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望着空荡荡的门口,实在想不明白,李承乾的“帮手”会是谁。
一个冬天过去,李承乾不仅得罪了大半朝臣,还得罪了各大世家,这些人显然不会站在他那边。至于那些天策府的旧部,他早已打过招呼,不会轻易去动赵郡李氏,还要他们克制。
如此一来,李世民左思右想,觉得李承乾掀不起什么风浪,便也听之任之——就当是一次历练。
李承乾在朝堂上与户部斗得天翻地覆,秦川这个“吉祥物”日子也不好过。随着贡试临近,前来瞻仰的人渐渐少了。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秦川那颗心又开始躁动起来——想起了那抹粉红,于是悄悄打听了一番。
这一打听才知道,魏兰竟是魏征的大女儿。秦川顿时有些懵,他和魏征虽然只见过几次,但冲突不小——毕竟,他可是当着李世民夫妇的面,把魏征骂过一顿的。
于是,秦川暗暗觉得,自己和魏兰算是有缘无分了,魏征绝不会把女儿嫁给他。
正打算将这段尚未开始的感情藏进心底,留作一份求而不得的记忆时,孔颖达的一句话却又让他燃起了希望。
“魏大人这耿直的性子,真是太拖累家人。不说家里拮据,就是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那么好的姑娘,二十多岁了,还没人上门提亲。”
秦川一听,眼睛一亮,立刻觉得自己有戏,当即招呼都不打,抬脚就走。
“秦公子,你去哪儿?”
“寻姻缘。”
孔颖达看着他消失的背影,长叹一声:“老夫,只能帮你到这儿了。”
秦川并不是鲁莽的人,自然不会贸然登门,他打算循序渐进。
他将“做魏征女婿”当成一个项目来运作,甚至制定了详细计划。第一步,就是想办法混进魏府的生活圈。
为此,他特意去了魏征所在的崇化坊转了一圈。结果发现,这地方条件一般,还很破旧,商户不多——所谓“魏征穷”,果然不是传言。
于是,秦川花了七十贯钱,在魏府不远处买下一处临街小宅。宅子不大,但位置不错,商住两用:前面可作铺面,后面是个带院的小宅院,配有两个厢房。
“东家,您买这地方干什么?一看生意就不好啊。”冬雪四下打量,一脸疑惑。
秦川哼了一声:“啥也不懂就别多问,好好收拾一下,这里以后就是本东家的府邸。”
春夏秋冬四人全都惊了,暗道这位东家怕是疯了——不是没钱,之前在庄子就一直窝在小房间,如今出来买宅子,还选了个又小又破的。果然,有钱人的想法常人难测。
虽然心里吐槽,她们还是麻利地收拾起来,并置办了一些家具和基本生活用品。
秦川挑选这个宅子,可不仅仅是为了爱情——既然是铺子,那自然也得讲讲生意。
开春后,他直接把庄子里的砖窑全都推平回填,又在旁边挖了个石灰窑,开始烧石灰,为建设庄子做准备。造纸作坊和卫生巾作坊已经全部出售,如今庄子没了收入。
秦川早就打定主意,今年不搞重资产,要转向更轻量级的文化产业。
为此前段时间,他亲自动手炼了一批铅锡合金,用失蜡法浇铸了一套铅锡活字,还凭记忆还原了欧洲最早的手摇滚刷机。
有了这些东西,秦川当然是要印刷书籍,这个铺子以后就卖书,这样也能掩盖一下,自己的铜臭味,省的让魏征看不上
然而,等秦川回到庄子,巴拉着一堆铅字时才发现,他这庄子实在不适合发展文化产业——因为庄子上的人,几乎没人认字。
眼下虽是春耕假期,但很多干不了农活的孩子还留了下来,由苏悦带着读书识字。
为了试运行,秦川决定让这群孩子来帮忙。
“苏先生,今天咱们换个地方讲课吧。”秦川走进学堂,笑着对苏悦说。
“去哪儿啊?”苏悦好奇地问。
“别问,跟我来就是。”
一行人跟着他到了印刷厂的临时作坊——满屋都是一排排架子,每个架子上标着一个汉字。
“孩子们,听我说,我念一个字,你们就到架子上找,找到了告诉先生,看谁最快。”
很快,“找字游戏”就开始了。孩子们认字不多,都是苏悦带着他们一边学,一边找。
虽然有些累,但过程充满乐趣。找到后,春夏秋冬四人便从架子上取下一枚铅字,放入秦川指定的印刷槽。一直忙到黄昏,终于把近千字的缩略版《三字经》排版完成。
“秦公子,大才啊!三字成韵,朗朗上口,真是开蒙的好文章。”苏悦感叹。
“苏先生,要是觉得好,你就教这个。”
“真的可以?”
“当然。”
安顿好苏悦回长安后,秦川立刻拉着春夏秋冬连夜赶工,开始印刷《三字经》。他的铅字比唐朝书籍的字体小了不少,这么做无他——省纸。既能节约成本,也能让书价便宜些。
近千字的《三字经》只用了十页纸,纸张成本不过两文,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也就五文。他打算定价十五文试试水。
第二天,秦川给学堂留了十几本,让学生们先用,等春耕假结束,每人都会有一本。随后,他带着几箱书回到新铺子,在门口挂了个“书”字的牌子,直接开门营业。
起初,没人上门,但秦川并不着急——凭他的脸,这书迟早能卖出去。
果然,没到中午,他就卖出了第一本。消息很快传开:长安第一才子亲自撰写并售卖的书,自然引来无数人慕名而来。不多时,不怎么热闹的崇化坊,竟变得人声鼎沸。
秦川一边卖书,一边左顾右盼,心中盼望着那位他想见的人出现。
但是显然他的运气不怎么好,那抹粉红没有出现,只是在傍晚看见了回府的魏征,对着他这边的人群,皱了皱眉头,然后直接入了府门
秦川虽然有些失望,但是他这生意又不是只做一天,他相信早晚能如愿以偿
秦川想安静的做生意,等人,但是总有人不想让他好过
第二天一早,生意还没开张,孔颖达就找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