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皇后区橡树街公寓的万圣夜,空气里飘着烤南瓜派的甜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味——那是邻居小孩玩剩的劣质烟花棒。刘小丽系着围裙,正小心翼翼地将刚出炉的南瓜派切成三角块,焦糖色的馅料滋滋冒着热气。
“不给糖就捣蛋!”刘艺菲穿着汪言送的一身幽灵公主的装扮,白色的薄纱裙摆铺在地毯上,她托着下巴,眉头微微蹙起,面前的纸上不再是无意识的涂鸦,而是一份她认真起草的“观影请愿书”,
上面用工整的字体写着几个理由:“1. 我已十岁,具备分辨虚构与真实的能力。2. 我会在观看时紧握妈妈的手。3. 我保证看完后不钻床底检查。”后面还跟了一个括号(可能只会检查衣柜)。
“汪言哥哥,”她没抬头,笔尖轻轻点着纸面,语气带着十岁孩子特有的、试图模仿大人的认真劲儿,“‘心理承受能力’这个词是这么写吗?我总觉得‘承’字写得不太对。”
汪言盘腿坐在她对面,手里那个六面归位的魔方已经被他无意识地转了几十遍。“差不多对了。”他瞥了一眼挂钟——晚上七点过五分。时间像糖浆一样粘稠而缓慢。
“妈妈是规则女王,”刘艺菲叹了口气,放下笔,把请愿书推过去,小脸上写满了挫败但努力保持克制的表情,
“她说R级就是R级,没有商量余地。可是……这是我们说好的。你答应过我,这是你拍的第一部电影,我应该在场。”她没大喊大叫,但眼底的失望清晰可见,像蒙了一层灰的玻璃珠。
厨房里传来刘小丽冷静的声音,伴随着餐具清脆的碰撞声:“理由写得再充分也不行。规矩就是规矩。你们两个,今晚的活动范围就是客厅和书房。南瓜派管够,Abc电视台的万圣节特别节目据说请了当红偶像。”
汪言嘴角抽了抽。失策。千算万算,算准了病毒营销,算准了发行策略,甚至算准了古斯塔的贪婪,唯独忘了自己这具身体该死的年龄——以及美国电影协会(mpAA)那该死的R级(限制级)标签!17岁以下需父母或成年监护人陪同观看?他和茜茜,家里唯二的“未成年”,被刘小丽这位唯一的“女王陛下”铁腕镇压,连门缝都别想钻出去!
“也许我们可以等dVd版上市?”汪言试图寻找一个折中方案,尽管他知道这安慰苍白无力。
刘艺菲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分明在说“这提议一点帮助都没有”。她抱起膝盖,幽灵公主的白色头纱滑落到肩上:“同学们明天肯定会讨论。莎拉说她哥哥带她去了,她肯定在吹牛,她哥才没那么好心……但我连讨论的资格都没有了。”她把脸埋进膝盖里,声音闷闷的,“这感觉糟透了。”
与此同时,纽约曼哈顿,Amc帝国影院25号厅。
距离《鬼影实录》首场放映还有十五分钟。影院大厅的景象让见多识广的经理鲍勃·哈里森目瞪口呆。
黑压压的人群!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放弃了传统的“不给糖就捣蛋”、放弃了化装舞会、放弃了在中央公园看南瓜灯游行,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窝蜂地涌向《鬼影实录》的售票窗口!队伍从售票处一直蜿蜒到玻璃大门外,在霓虹闪烁的百老汇大街上拐了个弯!空气中弥漫着爆米花的黄油味、年轻人的汗味和一种……躁动不安的兴奋!
“两张《鬼影实录》!快!”
“还有票吗?午夜场也行!”
“上帝!我朋友说网上那段‘门厅白粉’的GIF是真的!他表哥的邻居的同事在长岛警局有熟人!”
“管他真的假的!《纽约邮报》说比《惊声尖叫》还邪门!我就想看看到底有多吓人!”
议论声、催促声、兴奋的尖叫此起彼伏。穿着骷髅t恤的朋克青年和裹着吸血鬼披风的情侣挤在一起,脸上画着劣质伤口妆的高中生和穿着普通卫衣的大学生混成一团。他们的目标空前一致——那部在网上传得神乎其神、号称“真实灵异录像”改编的R级恐怖片!
放映厅内,灯光熄灭。
龙标?没有。制片厂片头?没有。只有一片令人不安的漆黑,和几声磁带放入摄像机的机械“咔哒”声。紧接着,粗糙的、带着明显噪点和频闪的dV画面亮起,伴随着略显失真的环境音——正是观众在“theKissingcase 。”网站上看到的那些模糊GIF的动态版!
“开始了!嘘!”
