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盛典的彩排现场,像个小型的“文化博览会”。
剪纸艺人李奶奶正用特制的剪刀,在透光的红纸上剪出“飞天”纹样,旁边的数字团队用投影技术,让剪纸上的飞天在幕布上动起来,飘带缠绕间,竟与岳川写的《飞天谣》旋律完美契合。
“太神了!”负责皮影戏的老马爷凑过来看,手里举着新做的“吉他穆桂英”皮影,“这剪纸配投影,比我年轻时看的‘灯影戏’还热闹。”
岳川调试着合成器,将剪纸的“沙沙”声采样成音效,混入《根与花》的前奏:“传统手艺本身就是‘活的艺术’,加点现代技术,就像给它们装了扩音器,能让更多人听见。”
凌薇穿着苏绣礼服,正和皮影艺人排练《牡丹亭》新编片段。
她的水袖与幕布上的投影皮影同步舞动,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时,电子合成器突然加入一段空灵的音效,像时光在耳边流淌。
台下的国际文化交流协会代表看得眼睛发直,散场后立刻找到岳川:“我们想把这场盛典搬到国际舞台!下个月的‘全球非遗大会’在巴黎举办,能不能请您带队,展示中国的‘非遗新声’?”
“可以,”岳川点头,“但有个条件,所有展示都要保留‘根’——剪纸还是那把剪刀,皮影还是那张驴皮,只是多了些让世界看懂的‘表达方式’。”
代表连连答应:“这正是我们想看到的!让世界知道,非遗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会生长的生命。”
盛典直播当晚,全网观看人数破亿。当《根与花》的旋律响起,舞台上剪纸、皮影、苏绣与电子乐、投影技术交织,弹幕里满是“震撼”:
“原来剪纸能这么酷!飞天从纸上飞出来的瞬间,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我外公是皮影艺人,看完给我打电话,说要学用投影,让他的皮影‘走出村子’!”
“岳川这是把中国非遗做成了‘世界语言’啊!”
盛典结束后,《破壁人》更新了第二十八章,岳川写了段李奶奶教外国留学生剪纸的情节:
“艾米莉握着剪刀的手总在抖,剪坏了第三张红纸,急得鼻尖冒汗。
李奶奶拍拍她的手背:‘剪纸和你们国家的油画一样,得顺着材料的性子来。你看这红纸,纤维是直的,就得直着剪,歪了就破了。’
艾米莉似懂非懂,跟着李奶奶剪出个歪歪扭扭的‘福’字。李奶奶笑得眯起眼:‘比我第一次剪的强,这字啊,只要心里有福气,歪点也好看。’
旁边的周明轩用手机拍下来,发了条朋友圈:‘文化这东西,就像剪纸,剪子不一样,剪出的花却能让人都笑出来。’”
评论区很快出现了各国网友的留言,有人晒出自己学剪“福”字的照片,有人说“想飞到中国学剪纸”,番茄中文网的海外版流量暴涨,《破壁人》的英文版预约人数突破百万。
老吴笑得合不拢嘴:“出版社说要给《破壁记》出多语种版本,还请了汉学家做注解,光‘剪纸里的东方哲学’这一章,就写了二十页分析!”
岳川刚挂了老吴的电话,军乐团的赵团长就打了过来,语气激动:“《长风号》在国际军乐节上拿奖了!评委说这曲子‘既有军队的钢铁意志,又有东方的灵动风骨’,还问能不能把乐谱收录进国际军乐教材!”
“好事,”岳川想起陕北老艺人送的三弦,“下次去军营,我用三弦弹段《长风号》,试试铜号和三弦的混搭。”
“那得录下来!肯定比摇滚版《黄河》还火!”
巴黎的全球非遗大会上,中国展区成了最热闹的地方。
李奶奶的剪纸台前,外国观众排着队学剪“飞天”;老马爷的皮影戏结合AR技术,观众戴上眼镜就能看到“穆桂英”从幕布飞到自己身边;岳川和夏晚晴合奏的《飞天谣》,琵琶与电子合成器的碰撞,让在场的音乐家们纷纷点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握着岳川的手:“你们让世界看到了非遗的‘活态传承’,这才是真正的‘保护’——不是把它锁起来,而是让它跟着时代走。”
大会闭幕后,岳川收到了一堆合作邀请:法国卢浮宫想请他为中国文物展区创作主题曲,意大利歌剧团想改编《牡丹亭》,用歌剧混搭昆曲……
夏晚晴看着邀请函,笑着说:“你这是要把中国文化‘铺’到全世界啊。”
“不是铺,是交流,”岳川望着塞纳河的夜景,“就像《根与花》里唱的,‘根在土里扎,花向天下开’。”
他口袋里的笔记本上,新写的小说标题是《天涯共此时》,讲的是一群年轻人带着非遗项目环游世界的故事,第一章就写了李奶奶的剪纸在巴黎街头引起轰动的场景:
“李奶奶的红纸在风中翻飞,剪出的‘和平鸽’带着中国结的纹样。
一个法国小女孩指着剪纸,用生硬的中文说:‘我奶奶也会剪纸,但她剪的是埃菲尔铁塔。’李奶奶笑着把剪纸递给她:‘咱们换着剪,你教我铁塔,我教你鸽子。’”
番茄中文网的预约人数已经破了千万,老吴说这将是“番茄史上最国际化的作品”。
岳川看着手机里的预约数据,忽然觉得,所谓“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孤芳自赏,而是带着自己的根,大方地走向世界,既不怕被看见,也愿意看见别人。
回国的飞机上,他拿出三弦,弹起一段新写的旋律,是给《天涯共此时》写的主题曲,叫《地球村的歌》。
琴弦震动,像不同肤色的人手拉着手,在同一个旋律里摇晃。
窗外,云层之上的阳光格外明亮,他知道,还有更多的“根”要扎进土里,更多的“花”要开到天涯。而他的故事,才刚刚走到“天下”这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