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市的胜利,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整个领航者项目组。
林浩他们用事实证明,将实验室的“神迹”,复刻到工业级的“砖块”上,是完全可行的。
消息传回京州,专项办公室和几位总师都为之振奋。陆总工更是当即拍板,将一块刚刚从国外高价采购、原计划用于下一轮测试的、最先进的钛合金涡轮盘,直接封存入库。他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林浩他们身上。
巨大的信任,也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项目,正式进入了全面加速阶段。
林浩和韩立阳,带领的“尖刀突击队”,开启了真正的“铁人模式”。他们围绕着五十公斤级的样品,开始了更高强度的、多批次的重复性验证和工艺优化实验。
江北大学的后方,高翔和秦峰的理论组,也进入了“007”状态。他们每天需要处理和分析,从前线传回来的、以t为单位计算的海量数据,不断地修正和优化他们的“数字孪生”模型。
整个项目,像一架刚刚点火的巨型火箭,蓄势待发,准备冲向云霄。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即将迎来一马平川的高速发展时,一些意想不到的、琐碎却又极其致命的“小问题”,开始频频出现。
它们,像一根根看不见的、坚韧的绳索,将这架本该一飞冲天的火箭,死死地,捆绑在了发射架上。
……
江北大学,先进材料研究所,801会议室。
一场由陈默教授主持的、连接了京州专项办、锦城研究院、锡市实验室和江北大学四方的多方视频协调会,正在进行。
会议的气氛,有些压抑。
屏幕上,林浩那张总是充满了自信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疲惫和焦灼。
“陈老师,王院士,”他对着屏幕,沉声说道,“我们这边,遇到了一点麻烦。上一批次的实验,为了测试材料的极限性能,我们消耗了五只特种的、高纯石墨坩埚。现在,库存已经告急了。”
“这种坩埚,是德国进口的,国内没有替代品,必须紧急采购。我已经联系了代理商,他们说国内总代理的仓库里,还有最后十只现货。但是……”林浩的语气,变得有些无奈,“款项,需要从我们江北大学的项目经费里走。我把采购申请和合同,三天前,就发给了咱们学校的采购处。结果,采购处的老师回复说,这种超过十万元的进口器材采购,按照规定,必须要经过设备处审批、财务处复核、主管副校长签字,然后才能付款。整个流程,走下来,最快,也要一周。”
“一周?”电话那头的陆总工,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林浩,你们的实验,是按小时在往前推进的!停机一天,损失的,都是无法估量的时间!怎么能等一周?”
林浩苦笑道:“陆总工,我也没办法。学校的老师,也是按规定办事。我已经催了三次了,他们说,已经在‘加急’处理了。”
“这是经费问题。”陈默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屏幕的另一个窗口,高翔扶了扶眼镜,也开了口。
“老师,我这边,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我们的‘数字孪生’模型,在模拟‘线性摩擦焊’的微观组织演变时,遇到了一个瓶颈。模型预测的结果,和林师兄他们在前线得到的实验数据,总有那么百分之五的偏差。”
“我们分析,是我们模型里,关于‘设备本构关系’的参数,不够精确。最了解那台焊接设备的,就是锦城院的李师傅。我希望能请他老人家,来我们江北,现场指导几天,帮我们校准模型参数。”
“这个想法很好。”陈默肯定道。
“但是,”高翔的脸上,也露出了无奈的神情,“我跟锦城院的周毅教授联系了。周教授说,李师傅是院里的技术专家,人事关系,属于中航商发集团。他要出差到我们学校来,需要先向研究院打报告,研究院批准后,再上报给集团的人事部门审批。而且,因为我们项目是保密的,他还需要额外去集团的保密处,签署一份临时的《跨单位涉密人员交流协议》……周教授说,他已经在帮忙申请了,但是,整个流程走下来,没有半个月,根本下不来。”
“半个月?!”视频那头的杨总,这位一向沉稳的火箭总师,都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等你们半个月的流程走完,我们火箭发动机的下一轮试车都结束了!这叫什么事!”
