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家是顾二叔掌家,农书的研读顾二叔也是理所当然的牵头人。所以,这关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这一块,顾二叔也都当仁不让的人选。
顾二叔平日里就是个农事上的好手,村里谁家有个庄稼上的难题,都爱找他帮忙出主意。他也不是个吝啬的人,有好的主意也不藏着掖着,所以在顾家掌家多年,风评虽然褒贬不一,但技术这一块确实也没得说。
顾二叔把顾家几个爱钻研农事的老师傅和年轻人都召集起来,在自家院子里摆上桌椅,将农书摊开,旁边还摆放着我写的注释。
他先清了清嗓子,说道:“我这大侄女生生给这本书还写了注释,大伙儿也仔细看看,若是又能用得到的地方,也算是一点功劳。咱今儿个就好好研究研究这书上的门道,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众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有人对书中提到的新种植方法存疑,顾二叔就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耐心解答;有人发现了适合本地土壤的种植技巧,顾二叔便让我认真记录下来。
大家越讨论越起劲,不知不觉天色渐晚。顾二叔拍了拍大腿,说道:“今儿收获不小,往后咱接着研究,把这农书里的好东西都用到咱田里去!”众人纷纷点头,带着满满的干劲各自回家,期待着能在农书上找到更多增产增收的办法。
我见到顾二叔时,他正蹲在田埂上,看着地里的庄稼若有所思。
我走上前去,拱手道:“二叔,今日找您,是想和您商讨农业技术传授之事。如今村里不少人耕种方法老旧,产量一直上不去。”
顾二叔直起身子,拍了拍身上的土,笑道:“你这想法好啊。我琢磨着,咱们可以先从改良种子开始。”
我眼睛一亮,说道:“二叔您说得在理,优良的种子是高产的基础。另外,灌溉和施肥的方法也得传授给大家。”
顾二叔点头赞同,接着说:“我再把我多年积累的防虫经验也一并教给大伙。”
防虫经验大家都有一些,这次有了顾二叔在前面打头阵,后面的大家都开始各抒己见。
“比如闹蝗虫灾害,就要用到草木灰,比如雀子鸟儿偷吃,就扎个稻草人吓一吓。这些大家都是会的,我就在这里讲一些我遇到的,大家听一听。”
顾二叔接着说道:“从前先父还在时,就讲到过在施肥的时候加一些蓖麻叶子,就直接晒干了搓碎加进去,或者是捣碎了直接加进去都可以。”
有了顾二开头,其他人也纷纷讲起来自己的经验来。有说往里面加茶麸的,还有说往里面加醋的,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这人不服气,说祖上确实这么干过,只是不是什么虫子都适用罢了。
说着,又有人讲起种菜的时候可以混着种,“比如这个季节,小白菜、菠菜旁边种一些大蒜、韭菜,也能防虫。”
有人开了头,这个话题便源源不断的一直聊下去,直至天黑,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没有散场的意思。有人忙着记录,有人在苦思看是不是适用自家的问题。
我才惊觉,原来农民们早已将自己的智慧用到了种植业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缺的也许并不是经验也不是理论,而是一个可以分享的平台。
如果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年轻人便能迅速成长起来,而不是只能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收集自己的经验,也能规避掉许多不必要的损失。
虽然说吃一堑长一智,但生活中的经验积累有很多的方法,也不是都要靠自己踩坑来实现。
有了顾家牵头,附近的不少人也加入了进来,除了害虫防治,大家还商讨了一些其他方面,比如种子如何择优,干旱的时候如何将水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之类的。
经过这些事情,顾二叔对我的看法倒是改观了不少,有时候在顾家遇到,也会摸着胡须朝我点下头。
自从玉佩的事情之后,我便很少见过二婶了,不知道二叔是怎么处理的。关于玉佩的事,二叔没有再提,仿佛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如今快到了收割的季节,顾家的大人白天都在田里忙碌着,实时查看稻谷的成熟情况,还要关注天气,若是即将有大风或是大雨的天气,就要提前收割,不然这一季,怕是要白忙活了。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一晚,半夜的时候突然起了大风。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顾家便来了许多人,他们大多是早上去田里看过,水稻被大风吹倒了。
这批水稻本来还要过几日才能收割,但如今被风打倒了,泡在了水里,收割的话稻子还没成熟,到时候晒干了米粒会很小,收成也不会好。但不收割的话,这样泡在水里,若是发了芽,那就更加没收成了。
众人急得团团转,纷纷围在顾家的院子里,大家一起商讨解决之道。
顾二叔眉头紧锁,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这时,我突然想到农书上提到过类似情况的应对办法,便大声说道:“大家先别急,我有个法子。咱们可以把倒伏的水稻捆扎起来,支撑住它们,避免继续浸泡在水里。同时,赶紧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水位。本来也没几天就要收割,虽然没了水,但地是湿的,不影响水稻最后的生长。”
顾二叔眼睛一亮,立刻说道:“这法子可行,大家别愣着了,赶紧行动起来!”
众人听后,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去拿绳子捆扎水稻,有的去挖沟排水。经过几天的努力,倒伏的水稻情况逐渐稳定。
等到稻谷成熟,大家齐心协力进行收割。
虽然因为大风的影响,收成比预期的少了一些,但总算是挽回了大部分损失。经过这次的事情,大家对我和农书更加信任,农业技术传授的事情也开展得更加顺利,村里的庄稼收成也越来越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