‘练习’。你把学习当成‘拍一部关于知识的戏’,自己就是主角,每学会一个知识点,就是完成一场精彩的戏,这样是不是就不觉得枯燥了?”
赵金麦用力点头,拿起笔认真听张颖讲解,之前觉得难懂的数学题,突然变得简单起来。她心里暗暗想:“原来学习和拍戏一样有趣,我一定要好好学,不能让高总失望。”
下午2点,表演课准时开始。表演老师张雪拿着《校园小侦探》的片段剧本,坐在赵金麦对面:“金麦,今天我们来练习‘发现线索’的这场戏。
小侦探在教室里发现了同学丢失的钢笔,她的情绪应该是‘惊喜’中带着‘谨慎’,既要表现出找到线索的开心,又要想到这可能是个陷阱,不能掉以轻心。你先试着读一遍台词,把你理解的情绪加进去。”
赵金麦接过剧本,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回忆之前观察到的细节——她上次在片场看到杨蜜姐姐拍戏时,遇到情绪复杂的戏份,会先握紧拳头再慢慢松开,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
她学着杨蜜的样子,轻轻握紧拳头,再缓缓松开,睁开眼睛时,眼神里已经有了“惊喜”与“谨慎”的感觉:“这……这是小雨的钢笔!她昨天还说这支笔是妈妈送她的生日礼物,怎么会掉在这里?难道是有人故意放在这儿的?”
张雪眼前一亮,忍不住鼓掌:“太棒了!金麦,你进步得太快了!你不仅把台词里的情绪表现出来了,还通过眼神和语气的变化,让‘小侦探’的形象更立体了——这就是演员的‘共情力’,你已经初步具备了这个能力。”
就在这时,培训中心的门被推开,高浪和陈凯走了进来。看到赵金麦的表演,高浪笑着点头:“张老师,金麦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达到试镜《校园小侦探》的标准?”
张雪站起身,语气里满是赞赏:“高总,金麦的天赋和努力超出我的预期!她不仅能快速理解角色情绪,还会主动观察其他演员的表演技巧,比如她刚才模仿杨蜜的‘情绪代入法’,就是自己偷偷学的。以她现在的进步速度,下个月的试镜肯定没问题,甚至有可能超越我们的预期。”
高浪走到赵金麦身边,摸了摸她的头:“金麦,刚才的表演我看到了,很精彩。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成为什么样的演员?”
赵金麦抬起头,眼神坚定:“我想成为像周迅姐姐那样的演员!她演的角色都很真实,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都能让观众相信她就是那个角色。”
“周迅是很好的榜样。”高浪点点头,转身对陈凯和张雪说,“我们培养金麦,不能只盯着眼前的《校园小侦探》,要做长期规划——我的目标是,把她培养成‘下一代影后’。”
陈凯和张雪都愣住了,随即眼中露出兴奋的光芒。陈凯立刻拿出笔记本:“高总,要是按‘影后标准’培养,我们需要调整培养计划。
比如,增加‘经典影片赏析’课程,让金麦学习国内外优秀演员的表演技巧;安排她参与话剧演出,锻炼现场表演能力;等她再大一点,还可以让她接触不同题材的剧本,比如现实题材、文艺片,避免被‘儿童演员’的标签限制。”
张雪也补充道:“我同意陈总监的想法!
另外,我们还需要培养金麦的‘文化素养’,演员的表演深度,离不开文化积累。可以让她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书法、国画,了解传统文化,这些都会成为她表演的‘养分’,让她在诠释角色时更有深度。”
高浪点头认可:“你们的想法很全面。具体规划分三步:第一步,未来一年,以《校园小侦探》为起点,让金麦积累影视表演经验,同时打好文化课和基础表演的底子;
第二步,13-15岁,安排她参与话剧演出和文艺片拍摄,锻炼演技的同时,树立‘实力派童星’的形象;
第三步,16岁以后,根据她的兴趣和天赋,为她量身打造优质剧本,冲击国内外的电影奖项,朝着‘影后’的目标迈进。”
他顿了顿,看向赵金麦:“金麦,成为影后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可能会牺牲很多玩耍的时间,还要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你害怕吗?”
赵金麦用力摇头:“我不怕!只要能好好拍戏,成为优秀的演员,再辛苦我也愿意!”
