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先生方才欲言又止,现在可以直言了。”皇太极目光如炬地盯着范文程。
范文程深吸一口气,躬身道:“大汗,奴才以为,我后金应当尽快建国称制。”
皇太极微微一怔:“我后金现在不是已经立国了吗?”
范文程摇头道:“远远不是,如今虽称后金,实则仍行贝勒共议之制。
军国大事需与各位贝勒商议方能决定,但若正式建国称帝,则政令皆出自皇帝,方可集中权力,凝聚国力。”
他见皇太极陷入沉思,继续引经据典:“昔秦始皇并吞六国,首废分封行郡县,方才成就大一统伟业。
汉高祖得天下后,也是立即称帝建制,方能使天下归心。
如今大夏虎视眈眈,我后金若仍行贝勒共议之制,恐难与之抗衡。”
皇太极顿时明白方才范文程为何欲言又止,一旦建国称帝,就意味着要从现在的贝勒共治转变为君主专制,这必然会损害其他贝勒的利益。
宁完我接话道:“范先生所言极是,如今各旗贝勒各自为政,遇事总要权衡各方利益,若遇战事,更是难以统一指挥,长此以往,如何与集权专制的大夏抗衡?”
鲍承先也道:“奴才听闻大夏张行令行禁止,政令畅通无阻。
反观我后金,往往因为各旗利益纠葛,错失良机,若不能尽快建国集权,只怕日后难以与大夏争锋。”
皇太极沉吟道:“诸位先生的意思朕明白,但建国称制非同小可,其他贝勒岂会轻易放弃手中权力?”
这时,孔有德站出来道:“大汗,火炮铸造一事就是明证,如今铸造火炮所需铜料,都要靠山西商人冒险运来。
各旗却还在为资源分配争执不休。若不能集中资源,统一调配,火器研发永远追不上大夏。”
他继续举例:昨日镶蓝旗还因为分配到的物资不足,与正白旗发生争执,这等内耗,如何能应对大夏的威胁?”
范文程见时机成熟,再次开口:“大汗,唯有建国称制,才能名正言顺地集中权力,统一调配资源。
待大夏东出,占据九边防线,架起火炮,我后金若还不能团结一致,只怕连辽东这最后的立足之地都难保啊!”
皇太极默然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御座扶手,他何尝不想集权,但其他贝勒的实力不容小觑。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等人各拥重兵,岂会轻易交出手中的权力?
宁完我见状,又添一把火:“大汗可记得袁崇焕?当年明军就是内部党争不断,才让大金有机可乘。
如今大夏内部团结一致,若我后金仍内斗不休,只怕要重蹈明军覆辙啊!”
这番话似乎触动了皇太极,他缓缓抬头,目光扫过一众汉臣:“你们可知,建国称制意味着什么?”
孔有德接口道:“我等明白,这意味着必须与其他贝勒正面交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内乱。
但恕臣直言,若不能尽快集权,待大夏羽翼丰满,我后金连一争之力都没有了!
难道大汗就甘心永远蜷缩在这白山黑水之间?让部族勇士在这苦寒之地挣扎求存?”
这话深深刺痛了皇太极的心,他想起每次入关所见的中原繁华,想起北京城的巍峨宫殿,想起江南的鱼米之乡。
凭什么汉人就能享受这些,而他的勇士们却要在冰天雪地里拼杀?
范文程趁热打铁道:“大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昔日光武帝中兴汉室,也是先确立名分,方才号令天下。
如今正是关键时刻,若不能趁大夏尚未东出之际尽快整合内部,只怕日后悔之晚矣。”
皇太极沉默良久,终于缓缓开口:“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时间考虑,你们先退下吧。”
“嗻!”众臣躬身退出。
待众人离去,皇太极独自站在殿中,望着墙上悬挂的辽东地图出神。
地图上山川纵横,城池星罗棋布,而后金实际控制的区域,不过其中一隅。
他知道范文程等人说得对,要与大夏这样的对手抗衡,必须集中权力,整合资源。
“张行啊张行,”皇太极喃喃自语,“你倒是给朕出了个难题。”
经过两三日的深思熟虑,皇太极终于召来范文程等汉臣。
大殿内烛火通明,映照着他坚毅的面容。
“诸位!”皇太极开门见山,“眼下几大贝勒中,虽代善已被我压制,但仍握有重兵。
还有多尔衮兄弟,手握两白旗精锐,我该如何做,才能既登大位,又不引起内乱?”
范文程躬身答道:“大汗,奴才以为只需拉拢代善大贝勒即可,济尔哈朗贝勒是您的鼎力支持者,代善贝勒的几个儿子也都支持您。
至于多尔衮兄弟,可以委以重任,并签订血契以保证他们的地位。
有了代善大贝勒的支持,再加上保证他们的利益,我想多尔衮兄弟会同意的!”
皇太极沉思片刻,道:“后金实力弱于大明和大夏,物资短缺,与两家都耗不起。
若轻易引起内乱,各旗不会轻易服从。就算除掉代善和多尔衮兄弟,也于事无补,就按你说的办。”
随即吩咐侍从:“请代善、岳托、济尔哈朗前来议事。”
半个时辰后,三人步入大殿。
代善神色谨慎,岳托和济尔哈朗则面带疑惑。
“诸位,”皇太极开门见山,“你们对眼下大金的国势有何看法?”
岳托直言不讳:“恕我直言,现今制度较为松散,国力不能聚于一心,有力使不出,各旗各自为政,遇事总要权衡利害,往往错失良机。”
代善闻言,心中已然明白皇太极的意图,但仍沉默不语。
皇太极见状,缓缓道:“大哥可还记得汉高祖故事?当年项羽分封诸侯,各自为政,最终被高祖逐一击破。
再观光武帝中兴汉室,首重集权,方才成就霸业。”
他站起身,走到代善面前:“如今大夏虎视眈眈,若我大金不能上下一心,凝聚全力,只怕子孙后代将永世困守在这苦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