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的叔叔和婶婶抱着失而复得的孩子,泣不成声。有心细的妇人围上来,不停地搓着孩子的手脚,给他取暖。
可孩子还在发烧,也不知道烧了多久了,人也不清醒。但李大的叔叔婶婶只顾着抱着孩子哭,村长看不下去,遣人去请了邻村的赤脚大夫前来诊治。
过了半个时辰,邻村的赤脚大夫背着药箱匆匆赶来。他顾不上歇口气,就赶忙上前查看孩子的情况。
大夫把了把孩子的脉,又看了看舌苔,眉头皱了起来。“孩子烧得厉害,怕是受了风寒,又加上惊吓,若不及时医治,怕是会落下病根。”
李大的叔叔婶婶一听,顿时慌了神,连忙求大夫救救孩子。
大夫从药箱里取出银针,在孩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又开了几服药方,嘱咐他们按时煎药给孩子喝。
见孩子已经找到,大夫也到了,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各自告辞回家了。李大的叔叔婶婶对着大家千恩万谢,感谢大家的帮助。
李大的叔叔连忙跑去抓药,回来后便开始煎药。药煎好后,婶婶一勺一勺地喂给孩子。也许是药起了作用,孩子的烧渐渐退了,眉头也舒展开来。
村长拍了拍爹爹的肩膀,赞许道:“这次多亏了你,不然这孩子可就危险了。”爹爹憨厚地笑了笑,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都是咱们村的孩子,自然是要多上心的。”
第二日,村长还是派人前去报了官。
官府的人下午就到了,爹爹为了避免麻烦,只说是自己晚上睡不着走到村口,看见行商那边亮着帐篷,又没看到值守的村民,一时好奇走了过去,才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刚好听到了关键处,本着试试就试试的原则前去查看,这才解救了李家的孩子。
值守的村民解释说是因为太冷了,回去取床被子和热水,想着只是走开一小会儿应该不打紧,所以才没有报备。
官府的衙差把班主抓起来审问,可班主一问三不知,衙差也无可奈何,只能把班主连同那晚夜话的两个人带回衙门。
班主被抓了,剩下的几个行商没了主心骨,也无处可去,反而就在这里驻扎了下来。我在村子里闲逛时,也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帐篷和行动的身影。
又过了几天,村里面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带来了很多新奇的玩意,惹得村里的小孩子们都去围观。
我也悄悄去看了一眼,本来是想看看有什么新鲜玩意卖,可我仔细看了那卖东西的人几眼,越看越觉得眼熟,很快就发现他是那天晚上卖给我风车的货郎。
我放下手里要看的货品,默默地退回了家。
家中,爷爷听说了此事,虽然不明就里,但他并不想凑这个热闹。倒是爹爹觉得这个货郎既然与此事有关,若是经常来村里怕是个祸患,不如把此事告知村长,让村长决定。
爹爹说完就去了一趟村长家,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村长说了。
村长听后,沉思片刻道:“这货郎确实可疑,不过目前也没有证据表明他和孩子被拐一事有关。这样,你暗中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看看他在村里到底有什么目的。”
爹爹领命后,便开始暗暗观察货郎,又悄悄将此事告诉了几个交情不错的村民。
接下来的几天,货郎依旧在村里摆摊卖着那些新奇玩意,看起来和普通货郎并无二致。只是他并不是每天都来,而是隔天才来一次,也并不着重推销他的产品,而是挑着担子在村里闲逛。
然而,过了几天,有人看见货郎仿佛有急事一样,半个时辰不到就离开了村子的方向。
他把此事告知了爹爹,爹爹不敢声张,悄悄地跟了上去。跟了一段路后,发现货郎居然和之前被官府带走的班主碰头了。
两人鬼鬼祟祟地交谈着,爹爹躲在暗处,竖起耳朵想要听清楚他们的对话,一场关于这个小村落的秘密似乎正慢慢浮出水面……
那晚回到家,爹爹的心情很复杂,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他还坐在院子里吹着冷风。
娘亲喊我们去吃晚饭,正巧遇到李大的叔叔拎着一篮子鸡蛋前来,说是答谢爹爹的救命之恩。
“顾兄弟,从前是我狭隘了,还来跟你抢田地。可你不计较这些,还救了我的孩子,我心里是感激你的。家中没什么好东西,这篮子鸡蛋是自家攒的,希望你不要嫌弃!”
爹爹没有接李大叔叔手里的篮子,而是客气的道:“这也没什么!不管是谁家的孩子,大家都会尽全力去救的。我也只是恰好遇上,总不能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李大叔叔还想再说,但爹爹已经拒绝了他的好意,“这鸡蛋我就不收了,这次大家都帮了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鸡蛋你拿回去,孩子糟了这么大的罪,给他吃一些补补身子吧!”
李大叔叔见爹爹态度坚决,只好把鸡蛋收了回去,又千恩万谢地离开了。临走的时候还一直说着:“顾兄弟,以后有事你招呼一声,我自然是要答谢你的恩情的!”
爹爹这才起身进了屋,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准备吃晚饭。这之前心里搁着事,大家都没能好好吃饭,如今孩子找回来了,爹爹似乎更加的发愁了。
娘亲担忧地问:“你今天出去,是不是发现什么了?看你这脸色,是很严重的事情吗?”
爹爹把看到货郎和班主碰头的事说了出来,大家都紧张起来。
爷爷皱着眉头说:“看来这背后没那么简单,他们肯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爹爹点了点头,“我打算明天再去跟踪他们,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娘亲有些担心,“你自己小心点,别被他们发现了!”爹爹安慰道:“放心吧,我会注意的!”
吃完饭后,爹爹早早睡下,养精蓄锐准备第二天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