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小杨像往常一样在家里帮忙做家务。当他走进鸡舍,看到那一群活泼可爱的鸡时,心里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爸爸妈妈每天那么辛苦,既要种地又要照顾这些鸡,我能不能帮他们分担一些呢?”小杨自言自语道。
于是,他决定把家里养的一些鸡拿到镇上去卖,这样既能减轻父母的负担,又能让家里的生活好过一些。
小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既惊讶又欣慰。
“小杨,你真是懂事的孩子,不过你还小,自己去卖鸡我们不放心。”妈妈有些担忧地说。
“妈妈,我已经十三岁了,我能行。而且,镇上的路我也熟悉,我会注意安全的。”小杨坚定地说。
爸爸妈妈看着小杨认真的样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同意了他的想法。
得到了爸爸妈妈的同意,小杨就开始为卖鸡做准备。他先从鸡舍里挑选了几只又肥又大的鸡,这几只鸡毛色光亮,看起来很健康。
然后,他又找了一个大竹筐,把鸡一只一只地装进去。为了防止鸡在运输过程中乱跑,他还用绳子把竹筐的盖子系紧。
一切准备就绪后,小杨骑着家里的小三轮车,带着鸡出发了。他沿着村间小路,向着镇上骑去。一路上,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微风轻拂着他的脸庞,他的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小杨骑着摩托车,很快就来到了镇上。镇上的人很多,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小杨把车停在一个空地上,然后开始寻找合适的摊位。
他沿着市场走了一圈,发现卖鸡的摊位也不少。有的摊位前围满了人,生意很好;有的摊位前却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小杨心想,自己第一次来卖鸡,不知道该怎么吸引顾客。他站在一个摊位前,观察着别人是怎么卖鸡的。
他看到有的摊主会大声吆喝,有的会主动给顾客介绍鸡的品质,还有的会给顾客一些优惠。小杨心里暗暗记下,决定等会儿自己也要这样做。
小杨在市场的一角找到了一个空位,他把摩托车停好,把竹筐里的鸡拿出来,摆放在地上。然后,他学着别人的样子,大声吆喝起来:“卖鸡啦,卖鸡啦,新鲜的土鸡,又肥又大,快来买啊!”
他的吆喝声吸引了一些顾客的注意,有几个顾客走了过来,看了看他的鸡,问:“这鸡怎么卖啊?”
小杨听了,心里既紧张又激动。他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说:“叔叔阿姨,这鸡是自家养的,吃的是粮食和虫子,很健康。二十块钱一斤。”
顾客听了,觉得价格有点贵,犹豫了一下,说:“能不能便宜点啊?”
小杨想了想,说:“那十八块钱一斤吧,这是最低价了。”
顾客又看了看鸡,觉得确实不错,就说:“好吧,给我称一只。”
小杨高兴极了,他赶紧把鸡称好,然后收钱,把鸡递给顾客。顾客拿着鸡,满意地走了。
小杨卖出了第一只鸡,心里充满了信心。他以为接下来的生意会越来越好,可是没想到,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人来买他的鸡。
他看着别人摊位前人来人往,而自己的摊位前却冷冷清清,心里既着急又失落。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卖鸡的方式不对,还是自己选的摊位不好。
就在这时,一个卖菜的老奶奶走了过来,看到小杨愁眉苦脸的样子,就关心地问:“孩子,你怎么了?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小杨听了,心里一暖,就把自己卖鸡的情况告诉了老奶奶。
老奶奶听了,笑着说:“孩子,卖鸡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你看,你的鸡虽然好,但是你没有好好介绍,顾客也不知道你的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且,你的摊位位置有点偏,人流量少。”
小杨听了,恍然大悟。他赶紧按照老奶奶说的,把鸡的特点和好处都写在了一个小牌子上,然后挂在摊位前。他还主动向路过的顾客介绍自己的鸡,说:“叔叔阿姨,来看看我的鸡吧,这是自家养的土鸡,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小杨按照老奶奶教的方法,开始更加卖力地推销自己的鸡。没过多久,他的摊位前就吸引了一些顾客。
有的顾客看到他的鸡毛色光亮,觉得很好,就买了一只;有的顾客尝过他做的鸡肉后,觉得味道不错,又回来买了几只。
小杨的生意渐渐好转起来,他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他更加热情地对待每一位顾客,不仅给顾客称好鸡,还会教他们一些做鸡肉的方法。
到了下午,小杨带来的鸡已经卖得差不多了。他看着空空的竹筐,心里既高兴又自豪。他数了数卖鸡的钱,发现比他自己预想的还要多。
他骑着摩托车,带着卖鸡的钱,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家。爸爸妈妈看到小杨回来了,都迎了出来。
“小杨,你回来啦,卖鸡卖得怎么样?”爸爸关切地问。
小杨把卖鸡的钱递给爸爸,笑着说:“爸爸,我把鸡都卖完了,还卖了不少钱呢。”
爸爸妈妈听了,都高兴地笑了。他们夸小杨懂事能干,能够为家里分担责任。
小杨十三岁卖鸡的经历,虽然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也让他收获了很多。他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推销自己的产品,也更加懂得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这次经历,将成为他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宝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