“妈的,这画质……真像我家那台老handycam拍的……”
影片以迈卡(陈默饰)调试新买的摄像机开场,镜头摇晃,构图随意,记录着搬入新家的琐碎日常。观众起初还带着戏谑和挑剔,小声吐槽着业余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生涩的台词(“这男的真欠揍!”“凯蒂好漂亮,但演技有点尬”)。
但当深夜卧室里,床单一角被无形的力量缓缓向下拉扯,睡梦中的凯蒂(林薇饰)发出不安的呓语时——
“holy Shit!”
“wtF?!”
“那是什么?!床单自己动了?!”
低低的惊呼在黑暗中炸开!
接着是门厅诡异的白色粉末特写,迈卡不耐烦地将其扫掉,凯蒂委屈地反驳;灵应盘在两人手指下疯狂移动,拼出“d-A-R-K”并最终指向“Goodbye”,凯蒂彻底崩溃尖叫——
“啊——!”
“别叫了!我鸡皮疙瘩起来了!”
“这他妈……太真了吧?!他们手指没动啊!”
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悄无声息地漫过观众席。之前的戏谑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粗重的呼吸、紧握座椅扶手的手指、和同伴间下意识靠近的身体。
当影片进行到那个长达五分钟、令人窒息的卧室长镜头——dV固定在角落,镜头对准双人床。凯蒂和迈卡在“它”的注视下“熟睡”。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只有夜视模式下绿油油的画面和两人轻微的呼吸声。观众的心跳被无限拉长,仿佛和镜头一起凝固。
然后,“它”动了。
一个模糊、扭曲、无法名状的影子,如同融化的人形沥青,从床尾的地板上缓缓“流”出,悄无声息地爬上床尾,然后……就那么静静地、一动不动地站在床边,低垂着“头”,凝视着熟睡的两人。
一秒。
两秒。
十秒。
一分钟……
整个放映厅死寂!连爆米花桶掉在地上的声音都没有!只有无数双瞪大到极限的眼睛,死死盯着银幕上那个静止的、散发着极致恶意的轮廓!恐惧不再是惊吓,而是一种缓慢的、渗透骨髓的冰冷窒息感!
“唔……”一个女生死死捂住自己的嘴,压抑的呜咽从指缝漏出。
“上帝……它在看他们……看了多久了……”一个男生颤抖着低语。
当凯蒂在睡梦中被无形的力量拖下床,dV镜头疯狂晃动,只留下她凄厉变调的哭喊“它抓我!迈卡!它抓我!”和最后黑屏前沉重的脚步声逼近时——
“啊——!!!”
“FUcK mE!”
“开门!我要出去!我不看了!”
尖叫声、咒骂声、座椅翻动声终于爆发!灯光亮起的瞬间,不少观众脸色惨白,额头冒汗,眼神呆滞,仿佛刚从噩梦中惊醒,还没完全回到现实世界。
“这……这他妈到底是纪录片还是电影?!”一个戴着眼镜的男生扶着墙,声音发虚地问同伴。
“我不知道……操……我感觉我家的床底下也有东西……”同伴脸色比他更难看。
类似的情景在全美1471家影院同步上演。万圣节的夜晚,《鬼影实录》用它极致的“真实感”和精准的心理操控,给了所有寻求刺激的年轻人一记沉重的精神闷棍!看完电影出来,许多人走在挂着南瓜灯的街道上,看着路过的行人,都觉得对方影子里可能藏着点什么。
第二天,全美媒体炸锅了!
【纽约时报·娱乐版头条】:
“万圣节惊魂:《鬼影实录》——是电影杰作还是真实梦魇?”
昨夜,一部成本仅一万五千美元、由名不见经传的华裔少年导演Yan wang执导的dV伪纪录恐怖片《鬼影实录》,在全美1471家影院引爆了堪比火山喷发的观影狂潮!无数年轻人放弃了传统的万圣节活动,涌入影院寻求终极刺激。结果?他们得到了一场颠覆认知的恐怖体验!影片粗糙至极的画面和生涩的表演,非但没有削弱其恐怖效果,反而成就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真实感”。走出影院的观众纷纷表示:“我不知道这是纪录片还是电影!” 狮门影业这次押中了怎样的怪物?
【好莱坞报道者】:
“病毒营销的胜利?《鬼影实录》首夜狂潮解析!”
从神秘网站“theKissingcase 。”的诡异GIF投放,到“长岛灵异录像”的都市传说发酵,再到万圣节精准上映引爆话题……狮门影业为《鬼影实录》打造的这场“伪真实”病毒营销堪称教科书级别!但营销只是引子,影片本身那令人窒息的心理压迫感和颠覆性的观影体验,才是它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趋之若鹜的核心!导演Yan wang,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天才?抑或是操纵人心的魔鬼?