下午4点,《校园小侦探》的导演宁浩带着编剧王丽来到培训中心,想提前和赵金麦沟通角色。
看到赵金麦正在练习“推理线索”的戏份,宁浩忍不住驻足观看,等她表演结束,才走上前:“金麦,你的表演很有灵气!‘小侦探’的‘聪明’和‘善良’,你都表现出来了——这正是我想要的角色感觉。”
王丽也递过一份修改后的剧本:“金麦,我们根据你的特点,调整了‘小侦探’的部分戏份,增加了‘喜欢观察生活细节’的设定。
比如你可以通过同学的表情和动作,判断他们有没有说谎,这样的设定更符合你的表演风格,也能让角色更讨观众喜欢。”
赵金麦接过剧本,认真翻看,看到里面“小侦探通过观察同学的袖口污渍,发现他偷偷帮老师打扫教室”的戏份时,忍不住笑了:“王阿姨,这个戏份好有趣!我上次在学校也发现同桌偷偷帮我整理过书桌,我可以把这个经历加进去,让表演更真实吗?”
王丽惊喜地说:“当然可以!演员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融入角色,是最好的表演方式——金麦,你已经掌握了表演的‘核心技巧’,这太难得了!”
宁浩看着眼前的场景,对高浪说:“高总,你真是挖到宝了!金麦不仅有天赋,还很有想法,只要好好培养,未来肯定能成为顶尖演员。《
校园小侦探》的试镜我看可以直接取消了,我现在就拍板,让金麦饰演‘小侦探’的女主角!”
高浪笑着摇头:“宁导,试镜还是要走的。不是不相信金麦的能力,而是想让她通过试镜积累经验——以后她会遇到更多更严格的试镜,现在多锻炼,对她以后的发展有好处。”
宁浩点点头:“还是高总考虑得周全!那我们就按原计划安排试镜,我会让剧组的工作人员多配合金麦,让她放松心态,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傍晚6点,赵母来接赵金麦回家。看到女儿兴奋地讲述今天的收获,赵母心里满是欣慰。高浪送她们到门口时,递过一个保温桶:“赵女士,这里面是我们食堂做的营养晚餐,有金麦喜欢吃的红烧排骨和西兰花,你回去加热一下就能吃。以后每天培训结束,我们都会准备晚餐,让金麦能及时补充营养,不用麻烦你再做饭。”
赵母接过保温桶,眼眶有些湿润:“高总,您想得太周到了。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只能让金麦好好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不用谢。”高浪笑着说,“金麦是个好苗子,我们只是给她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以后要是有任何困难,随时给我或者陈凯打电话,我们会尽力帮忙。”
看着赵金麦和母亲离开的背影,陈凯走到高浪身边:“高总,刚才宁导私下跟我说,他想邀请金麦参演他明年的现实题材电影《少年的你》,饰演女主角的童年时期——这部电影是冲奖的项目,要是金麦能参演,对她的‘影后之路’会有很大帮助。”
“宁导很有眼光。”高浪点头,“但不能急,先让金麦把《校园小侦探》拍好,积累足够的经验。
等她明年年龄再大一点,理解能力更强了,再让她接触现实题材的电影,这样才能更好地诠释角色,不会因为年龄太小而无法理解复杂的剧情。”
陈凯恍然大悟:“高总,还是您考虑得长远。我这就跟宁导沟通,说明我们的培养计划,争取把这个角色留到明年,等金麦准备好了再让她参演。”
高浪走到培训中心的窗边,看着远处的夕阳,脑海里浮现出赵金麦认真表演的样子。他知道,“培养下一代影后”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团队的专业规划,需要金麦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时间的沉淀。但他有信心——赵金麦的天赋、努力,加上浪潮传媒的资源和规划,假以时日,她一定能在演艺界闯出自己的一片天,成为真正的“下一代影后”。
而此刻的出租车里,赵金麦正拿着王丽阿姨修改后的剧本,小声念着台词,时不时跟母亲分享自己的想法:“妈妈,你看这里,小侦探发现线索后,应该先环顾四周,确定没有危险再去捡,这样才符合她‘谨慎’的性格。我明天要跟张老师请教一下,怎么通过眼神表现‘环顾四周’的细节。”
赵母看着女儿眼中的光芒,笑着说:“好,妈妈支持你。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妈妈都会陪着你,和你一起努力。”
出租车驶向前方,夕阳的余晖洒在赵金麦的脸上,映出她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