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曼拿着同步分享会的流程表走进草棚时,手里还攥着城市绘本馆寄来的直播设备清单——乡村这边用陈老人的旧马灯当主光源,城市那边用糙纸绘本的边角料贴满直播背景板;
两边都要摆上“交换画互动墙”,乡村墙挂城市孩子的地铁画,城市墙挂乡村孩子的木板车画。
“星娱要是搞同步活动,肯定会用绿幕合成背景,”她对着团队说,“咱们就用真旧物、真画,哪怕乡村这边的灯光暗点,也比假背景有温度。”
岳川蹲在草棚中央,看着凌薇用麻绳把乡村孩子的画挂在旧纺车(村民刚捐的,纺锭还能转动)上——每张画都用夹子夹着,风一吹就跟着纺锭轻晃,画里的玉米、老黄牛像活了一样。
“把纺车的转动声录下来,”他对陆哲说,“城市那边用地铁模型的运行声,两边连线时,纺车声和地铁声混在一起,像城野在对话。”
这话是借鉴前世地球“跨地域同步文化活动”的设计,用原生声音构建情感联结,伪装成“看到纺车时的灵感”。
凌薇在乡村分享会现场摆了个“泥印互动区”——用田埂的湿泥铺在粗瓷盘里,让孩子把画放在泥上,留下淡淡的纸痕,旁边贴着手写提示:“这是乡野的印,给城市的朋友留个纪念”。
“星娱的互动区只会放印泥和卡通印章,”她边铺泥边说,“可这泥痕是独一无二的,干了也不会掉,比印泥的假痕迹珍贵多了。”
城市绘本馆那边,林野正调试直播镜头——镜头对着“细沙互动区”,城市孩子把梧桐叶埋进细沙,录下“沙沙”声,准备连线时发给乡村孩子。
“要拍孩子埋叶子的手,”他对着城市工作人员说,“沾着细沙的指尖、歪歪扭扭的动作,这些细节比明星摆拍的特写动人。”
夏晚晴抱着吉他,在乡村分享会现场练唱新编的《双城谣》:“纺车转,地铁跑,画里的话跨城桥;泥痕浅,沙声小,心意呀,不会少。”
调子刚起,就有乡村孩子围过来,跟着哼起之前的“喝粥谣”,混在一起竟格外和谐。陈老人坐在旁边拉胡琴,纺车的转动声、胡琴声、童声缠在一起,像乡野的风在轻轻唱。
可当天上午,星娱就发了“城野亲子同步分享会”通稿——乡村“现场”是绿幕合成的草棚,城市“现场”摆着塑料地铁模型;
明星带着孩子对着镜头念台词:“乡村的朋友你好,我们爱玉米粥”“城市的朋友你好,我们爱地铁”,手里的绘本是新印的,连个泥痕都没有。
通稿里写着“跨越千里的温情互动”,配图里的明星妆容精致,孩子的衣服干净得没有一点褶皱。
“连孩子的裤脚都没沾泥,还敢说乡村现场?”周大爷刷到通稿,指着草棚里孩子沾着泥的裤腿,“咱们的孩子刚从田埂跑回来,裤脚还滴着泥,这才是真乡村!”
果然,网友很快扒出破绽:“星娱的乡村背景里,草棚的茅草是p的,连影子都不对”“明星念的台词跟提词器一模一样,连个磕巴都没有,太假了”。
下午两点,双城同步分享会准时开始。乡村这边,周曼接通直播,屏幕里立刻出现城市孩子的笑脸——一个扎羊角辫的城市女孩举着地铁画,对着镜头喊:“我画的地铁能坐100个人,下次带你们坐!”
乡村孩子立刻举着木板车画回应:“我的木板车能拉玉米,还能送画!”
陆哲把纺车转动声和城市那边的地铁声混在一起,通过直播传过去——乡村孩子听到地铁声,好奇地凑到音箱旁;
城市孩子听到纺车声,追问“这是什么声音”,两边的疑问和解答,通过麦克风传得清清楚楚。
“星娱的同步只会念台词,哪有这种真实的问答,”他对着耳机说,“这才是双城互动该有的样子。”
互动环节,乡村孩子把画放在泥盘里,留下浅痕后举给城市孩子看:“这是田埂的泥,能留住画的印!”
城市孩子立刻把梧桐叶埋进细沙,录下“沙沙”声发过来:“这是城市的沙,能藏叶子的香!”
两边的孩子隔着屏幕互相模仿,乡村孩子学着埋叶子,城市孩子学着留泥痕,直播间里的家长们纷纷留言:“看得我想带孩子去乡村踩踩泥”“想让孩子认识个乡村朋友,交换真的画”。
夏晚晴的《双城谣》在两边同步响起——乡村这边,她抱着吉他坐在纺车旁,胡琴声、纺车声当伴奏;城市那边,绘本馆的工作人员用钢琴伴奏,城市孩子跟着唱。
两边的歌声通过直播混在一起,虽然有延迟,却透着一股纯粹的暖,连直播间的弹幕都慢了下来,全是“太感动了”“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互动”。
星娱的同步分享会早就冷了场——直播间人数掉得只剩几千人,弹幕全是“转去看川晴团队的真同步”“对比之下,星娱的像劣质话剧”,最后只能提前关播,连通稿都悄悄删了。
分享会结束时,两边孩子约定“下次交换真的礼物”——乡村孩子要送草编蚂蚱,城市孩子要送地铁模型小玩具。
周曼把两边孩子的约定记在笔记本上:“下次咱们搞‘双城礼物交换’,让乡村孩子编草编,城市孩子做手工,都用真材料,不搞塑料的。”
凌薇收拾“泥印互动区”时,发现有个乡村孩子在泥盘里留下了手印,旁边写着“给城市朋友的手印,能摸出我的温度”。
她小心地把泥盘晾干,准备寄给对应的城市孩子:“这手印比任何玩具都珍贵,能让城市孩子知道,乡村朋友的手是沾过泥的,是温暖的。”
林野的相机里存满了分享会的素材——乡村孩子举着泥痕画的笑脸、城市孩子埋梧桐叶的小手、两边隔着屏幕挥手的瞬间,还有陈老人拉胡琴时,纺车转动的特写。
“剪个‘双城互动’短片,”他对着岳川说,“开头用纺车声,结尾用地铁声,中间是孩子们的笑声,肯定能打动更多人。”
岳川站在草棚旁,看着工作人员收拾直播设备,屏幕里还残留着城市孩子的笑脸。周大爷扛着新的旧物过来——是个用了几十年的竹编筐,筐底有个小破洞,“这筐能装草编蚂蚱,下次寄给城市孩子,让他们知道乡村的竹编有多结实”。
岳川接过竹编筐,指尖碰了碰破洞,粗糙的竹丝刮得指腹发痒,却比任何精致的包装盒都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