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周围也没有可以利用的地方,只能向外围拓展一下。只是农村的土地大多都是有主的,也不能随意开垦出来。
这几天我也了解了家里的情况,两块田、一块地、三间茅草屋是家里的全部家当。除去赋税,剩下的粮食也不多,精打细算勉强可以饿不死,但吃得饱和吃的好就都不用想了。
如今是春天,爷爷和爹爹都去田里挖土去了,把沉睡了一个冬季的土壤松一松,来准备春天的播种。家里没有牛,只能用人力去犁田,当然也可以请人做,但家里穷,没有多余的闲钱来做这件事。
我跟着爷爷去了几次田里,发现爷爷和爹爹干活时实在吃力,那笨重的锄头每挥一下都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我心疼他们,便琢磨着有没有省力的法子。
突然,我想起曾经在一本旧书上看到过改良农具的方法。虽说只是些简单的图示和说明,但我觉得可以一试。
回到家后,我翻出家里闲置的木料和工具,开始鼓捣起来。我按照记忆中的样子,想将锄头的手柄改短加粗,又需要在锄头的刃口处做了些调整。娘亲说家里的家伙事儿有限,每一样都要花不少的钱去铁匠那里打,要是弄坏了就少了一把,她并不赞成我拿锄头去做实验。
虽然我百般解释,但娘亲还是当我是小孩子贪玩,并不同意我的做法。
年纪小就是这个样子,说出的话要做的事都需要别人帮忙,而且也没什么说服力。
我理解娘亲的担忧,但如果能改善农具,也能让爷爷和爹爹干活轻松点,何乐而不为呢?
最终,我把自己的想法跟爷爷说了,又拿一根旧的锄头做对比。这么一比较,改造后的锄头果然轻便好用。有了爷爷的肯定,这件事便容易多了。
几天的努力后,新的锄头做好了。我兴奋地拉着爷爷和爹爹去田里试验,当他们用我改良后的锄头时,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情。“这锄头改了之后确实省力了不少,用起来轻松多了,这样下去很快就能翻完这一片地了。”
爷爷笑着摸了摸我的头,说我真是个机灵鬼。
爹爹按照我说的方法,把家里的几把农具都改了一下。接下来几天,家里的耕地进度明显快了不少,原本要十天左右才能翻完的那块田,八天的时间就翻好了。
邻里们看到我们家效率这么高,纷纷跑来询问缘由。爹爹便把我家改良农具的事说了出来,大家听了都觉得新奇,也想让爷爷和爹爹帮忙改造他们的农具。
爷爷和爹爹自然是乐意帮忙,一来能让大家干活都轻松些,二来也能积攒些好人缘。大家来取回改造好的农具时,也没有空着手,大多会带一些自家种的蔬菜和瓜果来表示感谢。已经好几日不用喝野菜粥,我和哥哥都很开心,打下手的时候也更加卖力。
爷爷和爹爹改造农具的时候,也是在门口大大方方地做,从不避着人。若是想学,来看上两回也差不多就学会了。若是不想自己做,就把农具放下等一等,也是很快的。
隔壁的王家阿婆也想把自家的锄头改良一下,我看她这几天在我家门口转悠了好几次。如果有人扛着农具进来,她必得伸头看上一眼,但没有进来,我寻思着应该是之前的事让她不好意思张这个口。
我决定主动帮帮她。于是我拉着哥哥扛着工具来到了王家阿婆家,“阿婆,我来帮您改造锄头啦。”我笑着说道。
阿婆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嘴硬道:“你这丫头,你也会?”“阿婆,我会的呀!我天天看我爷爷和爹爹做,早就学会了。”哥哥连忙附和的点头,说:“是啊是啊!我俩都学会了!”
