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推送南亚斯里兰卡红茶预警时,刘木龙刚在达累斯萨拉姆港目送中欧班列载着腰果驶向欧洲。屏幕上的红色预警带着茶香的焦虑:【检测到斯里兰卡努沃勒埃利耶茶山手工制茶效率低,1200 吨锡兰红茶因发酵不均滞销,收购商压价至成本 40%,500 户茶农面临 “采茶易、制茶难” 困境,建议对接智能制茶设备与中国茶饮品牌渠道】。
两周后,刘木龙的专机降落在科伦坡国际机场,车沿着盘山公路驶向茶山,云雾缭绕间,成片的茶树像绿色的波浪。茶农卡鲁纳穿着靛蓝色的采茶服,在路边等候,手里攥着一把发酵过度的红茶,叶片发黑发涩:“手工揉捻不均匀,发酵要么过了要么没到,去年我送了 300 斤去中国,全被说‘味道杂’,今年只能看着鲜叶烂在手里。”
刘木龙跟着卡鲁纳走进他家的制茶棚 —— 低矮的木屋里,几个妇女正用竹匾手工揉捻茶叶,汗水顺着额头滴进茶堆,旁边的发酵桶里,茶叶已经泛出霉点。“卡鲁纳,智能制茶能让红茶品质稳定。” 他回头对思远说,“把‘锡兰红茶智能制茶系统’调出来,先帮你家的茶叶做加工。”
思远立刻打开设备箱 —— 这是针对锡兰红茶(全发酵茶)升级的智能生产线,包含自动揉捻机、恒温发酵柜、精准烘干设备,能通过传感器控制揉捻力度(避免叶片破损)、发酵温度(28c恒温)和烘干时间,让红茶香气物质保留率提升 30%,一天能加工 800 斤鲜叶,比手工快 15 倍。“卡鲁纳叔,你看,这台揉捻机按锡兰红茶的叶片厚度调了参数,揉出来的条索均匀;发酵柜里的传感器能实时监测湿度,再也不会过发酵了。” 思远按下启动键,机器轻柔运转,鲜叶在揉捻机里变成整齐的条索,卡鲁纳伸手摸了摸,眼里满是惊叹:“这比我们手工揉的还匀,以后再也不用怕发酵坏了!”
老周带着农民工兄弟,在茶山旁搭建 “智能制茶工坊”,思远调试的 “茶叶分级系统” 同步运转:按香气、条索分三级 —— 特级茶发往中国茶饮品牌(如之前合作的奶茶连锁、青山文旅小镇茶室)做鲜泡红茶;二级茶做红茶包、柠檬红茶;三级茶萃取红茶精华,制作红茶蛋糕、红茶曲奇,实现 “全叶利用”。林晓则对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拿到 “斯里兰卡锡兰红茶中国市场准入快速通道”,“以后咱们的红茶不用再等 2 个月检测,1 周就能进入中国超市货架”。
冲突很快找上门 —— 当地传统茶厂老板维克拉马辛哈带着人堵在工坊前,指着智能设备骂道:“努沃勒埃利耶的红茶要靠手工才有‘灵魂’!你们用机器制茶,是毁了锡兰红茶的名声!” 刘木龙启动系统 “人脉掌控”,瞬间摸清对方软肋:他想拓展中国年轻茶饮市场,却因手工制茶产量低、品质不稳定,始终没拿到连锁品牌订单,库存积压了 80 吨 “风味杂” 的红茶。
“我们帮你用智能设备改良手工制茶工艺,还能把你的红茶接入中国奶茶连锁渠道,销量比你现在多 60%。” 刘木龙递上合作方案,“智能不是丢传统,是让手工的‘灵魂’更稳定 —— 你出传统制茶师傅,我们出设备,一起做‘智能 + 手工’的锡兰红茶,比守着老工艺强。” 维克拉马辛哈翻着方案里的中国奶茶订单样本,手指在 “品质稳定承诺” 字样上反复摩挲,终于松口:“我给你 7 天,要是做不出比手工还好的红茶,你们立刻离开茶山!”