会议室里,陷入了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敌人——那套庞大的、严谨的、却也因此,显得无比笨拙和迟缓的……传统科研管理体系。
“我这里,也是一样。”徐涛叹了口气,主动交代了自己的困境,“各位领导,我的那个‘加密数据云平台’,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在管理上,快把我逼疯了。”
他指着自己电脑上一份极其复杂的网络拓扑图,一脸生无可恋地说道:“我们的数据,需要在江北大学、锦城研究院、锡市实验室,这三个分属不同系统、保密级别也不同的单位之间,进行实时传输。按照规定,每一次跨单位的数据交互,理论上,都需要双方的保密负责人,共同签署一份《涉密数据传输审批表》。”
“现在的情况是,我每天,至少要处理上百份这样的表格!有时候,林师兄那边,半夜三点,紧急做了一组实验,需要把数据立刻传回来。我这边,就得打电话,把咱们学校保密处的老师,从被窝里叫起来,让他先审批签字!不然,数据就传不过来!前天晚上,那位老师的手机还关机了,我们硬是等到第二天早上八点,才拿到数据!高师兄的模型优化,因此,整整耽误了五个小时!”
经费审批,要等一周。
专家出差,要等半个月。
数据传输,甚至要看保密处老师的手机,有没有关机。
一个个具体而又荒谬的现实问题,被摆在了桌面上。
陈默教授,静静地听着学生们的“诉苦”,他没有说话,只是端起桌上的茶杯,默默地喝了一口。
他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流程的烦恼”。
国家,给予了他们最高的信任,最顶级的资源,最强大的支持。这个“巨人”,毫无保留地,向他们张开了怀抱。
但是,巨人,也有巨人自己的烦恼。
他太庞大了。庞大到,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无数个神经中枢的层层传递。他的力量,无与伦比,但他的反应,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巨大的“惯性”。
这些严谨的、为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人事管理规范、信息传递保密的规章制度,在和平时期,是整个科研体系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但在今天,在这场分秒必争的、事关国运的“科技战争”中,它们,却变成了一副副无形的、沉重的……枷锁。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令人窒息的沉默。
所有人都意识到,如果不能解决这些“流程”上的问题,那么,他们那个“一年之期”的军令状,将很可能,沦为一句空话。
就在这时,一个充满了自嘲和无奈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是徐涛。
他瘫在椅子上,看着天花板,用一种近乎梦呓的语调,幽幽地说道:
“我算是想明白了。咱们现在,就像一群拿着最好装备的特种兵,结果,想申请一颗子弹,都得先打报告,给师部盖章,再送到军部审批……”
“这仗,还怎么打?”
他顿了顿,说出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一震的话。
“哎,你们说,咱们要是……自己开个公司,是不是就没这么多破事了?”
“公司有自己的财务,买东西,不就一句话的事?”
“公司有自己的人事权,想请谁来,直接发offer,开工资,不就行了?”
“公司跟公司之间,签个合作协议,数据交互,不就名正言顺了?”
徐涛的这番话,本是一句带着黑色幽默的吐槽。
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瞬间,击中了会议室里的每一个人!
林浩和高翔,猛地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惊和一丝……哭笑不得的荒谬感。
是啊!
公司!
那个他们曾经在波士顿的深夜里,为了“掌握技术话语权”、“对抗哈特曼”,而规划过的商业蓝图。
那个他们以为,要等到博士毕业、技术完全成熟后,才会去考虑的、一个关乎“星辰大海”的宏伟梦想。
他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梦想,竟然会以这样一种,极其现实、甚至有些“接地气”的方式,如此迫切地,重新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他们曾经以为,成立公司,是为了“进攻”,是为了去商业的战场上,开疆拓土。
可现在,他们才哭笑不得地发现,他们需要立刻成立一家公司,竟然只是为了……解决内部的“后勤”问题!
是为了能更快地,买到几只坩埚!
是为了能更快地,把李师傅请过来!
是为了能更快地,同步一下数据!
这算什么?
杀鸡,竟然真的用上了牛刀!而且,好像还非用不可!
陈默教授,手中的茶杯,也停在了半空中。
他看着眼前这群,表情精彩纷呈的年轻人,心中,同样充满了巨大的荒谬感和一种……豁然开朗的通透感。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
他们之前,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
他们一直思考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庞大的“巨人”体系内,去优化流程,去申请特权。
但他们,都忽略了那个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不是去“改造”巨人。
而是让自己,变成一个独立、灵活、能与巨人高效协作的“新个体”!
他们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挂靠在大学之下的“研究所”。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更灵活、更高效、更具战斗力的……商业实体!
一个,能够将国家的“战略意志”,与市场的“战术效率”,完美结合的……新型战争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