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晴工作室的门框上,挂着两串五彩绳——是夏晚晴和岳川昨天一起编的,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拧在一起,垂在艾草束旁边,风一吹,绳穗和艾叶一起晃,满室都是草药的清香。
“文旅局的端午活动定在老街河边,上午包粽子、做香囊,下午搞小型龙舟赛。”
凌薇抱着活动流程表,手指在“夏晚晴吟唱环节”上敲了敲。
“李主任说要把咱们的《乙卯重五诗》吟唱放在龙舟赛开场,还特意搭了个竹制舞台,贴你写的书法对联。”
周曼坐在阁楼的鼓前,正对着曲谱试敲节奏。
鼓是文旅局借的老牛皮鼓,声音沉厚,她加了点快节奏的梆子声,混在鼓点里:“陆游的‘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得配热闹的鼓点,像龙舟划水的劲,我昨天跟老街的鼓手学了‘三击一停’的节奏,正好贴赛龙舟的步调。”
林野扛着相机,正给展角的新物件拍照——王爷爷做的香囊,绣着“端午安康”的字样,里面装着艾草、雄黄和丁香,旁边摆着李婶准备的碱水粽粽叶。
“等会儿去河边拍素材,得重点拍龙舟队训练的样子,还有游客包粽子的手。”
他调出之前拍的清明素材对比,“这次要比清明更热闹,突出端午的‘活气’。”
岳川和夏晚晴坐在桌前,对着《乙卯重五诗》的吟唱稿琢磨。
夏晚晴总把“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的“髻”字唱错,岳川笑着把一颗蜜枣递到她嘴边:“记住,‘粽包’像姑娘的发髻,念ji,不是ji,吃颗枣提提神。”
他手指点在稿纸上的“粽”字上,夏晚晴含着蜜枣,跟着念了两遍,眼神落在两人交叠的手背上,悄悄红了耳根。
一行人到老街河边时,李婶已经带着几个阿姨摆好了包粽子的材料:浸软的箬叶、泡胀的糯米、调好的豆沙馅,还有老街特有的碱水。
“用草木灰泡的碱水,包出来的粽子带点清香,不粘牙,”李婶拿起一片箬叶,对折成漏斗状,“晚晴来试试,包粽子得先把叶边捏紧,不然米会漏。”
夏晚晴跟着学,箬叶在她手里总不听话,折好的漏斗总塌下来。
岳川走过来,从后面轻轻扶着她的手,教她调整叶尖的角度:“左手捏紧叶根,右手把叶尖往回折,像这样……”
两人的影子落在河面上,和岸边的艾草、五彩绳叠在一起,林野赶紧举起相机,按下快门。
王爷爷坐在旁边的竹凳上,正给游客教做香囊——他的手指有些发颤,却依旧能把丝线绣得整整齐齐。
岳川走过去,拿起一块素布,跟着学绣“安”字,针脚歪歪扭扭,王爷爷笑着帮他补了两针:“做香囊跟做事一样,得有耐心,一针一线都藏着心意。”
周曼在舞台旁调试鼓和梆子,几个老街的鼓手过来帮忙,一起敲起“三击一停”的节奏,河边的龙舟队听到鼓点,立刻加快了划桨的速度,水花溅在船板上,引得岸边游客阵阵欢呼。
夏晚晴站在舞台边,跟着鼓点轻轻晃头,嘴里默念《乙卯重五诗》的歌词,岳川递来一瓶温水:“等会儿唱的时候别慌,跟着鼓点走,就像咱们在工作室练的那样。”
龙舟赛开场时,太阳正好升到头顶。
夏晚晴穿着浅紫色的裙子,站在竹制舞台上,周曼的鼓点一响,她开口唱“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声音清亮,混着鼓点和龙舟划水的声儿,岸边的游客都停下手里的粽子,跟着轻轻打节拍。
岳川站在舞台侧面,手里拿着刚写好的“龙舟竞渡,端午安康”书法横批,等夏晚晴唱完,亲手贴在舞台中央的竹柱上。
活动间隙,有游客拿着香囊来找夏晚晴签名——是王爷爷做的那款,绣着“端午安康”,游客说:“我女儿特别喜欢听你的《清明》吟唱,这次带她来,就是想让她看看真正的端午怎么过。”
夏晚晴接过香囊,在上面签了名,又画了个小小的粽子,笑着说:“这香囊里的艾草是王爷爷采的,能驱虫,带着它平平安安。”
凌薇在文创摊位前忙得满头汗——带二维码的香囊和粽子包装盒卖得特别好,游客扫码就能听《乙卯重五诗》的吟唱,还有人拿着岳川的书法小卡片,在河边的柳树下拍照。
“刚才看到星娱的人在河对岸搞虚拟龙舟活动,”凌薇凑到岳川身边小声说,“就一个虚拟屏幕,没几个人看,跟咱们这儿比差远了。”
岳川顺着她指的方向看了一眼,河对岸的虚拟屏幕亮着,却没什么游客驻足,他笑着转头:“咱们不用管他们,把自己的事做好,让大家感受到真实的端午,比什么都强。”
傍晚活动结束,团队坐在河边的石阶上吃粽子——李婶的碱水粽蘸着白糖,甜而不腻,夏晚晴咬了一口,发现里面藏着一颗蜜枣,岳川笑着说:“早上你爱吃蜜枣,我让李婶特意包的。”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香囊,是白天自己绣的,虽然针脚粗糙,却绣着夏晚晴的名字缩写:“给你的,驱蚊,也……保平安。”
夏晚晴接过香囊,攥在手里,指尖传来布料的温度,她抬头看着岳川,眼里映着河边的夕阳:“谢谢,我会一直带着。”
林野举着相机,拍下两人相视而笑的画面,凌薇和周曼在旁边吃着粽子,聊着接下来的立秋计划——要拍老街的晒秋、吃秋桃,还要编一首《立秋》的吟唱曲,用古筝伴奏,贴秋天的清爽劲。
河边的龙舟已经靠岸,鼓手还在敲着零星的鼓点,五彩绳在晚风中晃,艾草的清香还在飘。
岳川看着身边的团队,看着手里的香囊,突然觉得,端午的鼓点不仅敲在河边,更敲在了工作室的文化根上——那些从地球“抄”来的诗词、旋律,和老街的粽子、香囊、龙舟融在一起,成了龙国百姓能摸得着、尝得到、听得见的文化暖。
回去的路上,夏晚晴把岳川送的香囊挂在包上,五彩绳垂在身边,和工作室门框上的那串遥相呼应。
她轻声哼起《乙卯重五诗》的调子,岳川走在她身边,跟着轻轻唱,晚风里,鼓点声、吟唱声、笑声混在一起,像一首未完的端午歌,等着他们在接下来的节气里,继续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