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烨放下记号笔,工具间的白板上还留着刚写下的混凝土配比。他转身准备出门,外面广播站的声音飘了进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他停下脚步,站在门口听了十几秒。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楚。他没多想,快步往办公室走。
门关上后,他坐在桌前,闭眼默念系统口令。界面很快浮现,一条红色提示跳出来:
“历史性机遇触发——改革开放启动。任务开启:一年内完成村级合作社向民营企业的合法转型。成功奖励:《国际市场进入指南》。”
他睁开眼,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几分钟后,大哥和二哥被叫到院里。林烨从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是他刚抄的广播内容。
“上面要变。”他说,“不是小改,是大动。”
大哥蹲在石墩上,手里捏着烟卷,没点火。“咱们这合作社干得好好的,年年有账分,工人都踏实。改成企业?啥叫企业?”
“就是自己说了算。”林烨说,“以后盖房不用再等大队批条子,材料能自己买,工程能自己接,赚的钱也不用层层上报。”
二哥靠在墙边,眉头皱着。“说得轻巧。改名容易,手续呢?钱呢?万一哪天又不让搞了,咱们这些地、这些设备,是不是全得交上去?”
“不会。”林烨摇头,“这次不一样。国家要发展经济,鼓励个人办厂、搞建设。咱们要是不动,别人就会抢在前头。”
“可咱没经验。”二哥还是不信,“注册要找谁?税怎么交?合同咋签?这些事连听都没听过。”
林烨没急着回答。他走到桌边,翻开笔记本,指着绿色住宅项目的数据页。
“以前谁敢想,水泥能少用百分之十还不影响强度?谁敢信,屋顶流下来的水能存起来浇地?可我们现在做到了。为什么?因为松口了,允许试了。”
他抬头看着两人,“这房子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材料是系统给的,施工是咱们的人干的。它不属于大队,也不归公家管。它就是咱们的。这就是企业的样子。”
大哥低头搓了搓烟纸,终于开口:“三儿,我不是拦你。可这事太大。一旦改了,回头路就没了。”
“我知道。”林烨声音没高也没低,“可不改,咱们永远只能在这村里一圈圈盖同样的房。别人学得快,价格压得狠,再过半年,咱们的活就没人找了。”
他停顿了一下,“绿色住宅是我们打出的第一张牌。但如果还是合作社,别人照样可以抄。可要是成了公司,我们就能申请技术保护,就能谈大项目,就能把房子盖到县城去,甚至更远。”
院子里安静了一会儿。
风吹过屋檐,把晾着的一块布吹得晃了两下。
二哥抬起头,“你说的企业名字呢?起好了吗?”
“起了。”林烨说,“林家建设有限公司。”
大哥愣了一下,“这名字……听着像真的。”
“本来就是真的。”林烨说,“我不是想试试,我是一定要做成。这一年,咱们一起闯。”
二哥没再问问题。他看了看大哥,又看了看林烨,最后点点头。
“那你打算咋开始?”
“先定方向。”林烨回到屋里,拿出一张新纸铺在桌上,“产权怎么划,人怎么安排,资质怎么办,这些都要一步步来。但现在最要紧的是,咱们得先认准这条路。”
大哥站起身,把烟卷塞回口袋。“三儿打小就有主意。当年你说要改配方,谁信?结果呢?去年咱们省下的料钱,够买半台搅拌机。”
他看了眼二哥,“你说是不是?”
二哥没说话,只是嗯了一声。
林烨把纸压平,拿起笔,在顶部写下一行字:
“林家建设有限公司筹备计划(草案)”
下面还是空的。
阳光从窗格照进来,落在桌面一角。笔搁在纸上,没动。
大哥走出院子时,回头看了一眼。林烨还在桌前坐着,手撑着下巴,眼睛盯着那张白纸。
他没喊他吃饭,也没催他休息。
他知道,有些事一旦开始想,就不会停。
二哥跟出来,在门口低声说:“你说他这一回,能不能真成?”
大哥没立刻答。他站在台阶上,望着办公室的窗户。
过了几秒才说:“只要上面真放权,他就有的拼。”
屋里,林烨翻出系统里的关键词记录。屏幕上有一串简短提示:“政策窗口期:1978-1980。优先注册者享有资源倾斜。”
他合上界面,重新看向那张纸。
一分钟前,他还想着混凝土配比。
现在,他想的是公章该刻什么样式。
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工人来报今天的进度。他应了一声,没抬头。
等那人走了,他提笔在草案下方画了一条横线,写下第一行内容:
一、明确资产归属。
笔尖顿了顿,他又加了一句:
年底前完成土地与设备确权登记。
窗外,有人在喊二哥的名字。声音很远,像是从东院传来的。
林烨没理会。他把本子翻到新的一页,开始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条是“注册流程”。
第二条是“人员股份分配”。
第三条写着“如何让政府认可我们的企业身份”。
他写得很慢,每一项都停顿几秒。写完三条,他停下来,盯着“股份”两个字看了很久。
以前从来没想过,这些人能真正拥有这个队伍的一部分。
但现在,他们必须拥有。
否则没人会拼命。
他正要继续写,大哥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面。
“吃点东西。”他说,“别光坐着想。”
林烨接过碗,放在一边。“先不饿。”
大哥没坚持,只站在旁边看了会儿桌上的纸。
“你真打算让大伙儿持股?”
“嗯。”林烨点头,“干活的人,得知道这房是为自己盖的。”
大哥沉默了一会,“老队长要是还在,听你这话,得吓一跳。”
“可时代变了。”林烨说,“我们不变,就被甩下。”
大哥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屋里只剩下林烨一个人。
他拿起筷子拨了拨面,热气已经弱了。他没吃,只是把碗往边上挪了挪,腾出地方继续写。
第四条:寻找第一批合作单位。
第五条:建立独立财务制度。
他写到这里,忽然想到一件事。
绿色住宅项目刚做完,还没对外宣传。如果改制顺利,这将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个正式产品。
他抽出一张空白纸,开始画宣传单的草稿。
标题他想了三分钟,最后写下八个字:
“住得舒服,省得实在。”
下面准备列三项优势:节能、节水、健康。
但他没写完。笔停在纸上,墨迹慢慢晕开一点。
他想起昨天验收时,那个工人摸着外墙说:“这颜色看着顺眼。”
还有二哥站在院子里说:“这房子看着不一样。”
不一样。
这三个字突然在他脑子里转了起来。
他们做的从来不只是房子。
他们在做一种别人没有的东西。
而从今天起,他们要做一家别人没有的公司。
他把草稿收起来,重新打开系统界面。
在搜索栏输入:“民营企业注册流程 1978”。
页面刷新了一下,跳出一份文档预览。
标题是:《个体户与集体企业转型操作指引》。
他点下载,进度条开始走。
六十五 percent。
七十 percent。
外面太阳渐渐偏西,光线斜照进屋,把桌角染成淡黄色。
林烨盯着屏幕,等文件加载完毕。
最后一行字出现时,他读了一遍标题,然后合上电脑。
他站起来,走到窗边,看见二哥正在指挥工人收拾模板。
他看了一会,转身回到桌前,拿起笔,在草案首页最上方,用力写下一句话:
“我们要成为第一家由村民创办的正规建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