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来临的时候,村里人大多都在家里不外出,男人们修修凳子桌椅家具,女人们缝缝补补拾到拾到家里。
我无事可做,也不想穿着笨重的蓑衣出门。
我还买了一把漂亮的油纸伞,太好看了,不舍得打着它出门。后来才知道,油纸伞这个东西,不经常淋雨是会坏的。哎,失算了!
连连阴雨天,人也没了胃口,想吃点辣的。吃了两顿虎皮青椒,我打定主意做一点辣椒酱。
刚巧,雨停了,李胜说刚下过雨正适合去山里采蘑菇,尤其是惊雷之后,蘑菇才刚刚冒出来。
现代的时候,我去云南旅游,连吃了好几天的菌子火锅,好吃到想把舌头吞下去。但,红伞伞白杆杆的歌词深入人心,我自己采的话还是不敢吃的。
李胜说常见的没毒的蘑菇他都认识,不用担心。
于是,我们穿着草鞋,背着小背篓又出发了。下过雨的山路难行,还好李胜知道走哪里更好走更安全一些。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箩筐,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我哼着小曲跟在李胜后面。
李胜突然不解的问我:“她采蘑菇为什么要光着脚?不扎吗?”
“啊?可能是没有鞋子才要采蘑菇挣钱买鞋吧?”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唱的,没想过这个问题。但气氛都被他破坏了,我对他的背影来了一套组合拳。
李胜似有所感,突然回头看我,我赶紧收起胳膊催他快点走。
采蘑菇是一件快乐的事,每次发现树林里、草丛里有蘑菇总会觉得惊喜,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除了长相特别好看的、颜色特别惊艳的,我们还是采了满满一大筐。
晚饭是在李家吃的,李婶做的炒蘑菇和蘑菇汤清甜又鲜美,好吃极了。
回去之后,我才发现,我的那一筐蘑菇还未动。这个时节略微有些热了,又没有冰箱,蘑菇又是鲜货,今天不吃掉的话,明天估计就坏了。
我思索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做成蘑菇酱和辣椒酱。
我打了两桶水把蘑菇洗干净,沥干水分,又切成丁备用。
起锅烧火,锅中加多点油,加入姜蒜洋葱炸到金黄色,再加入蘑菇丁也炸到金黄色,最后加入豆瓣酱和酱油,再熬一会儿就可以了。
做好之后,我又顺手做了一锅辣椒酱。辣椒酱简单,只放了切碎的小辣椒和蒜末,加盐拌匀,泼入热油即可。
家里刚好有逛集市时买的小罐子,用来装这个刚好。
酱料做好之后,我又拿油纸给罐子封口。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我舀了一勺子菌菇酱拌饭吃,太香了。
我边吃边想,这玩意儿要是能卖钱就好了。也不是不能,现代的时候各种品牌的辣椒酱超市卖的都很好,可古代家家都有酱菜,谁会买辣椒酱来吃呢?
我苦思了好几日都没找到答案,只好出去走一走,有时候多看看多逛逛会有新的发现。
还是李婶说,一般大户人家买一些来配菜吃,或是送粥,但大户人家也大多是自己做的,干净卫生,吃着放心。普通人家谁会花钱买这个,那不是浪费钱吗?
我又去了几家酒楼,几个掌柜的尝了之后都摇摇头,不肯买下来,更别谈收购了。只有一家店铺的掌柜愿意留下一罐来给客人尝试,他说如果客人觉得喜欢他才会订购,也只肯给二十文钱一罐。
我想着总归是个机会,于是就留下了一罐菌菇酱,走的时候留下了村里的地址。“如果掌柜有需要记得来找我。”我如是说。
掌柜的点点头,但看得出他也不报什么希望。
我又走了几家面馆和馄饨铺子之类的店铺,但这一类店铺大多都是有自制的油泼辣子。而且这一类人均消费的价格不高,老板大抵是不愿意另外买辣椒酱之类的。
回去之后,我心里有了数,这条路大概是走不通了,要赚钱的话还是要想新的办法才行。
没有头绪的日子里,我潜心我的种田大业。放水、施肥、种菜、移植,忙得不亦乐乎。
我把院子后面的那块空地开垦了出来,围了一圈篱笆,在里面种上了小青菜、茄子和辣椒,不求量大,只求品种多。我努力回忆着课本的知识,研究如何让让它们不生病,能高产,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李叔李婶或是村里的老人。
我还在院子里养了几只鸡,这样再过不久,我也能每吃到新鲜的鸡蛋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我再也没收到师父寄来的信,希望他在外面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