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上回来之后,我跟李婶说了书院订购青团的事,青团的制作并不麻烦,我想跟着李婶和芳婶子一起做,挣到的钱分成三份,一人一份就好。
李叔和村长也说了这件事,芳婶也没意见。现在是农闲,能有些事情做也是好的。
因着不知道书院那边需要多少,所以不知道准备多少材料。但村长说书院的老师加上学生大概有百十号人,根据往年的惯例,届时院长还会邀请一些朋友和文人参加,其中也不乏一些富户。
我懂了,若是这个小食做的好,宣扬出去,也算是一个广告。
所以我们商讨决定,我和李胜先去山里再摘一些艾草和蒿子备用,芳婶子和李婶子在村里先跟村民预定一些糯米。
这个季节正是各类野菜肆意疯长的季节,所以两天时间我们就采购了需要的艾叶和蒿子。
糯米的种植没那么广,如果不够,就需要去外面购买糯米或者糯米粉。大米做的粉就没这么担忧,李婶和村长家都有,不用另外预定。
没过几日,陈管事就托人给村长带了话,五日后是书院举行春茗的日子,青团和蒿子粑粑各要三百个。陈管事说一共算是五两银子,除了这个,再做二十分份青团打包好,添作给宾客带走的伴手礼。
伴手礼的话需要包得精致、好看一点,拿出去也是一种行走的广告。
所以,食材准备好的那天,我和李胜又去了一趟镇上,买了一些点心铺子里用的打包用的油纸和包装纸。包装纸上面印着柳枝和桃花,与春茗这个活动也算得上相得益彰。
我又买了咸鸭蛋和豆沙。本来想直接在村里买的,结果问了几家都说没有咸鸭蛋。
春茗上吃的就是基本的芝麻碎和花生碎馅的,伴手礼里面再加上豆沙馅的和咸蛋黄馅的。
忙活了两个整天,才算准备妥当。第二天天还没亮,李叔就赶着牛车带着我和李胜一起往书院赶。
陈管事对送去的吃食很是满意,当即就给结了账。
本打算有了钱就去镇上逛一逛,奢靡一把。结果五两银子到手,我想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钱,还是先回去。
回到村里,我和方婶、李婶坐在一起开始计算这一次的开支和盈余。芳婶拿出小账本,认认真真地计算每一笔开销。
算完之后发现刨去成本,净赚了三两银子并三百七十二文钱。
这些钱该怎么分配,芳婶和李婶都同意由我分配,因为创意和业务都是我完成的。我也左右为难,因为最累的活计都是芳婶和李婶完成的,村长和李叔、李胜也帮了不少忙。
最后,我还是决定均分。但芳婶和李婶没有同意。
最后我们商议,三两银子我们各得一两,三百七十二文也归我,毕竟没我也挣不到这个钱。
我推脱再三,最后还是同意了。主要还是因为我穷,需要置办的东西太多。
晚上李婶豪言,由她作东,请我们一起吃饭庆祝一番。我和芳婶欣然同意!
饭后,李胜送我回家。路上,我拿油布包了100文钱给他作为答谢。
“有点少,但我现在花钱的地方多,下次再有机会我多分你一点!”
我严词诚恳,李胜却挠挠头不肯要。
我佯装生气,“你这样我下次怎好再麻烦你?”
李胜这才结过钱,说下次有事你就说,哥哥帮你,不要见外。
晚上,我揣着这一两多的钱,兴奋地睡不着觉,盘算着要置办哪些物件。浑然不知有一件天大的好事正在砸向我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