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不吃洋人剩饭!奉军的子弹,要自己造——日产一万发,少一发砍工头脑袋!”
黑色的铅字仿佛带着张作霖那股子嘎嘣脆的东北碴子味,油墨未干就传遍了奉天城的大街小巷。
一时间,整个东三省都像是被扔进了一锅滚油,瞬间炸开了锅。
南满铁路附属地的日本商社里,一群穿着和服、踩着木屐的商人捏着报纸,笑得前仰后合,差点把刚喝进去的清酒给喷出来。
“八嘎!张作霖他是睡糊涂了吗?还要日产一万发?他怕是连火药的配方有几种都不知道吧!”
“就是,他以为子弹是地里长的大白菜吗?说有就有?”
“等着吧,不出三天,他就得灰溜溜地来求我们卖给他子弹,到时候,价格得再翻一番!”
嘲笑声如同苍蝇般嗡嗡作响,但在几条街外的关东军奉天特务机关,气氛却凝重得能滴出水来。
情报课长小矶国昭的桌上,摆着三份加密电报,内容惊人地一致:近三日,奉天商会以采购民用物资为名,从天津、青岛等地秘密购入大批硝石、硫磺。
同时,数家洋行接到了采购铜锭和新式车床的神秘订单,资金流向全都指向了督军府。
最关键的是,所有物资的运输路线都被设为最高机密,由奉军骑兵营亲自押运。
小矶国昭用指节敲着桌面,眼神阴鸷:“张作霖不是在吹牛,他是在玩真的。他想用一句疯话,掩盖真正的行动。这个土匪,狡猾得很!”
此刻,被日本人议论纷纷的“土匪”,正翘着二郎腿坐在督军府的后院里,手里盘着两颗油光锃亮的核桃。
他对面,是心腹干将,奉军参谋长郭松龄和财政总管常荫槐。
“妈了个巴子的,这帮洋人,一发子弹卖咱们三块大洋,狗日的卖给南边那帮军阀才一块!真当老子是冤大头?”张作霖一口吐掉嘴里的瓜子皮,骂骂咧咧,“现在报纸发出去了,全东北的老百姓都等着看老子笑话,关东军那帮小矮子估计也在憋着坏。茂宸(郭松龄),槐生(常荫槐),你们说,咱这牛皮吹出去了,咋整?”
郭松龄一脸严肃,军人风范十足:“大帅,军中无戏言。既然话已出口,我们就必须把它变成现实。否则,不仅大帅威信扫地,我奉军士气亦会一落千丈。”
常荫槐则愁眉苦脸,拨着算盘珠子:“大帅,理是这个理,可……造子弹不是请客吃饭啊。钱,我们挤一挤总能有。但这机器、这技术,咱们两眼一抹黑啊!买洋人的?他们不卖。自己琢磨?那得猴年马月去了。”
“谁说要自己琢磨了?”张作霖嘿嘿一笑,神秘兮兮地把手伸进怀里,动作像是从大变活人,然后猛地往石桌上一拍!
“啪”的一声,一沓泛着淡淡蓝色微光的图纸凭空出现。
图纸的封面上,一行德文清晰无比,下面还有一行系统贴心翻译的中文——【克虏伯小型兵工厂全套图纸(1898年改良型)】。
郭松龄和常荫槐当场就傻眼了。
两人揉了揉眼睛,凑上前去,只见图纸上从厂房布局、设备安装到弹头冲压、弹壳拉伸、底火装配的每一个细节都画得清清楚楚,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参数注解,比德国佬亲手来教还要详细。
“这……这……大帅,您这是从哪弄来的神仙宝贝?”常荫槐的声音都在哆嗦。
“山人自有妙计,你们就别管了。”张作霖得意地一摆手,心里乐开了花。
这穿越过来绑定的“东北王”系统,果然给力!
只要他搞出点大新闻,提升影响力,系统就会具象化奖励。
这次吹牛吹得够响,直接奖励了一套能立刻上手的兵工厂图纸。
他指着地图上的一点,斩钉截铁地说:“厂址,就定在铁岭!那里背靠咱们自己的铁路,南下可支援奉天,北上能联通吉黑,万一小日子打过来,咱退守也方便。进可攻,退可守!”
郭松龄眼中精光一闪,点头道:“铁岭确是上佳之选。只是……大帅,图纸是死的,这操作机器还得靠活人。咱们奉天连个能修汽车的洋师傅都找不着几个,谁能看懂这德文图纸,摆弄这些精密机器?”
“说得好!”张作霖一拍大腿,咧嘴笑道,“槐生刚才不也愁这个吗?放心,老子的系统……咳,老子掐指一算,算到三天之内,会有一个喝饱了洋墨水的技术大拿,自己送上门来!”