【检测到宿主以 “传统 + 智能” 融合化解茶厂阻挠,系统触发 “斯里兰卡红茶助农” 判定】【奖励计算中…… 帮助价值(500 户茶农制茶难题解决 + 800 吨红茶抢救 + 卡鲁纳家庭收入翻倍),公益守护形态能量 + 18%(当前 246%),最终奖励:现金 600 万元,“全发酵茶智能加工” 特级技能,斯里兰卡茶叶局授予 “努沃勒埃利耶制茶创新奖”,解锁 “中欧班列南亚红茶专线” 权限】
解决制茶难题后,刘木龙立刻推进锡兰红茶的 “鲜品 + 深加工” 全球布局。在科伦坡港租下恒温茶仓,从中国调运的茶叶保鲜设备(真空充氮包装机、避光储存柜)陆续到位 —— 特级锡兰红茶用 “铝箔避光包装”,通过中欧班列南亚专线运往中国,48 小时直达上海、广州的茶饮连锁;二级红茶则在当地做成茶包,思琪设计的包装满是斯里兰卡风情 —— 嫩绿色的茶盒上画着卡鲁纳在智能工坊制茶的场景,背景是努沃勒埃利耶的瀑布与茶山,还印着 “锡兰有机?智能精制” 的中英僧伽罗语三语标识,盒底附 “茶山故事码”,扫码能看采茶、制茶全过程。
周雨桐的直播团队把镜头架在制茶工坊里,卡鲁纳穿着印有 “锡兰红茶” 的工装,手里端着刚泡好的红茶,茶汤橙红透亮:“谢谢中国朋友,现在我们的红茶能卖到中国奶茶店了,我女儿终于能去科伦坡读茶叶专业了!” 直播首秀就卖出 500 吨红茶,中国连锁奶茶品牌 “蜜雪冰城” 还追加 800 吨订单,连之前合作的欧洲烘焙企业都来采购红茶粉,做 “红茶慕斯”。
思远的技术优化让红茶附加值再突破 —— 他研发的 “红茶风味定制系统”,能根据中国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调整发酵时间(比如给北方做偏浓醇的红茶,给南方做偏清甜的红茶),定制款红茶在国内的溢价达 50%。当地青年阿米拉跟着思远学设备调试,指着屏幕上的风味数据兴奋地说:“以后我们能给中国朋友做他们喜欢的红茶,再也不用怕‘味道不合’了!”
慕沛灵发起的 “茶农助学计划” 在努沃勒埃利耶落地 —— 用公益基金资助 120 名茶农子女上学,还在茶山旁建了 “茶叶技术课堂”,邀请中国茶学专家定期教大家品鉴红茶、维护设备。思甜被抱在怀里,给当地孩子分发印着茶树图案的彩色铅笔,用刚学会的僧伽罗语说 “红茶香,读书香”,引得孩子们围着她唱斯里兰卡传统茶歌《茶山谣》。卡鲁纳看着女儿拿着助学基金的录取通知书,又看了眼仓库里打包发往中国的红茶,眼眶泛红:“以前我总怕女儿一辈子只会采茶,现在她能学茶叶专业,以后还能帮更多茶农,这都是你们带来的希望啊!”
【检测到宿主完成斯里兰卡红茶 “智能制茶 - 中国出口 - 风味定制” 闭环,系统触发 “南亚醇厚产业链” 判定】【奖励:现金 680 万元,“国际茶叶定制贸易” 高级技能,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 “优质进口红茶供应商” 称号,斯里兰卡红茶合作社加入联盟,系统 “助农传承库” 新增 “努沃勒埃利耶” 案例,跨境产业链新增 “斯里兰卡红茶 - 中欧班列 - 中国茶饮” 醇厚通道】
傍晚,刘木龙站在科伦坡港的中欧班列旁,看着满载锡兰红茶的集装箱被吊装上车,车头的 “南亚红茶专线” 标识在夕阳下泛着暖光。周雨桐发来消息,说首批斯里兰卡红茶在中国售罄,奶茶店顾客留言 “锡兰红茶味正,下次还要喝”:“你的南亚红茶专线彻底打通了!”
慕沛灵走过来,递上一杯刚泡的锡兰红茶拿铁 —— 这是思琪和当地茶农一起做的,红茶的醇厚混着牛奶的丝滑。“刚接到赵雅琪的电话,她想把斯里兰卡红茶拿铁、坦桑尼亚腰果脆、槟城榴莲千层装进‘一带一路醇厚礼盒’,在中斯建交 70 周年活动上推出,让更多人感受跨境助农的温暖。” 刘木龙接过杯子,抿了一口,茶香在舌尖散开,像极了跨越山海的协作温情。
系统面板上,“跨境产业链协同” 功能正自动匹配新资源:斯里兰卡红茶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中国,中国的制茶设备则通过同线路运回南亚,支援当地工坊升级;阿根廷大豆粕也能通过科伦坡港,补给斯里兰卡的养殖业,形成 “茶 - 牧 - 烘焙” 全球循环。下方弹出新预警:【检测到南美智利车厘子产区存在 “冷链保鲜难” 问题,建议对接超低温冷链与中国生鲜电商渠道】。
刘木龙握着慕沛灵的手,看着远处卡鲁纳和思远调试制茶设备的身影,笑着说:“下一站,南美智利,咱们去帮那里的车厘子农解决保鲜难题,让酸甜的车厘子能新鲜抵达中国餐桌。”
夜色中的努沃勒埃利耶茶山还亮着灯,智能制茶设备的低鸣混着茶农们的欢笑声,像在为南亚的制茶革命伴奏。刘木龙知道,从斯里兰卡的红茶到智利的车厘子,从东非的腰果到东南亚的榴莲,“惠民” 的全球助农之路,始终以 “技术守护品质、合作联结世界” 为初心 —— 每一台智能设备,每一条跨境专线,都是在为更多人编织 “醇厚希望”,让每一片茶叶、每一颗果实都能跨越国界,每一个农户都能在丰收中收获尊严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