王家阿婆还是不敢相信,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向我俩,最后还是不愿意相信我能行。“你俩肯定没安好心,再说了,前几天……”
我瞬间懂了,她以为我们俩是因为前几天的事来看她笑话的,但这个事情不好说破。我眼珠一转,想到了一个绝佳的主意。
“阿婆,你没听村里人说吗?我爷爷的锄头还是我改的呢?再说了,我也不是没所求,我帮您改锄头,您之前说想要的那一小块地能不能匀给我?那里毕竟离我家更近一些,我家人多,菜不够吃,才想着把那里收拾收拾种一点菜来吃。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阿婆嗫嚅着:“娃啊,之前是阿婆不对……行吧!锄头的事就拜托给你了!”我摆摆手:“阿婆,过去的事儿就不提啦,您就安心让我把锄头改好。”
我熟练地开始动手,一边改造一边给阿婆讲解原理。阿婆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不一会儿,锄头改造好了。阿婆拿起锄头试了试,脸上满是惊喜:“娃,你可真厉害,这锄头用起来轻便多了,以后阿婆干活也轻松咯。”
说完,阿婆从屋里端出两碗清水给我和哥哥,喝下才知道,这水里竟然加了糖,是糖水!
我和哥哥都很意外,但已经喝了一口了也不好推拒下去。只好陪着王家阿婆唠了一会儿家常,临走的时候我还跟阿婆说:“谢谢阿婆的糖水,好甜好甜!阿婆,等我的菜苗长起来,我也会请你吃的!”
此后,村里农具改良的事越传越远,甚至有其他村子的人也找上门来,此时正是春耕前的准备时间,家里的重活都做得差不多了,也爷爷和爹爹都有时间来做些杂事。
再说,通过这件事,我们家不仅收获了更多的感激,还能从一些人那里得到些小恩小惠补贴家用和吃食,日子似乎也渐渐有了起色。
这天,村里的富户李老爷也派人来请爷爷和爹爹去帮忙改造农具。爹爹很高兴,听他说李老爷家地多,给的报酬也颇为丰厚。爷爷和爹爹自是应下,我也跟着去长长见识。
到了李老爷家的田庄,我才发现富户和农民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李老爷家有一整间屋子,整整齐齐的摆放着锄头、铁锹等农具,甚至还有水车和谷风车。
我发现他家的农具虽新,但样式老旧,笨重且难用。我便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改良建议,李老爷听了很是赞赏,还让我全权负责他家农具的改造。
在我的指挥下,爷爷和爹爹以及李老爷家的几个长工一起动手,没几天就把所有农具改造完毕。李老爷十分满意,不仅给了一大笔报酬,还承诺以后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找他。
有了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家里的气氛陡然好了很多。娘亲脸上的愁容少了,开始盘算着给家里添些新物件。
首先要做的,就是煮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娘亲蒸了一锅玉米面馒头,还炒了一盘酸菜来佐着吃。说起丰盛,自然是今天除了馒头和酸菜,还加了一盆青菜豆腐汤,里面还加了不少的瘦肉。
我来了这么久,有荤腥的日子还是头一次,我和哥哥馋的两眼放光,但还是乖乖坐在那里,等着娘亲盛汤。爷爷和爹爹一大碗,我、娘亲和哥哥一小碗,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玉米面馒头。
吃饭的时候,爷爷还在那里感叹,“这次都是托了生生的福,咱们才吃上了肉。不过,往后还是要节俭一些,省下些钱,咱们家的房子也太老了,若是有了余钱,也可以修一修。”
爷爷说完叹了口气,爹爹也心事重重的,我和哥哥也不敢插话,只能轻轻地咀嚼着食物。
赚钱是第一要务,但我能力有限,这里又是山村,哪有这么多挣钱路子呢?
所以别的小孩在村里打闹玩乐的时候,我坐在村头的山坡上,用手肘撑着头,颇为惆怅。偶尔想起什么,随后又摇摇头,叹一口气,换一个胳膊肘继续撑住我巴掌大的小脸。
我想问一问系统,我能做些什么来挣钱改善一下居住环境,但系统这几天一直没给我回复,好像是休眠了一样。我只能自己想,然后否定;再想,再否定。循环往复。
正当我愁眉不展时,忽然听到山下传来一阵喧闹声。我好奇地起身望去,只见一群人抬着箱子,正往村里走来。
原来是村里来了个商队,打算收购山货。
我眼睛一亮,想到村里漫山遍野的野果、草药,这不就是赚钱的好机会吗?