常荫槐和郭松龄对视一眼,满脸都是“大帅您又开始说胡话了”的表情。
但看着张作霖那副信誓旦旦的样子,两人也只能将信将疑。
两天后,铁岭火车站。
一列从关内开来的火车喷着蒸汽缓缓停下。
一名身穿褪色旧西装,戴着圆片眼镜,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德制皮质工具箱的中年男人刚走出站台,就被几名荷枪实弹的宪兵拦了下来。
“例行检查!”宪兵队长面无表情。
中年男人不卑不亢地递上自己的证件:“赵志仁,留德机械工程师。听闻张大帅要在东北兴办实业,特来报效桑梓。”
宪兵队长正要盘问,一辆黑色轿车疾驰而来,车上跳下的正是常荫槐。
他接到密令,这两天死守在火车站,就为了等一个“提着德制工具箱的工程师”。
常荫槐接过证件,又翻看了赵志仁随身携带的几卷手稿,上面画满了各种齿轮和膛线的精密计算公式。
当看到其中一页关于“膛线冷拉削技术”的德文笔记时,常荫槐激动得差点跳起来,一把抓住赵志仁的手:“赵先生!你……你懂膛线拉削?!”
赵志仁推了推眼镜,平静地点点头:“在克虏伯工厂实习时,稍有涉猎。”
常荫槐心里已经不是惊喜,而是狂喜了!
这哪里是稍有涉猎,这简直是天降神兵!
子弹的精度,关键就在于枪管里的膛线。
整个中国,懂这门手艺的,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大帅真乃神人也!
消息传回督军府,张作霖正在院子里听戏,闻言猛地站起,一拍大腿:“哈哈哈!来了!老子就知道他会来!”他心里暗笑,系统出品,果然必属精品,这“人才快递”比二十一世纪的海投精准多了。
他当即下令:“马上任命赵志仁为奉天兵工厂总办,军衔暂定上校!告诉他,只要在期限内造出第一万发子弹,老子赏他大洋五千,官再升两级!”
一声令下,整个奉天机器全速运转起来。
郭松龄带着自己的参谋团直接住进了铁岭的临时工棚,不分昼夜地对着图纸核算物料配比和生产节拍。
吴俊升从自己的防区调来五百名最壮实的劳工,三班倒地平整土地、修建厂房。
孙烈臣则亲率一个营的精锐士兵,将方圆十里设为军事禁区,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别说日本间谍,就是一只苍蝇飞进去都得先验明公公母母。
在赵志仁这位技术大神的指挥下,德制车床被小心翼翼地安装调试,生产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
工人们虽然不懂什么叫“流水线作业”,但在“干得好顿顿有肉”的激励下,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
第七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在新建成的冲压车间里,伴随着一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第一枚闪烁着黄铜光泽的7.92mm毛瑟步枪弹,在冲压机下缓缓成型。
赵志仁戴着白手套,像捧着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用颤抖的双手将它举起,快步走到临时指挥部,声音因为激动而嘶哑:“大帅!成了!这是……这是咱们东北人自己造的第一发子弹!”
正在喝着热粥的张作霖“豁”地一下站了起来,一把抢过那枚还带着机器余温的子弹。
他先是拿到眼前,对着初升的太阳仔细端详,那黄澄澄的光泽比金条还好看。
随即,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动作——猛地将子弹头塞进嘴里,用他那口大白牙狠狠一咬!
“嘎嘣!”
“呸!”张作霖吐出子弹,上面留下一个清晰的牙印。
“有铜味儿!是真家伙!不是样子货!”
他仰天大笑,笑声震得屋顶的尘土簌簌落下:“传我命令!全厂放炮三响!告诉伙房,从今天起,所有工人和士兵,顿顿猪肉炖粉条管够!谁他娘的敢克扣,老子崩了他!”
工厂内外,一片欢腾!
当晚,张作霖刚躺下,脑海里就传来了久违的系统提示音。
【叮!宿主言论“日产万发”已成功实现初步具象化,影响力已扩散至华北及沿海列强租界。】
【情绪波动值结算:震惊+82(来自英国驻华武官),恐惧+88(来自日本陆军省),崇拜+93(来自奉军技术兵与东北工匠),嫉妒+75(来自南方各路军阀)……】
【影响力转化启动:解锁“工业声望”子面板,宿主可通过后续工业成就积累“技术信用点”,用于兑换更高级别的技术图纸与工艺包。】
【新手任务超额完成,特别奖励触发:汉阳造88式步枪改良版生产线蓝图(已适配奉天本地钢材质地)、硝化棉提纯高级工艺包(可大幅提升火药威力及稳定性)。】
一连串的提示让张作霖从床上直接坐了起来。
他望着窗外铁岭方向那片彻夜通明的灯火,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喃喃自语:“妈的,这才哪到哪?老子不光要造子弹,还要造炮弹、造坦克、造飞机!总有一天,老子的飞机要飞到东京上空去拉屎!”
而在灯火通明的兵工厂里,郭松龄在当天的建厂日志末尾,用钢笔郑重地写下了一行字:“今日一弹,明日一军——奉天之强,始于今日。”
他刚写完,窗外就传来了报童清脆而兴奋的叫卖声,那声音穿透夜色,传遍了整个铁岭:
“号外!号外!张大帅又有新语录啦!大帅说要自掏腰包办大学,不教四书五经,就教‘怎么造枪造炮打日本人’!”
督军府里,张作霖听到这喊声,嘴角一咧,这正是他授意放出的第二个烟幕弹,虚虚实实,才能让日本人摸不着头脑。
胜利的喜悦如同最烈的老白干,冲得他有些飘飘然,他现在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支完全属于他自己的工业铁军,在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后,到底还有多少潜力可挖,又有哪些新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