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秋的厄瓜多尔亚马逊盆地边缘,天空被厚重的乌云笼罩,仿佛一块沉甸甸的铅板压在大地上。连绵不断的暴雨如注,无情地冲刷着这片土地。
老胡安的可可园位于盆地的边缘,原本是他生活的希望和经济来源。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可可园的围栏在暴雨的冲击下不堪重负,轰然倒塌。浑浊的泥水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奔腾着涌入可可园,淹没了半人高的可可树。
未成熟的可可豆在枝头摇摇欲坠,被泥水浸泡后,它们迅速腐烂发黑,散发着令人作呕的气味。老胡安心急如焚地蹲在田埂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他颤抖的手紧紧攥着一个已经发霉的豆荚,仿佛那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老人的脸上写满了绝望和无奈,浑浊的眼泪与雨水交织在一起,顺着他布满皱纹的脸颊滑落。他喃喃自语道:“罗德里格斯集团说今年的可可豆‘品质不达标’,一分钱都不收,可这雨是天上来的,我有什么办法啊!”他的声音在风雨中显得如此微弱,却又充满了无尽的哀怨。
老胡安的困境不是个例。作为全球优质可可主产区,厄瓜多尔今年遭遇了 50 年一遇的雨季,超过 30% 的可可园受灾,而垄断当地收购市场的罗德里格斯集团,不仅借机将收购价压至往年的三分之一,还要求农户 “以土地抵押来年收成”,否则就切断化肥、农药的供应。更糟的是,当地缺乏深加工能力,农户只能卖原料,一旦收购商压价,全家就只能喝西北风 —— 老胡安的孙女玛丽亚,已经因为交不起学费,在家帮着剥发霉的可可豆。
消息通过 “全球需求实时匹配” 系统传到刘木龙手中时,他正在波兰检查蜂蜜深加工工坊。屏幕上老胡安的照片让他想起最初破产时的自己,他立刻召集全球助人联盟核心成员开视频会议:“厄瓜多尔的可可农,现在就像站在悬崖边上,我们必须把‘跨洲互助’的网拉到南美去!”
部署迅速落地:林晓协调惠民的南美物流分公司,从巴西调运防水篷布和烘干设备,48 小时内送到受灾可可园;思远带着芬兰研发中心的团队,连夜设计 “可可豆防潮储存仓”—— 用当地棕榈叶和环保塑料搭建,成本低且通风性好,还能通过手机 App 监控温湿度;苏晴则带着公益培训师赶赴厄瓜多尔,一边教农户分拣霉变豆荚、抢救可用原料,一边联系当地教育部门,让玛丽亚这样的孩子先回学校,学费由 “木龙慈善基金会” 承担。
周雨桐的媒体团队更是挖出了关键证据:罗德里格斯集团私下将收购的 “低品质” 可可豆,换包装贴上 “有机认证” 标签,以十倍价格卖给欧洲巧克力品牌。这段暗访视频在《纽约时报》《卫报》等媒体曝光后,全球消费者发起 “抵制罗德里格斯巧克力” 运动,该集团股价一周内暴跌 27%,不得不暂停压价收购。
当老胡安用思远设计的储存仓,保住第一批未霉变的可可豆时,他特意让玛丽亚给刘木龙发了段视频。视频里,小女孩举着写有 “谢谢中国叔叔” 的纸板,身后的可可园里,农户们正用烘干设备处理豆荚,脸上终于有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