可山中难行,我一个人定然是不成的。这几天爷爷和爹爹忙着培育水稻种子,几乎整天都守在家里,等待种子发芽好进行下一步。
所以我只能找哥哥帮忙,他干活是把好手,但培育种子和秧苗这样的大事也没有他能做的。所以我刚找到他商量一起去山里的事,他就同意了。
我俩各背着一个竹筐在后面,就想往山里走。娘亲看到我们要进山,急忙追了出来,“你们俩小娃娃进山可不行,山里有野兽,太危险了。”
我赶忙拉着娘亲的手说:“娘,我们就在山边转转,摘些野果和草药,不会深入山里的。而且商队收山货,能卖不少钱,咱们家就能过得更好啦。”
爹爹也在一旁劝道:“就让他们去吧,在山边小心点就行。”娘亲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那你们一定要早点回来,遇到危险赶紧跑。”
我和哥哥兴高采烈地往山边走去。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野花,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草药,野果倒是没发现,大概是季节还没到的缘故。
我们一边采摘一边往竹筐里装,不一会儿,竹筐就装了小半筐。
这是沉睡了好几天的系统突然有了消息,它在我的脑海里嘲笑我:“你管这些叫山货?”
我有些惊喜它突然的上线,忙开口问道:“系统,你醒了呀!这些不是吗?”
系统:“怎么说呢?万物皆可入药。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你挖的确实是草药!”
“所以呢?”
系统:“所以,你这些不仅卖不出去,而且也不值钱!”
我听了系统的话,心里一阵失落,但还是不甘心地问道:“那什么样的山货才值钱呢?”
系统慢悠悠地说:“像灵芝、人参、天麻这些名贵草药,还有一些珍稀的皮毛、矿石等,都很值钱。不过这些东西可不好找,一般都生长在深山里。”
我皱了皱眉头,深山里太危险了,娘亲肯定不会让我去的。而且动物皮毛也要会猎杀技能才可以,凭我一个小丫头,怎么可能猎杀到动物。
这时,哥哥在不远处喊道:“生生,你快过来看,这里有好多蘑菇。”
我走过去一看,这些蘑菇又大又肥,看起来很新鲜。我正犹豫着,毕竟红伞伞白杠杆可不是能乱猜乱吃的。
系统突然说:“这种蘑菇在外面可是很受欢迎的食材,能卖不少钱。”
“没毒?”
系统大概是生了怜悯之心,说:“这种没有,你先采着,如果遇到新品种,我帮你查一查,看有没有毒!”
我眼睛一亮,和哥哥开始专心采摘蘑菇。有了系统的帮助,又挪动了好几个地方,竹筐总算是装满了。
但最近没下雨,蘑菇也是有限的,只有哥哥的背篓里装满了蘑菇,我的背篓里装的全都是野菜。
虽然是春天,但大地回暖、万物复苏都需要过程,种的青菜都生长的缓慢,偶尔还是要挖点野菜来吃。家里的余粮不多,要支撑到第一波收成的时节,还需要精打细算才行。
爷爷拎着背篓,去找了收山货的老板,老板却不怎么愿意收。老板看了看爷爷拎的蘑菇,拿起一个仔细端详了一番,问道:“这些蘑菇都是在咱们这山里采的?”
爷爷点点头:“是啊,都是新鲜的,品质好得很。”老板摸了摸下巴,说:“嗯,确实看着不错,不过,这些都是鲜货,我是个收干货的,鲜货不宜存放,真的收不了。”
爷爷有些着急,忙说:“老板,这蘑菇肥肥大大的,品相也好,在外面可受欢迎了。”
老板笑了笑,“您老说的也没错,但我这还要在山里转几天,等出去再倒手,蘑菇都要坏掉了。”
爷爷一听, 心里更加着急,“这可怎么办呢?”
老板倒是心思灵活,“不如你们自己拿到集市上去卖,虽然路途远一些,但酒楼或是大户人家都愿意买,吃一个鲜字。他们给的价格也高,您不如去试试?”
老板说得有理,爷爷连忙道谢,又拎着背篓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