【芝加哥太阳报·八卦专栏】:
“放弃南瓜灯的夜晚:全美青少年为何为一部‘家庭录像’疯狂?”
昨夜,你家孩子是去要糖了,还是去看《鬼影实录》了?如果是后者,恭喜你,他\/她可能正在做噩梦!这部R级恐怖片像一场席卷全美的精神流感,让年轻人集体放弃了捣蛋传统!家长们,是时候检查一下你孩子的卧室角落有没有dV机了!(笑)
纸媒的推波助澜,将《鬼影实录》的热度从年轻人群体彻底引爆,扩散向更广阔的大众层面。“它到底是不是真的?”成了街头巷尾、办公室茶水间最热门的话题。
首周末票房统计在周一清晨,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整个好莱坞!
$52,210,000!
5221万美元!仅仅三天!1471家影院!单馆票房高达惊人的$35,500!碾压同期所有大片!
狮门影业总部,电话被打爆!弗兰克·古斯塔的狂笑声几乎掀翻了天花板!他顶着一头乱发和通红的眼睛(兴奋得一夜没睡),对着电话那头的院线代表咆哮:“增加排片!立刻!马上!第二周我要至少2000家!2500家更好!分成?好说!只要银幕!给我银幕!”
与此同时,专业影评网站“烂番茄”新鲜度也新鲜出炉——91%! 远超原历史线上的评价!
“令人难以置信的沉浸式恐怖体验!dV画质不再是缺点,而是将观众拉入地狱的绳索!”
“Yan wang的剪辑节奏掌控堪称大师级!每一个停顿,每一次晃动,都精准地碾磨着观众的神经!”
“这不是恐怖片,这是一场针对安全感的凌迟!年度最佳观影体验(也是最糟)!”
“那个阳光下奔跑的小女孩镜头是神来之笔!美好与绝望的极致碰撞!”
汪言用他来自未来的剪辑理念和节奏把控,完美弥补了原版在叙事和技巧上的粗糙,将这部伪纪录片的恐怖张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橡树街公寓,周一清晨。
餐桌上弥漫着诡异的沉默。刘小丽看着摊开的《纽约时报》娱乐版头条,又看看电视晨间新闻里滚动播放的《鬼影实录》票房捷报和观众采访(一个挂着黑眼圈的女孩对着镜头心有余悸:“我昨晚检查了三次床底!”),最后目光落在对面安静喝牛奶的汪言身上,眼神复杂得像在看外星人。
“五……五千多万美元?”刘小丽的声音有点飘,“三天?就……就你在地下室鼓捣出来的那个……晃得我头晕的片子?”她记得当初在狮门小放映室看样片时的不适感。
汪言淡定地咽下牛奶,拿起一片烤吐司:“嗯,运气好。”
“运气?!”刘小丽差点破音,指着报纸上“天才导演”、“颠覆性杰作”的字眼,“这能叫运气?!小汪,你……”她深吸一口气,仿佛第一次真正认识眼前这个少年,“你之前说炒股是技术……拍电影是梦想……阿姨信了,但没想到……”没想到你能搞出这么大动静!大到让她这个“监护人”有点手足无措。
“汪言哥哥是大导演了。”茜茜小口吃着南瓜派,语气里带着点与有荣焉,但也有一丝没能参与其中的淡淡遗憾,“虽然我没看成,但报纸上说很厉害。”
这时,客厅的电话铃声尖锐地响起,打破了餐桌微妙的气氛。
刘小丽起身去接:“喂?……古斯塔先生?啊,您好……您找小汪?他……”她看了一眼汪言。
汪言放下吐司,走过去接过电话:“古斯塔先生,早。”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弗兰克·古斯塔标志性的大嗓门,背景音嘈杂,显然在狮门热火朝天的办公室里:
“汪!我的上帝!我的财神爷!你看到数字了吗?!5221万!三天!烂番茄91%!院线现在求着我们加映!哈哈哈哈!”古斯塔的笑声震得汪言耳朵嗡嗡响,“你他妈真是个天才!不!是魔鬼!能点石成金的魔鬼!”
他兴奋地吼了一通,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其促狭和幸灾乐祸:“对了,我亲爱的汪大导演,首映之夜感觉如何?是不是被自己拍的‘杰作’吓得睡不着觉?嗯?等等……”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故意拖长了音调,带着毫不掩饰的嘲笑:
“哦——我差点忘了!我们伟大的、能吓尿魔鬼的导演先生,自己好像……还、没、看、过、成、片、吧?哈哈哈哈!因为某个小小的R级问题?被家里的‘女王陛下’禁足了?哈哈哈哈!堂堂导演,拍出了年度最卖座恐怖片,结果首映夜只能在家啃南瓜派?!这绝对能上《好莱坞报道者》八卦版头条!标题我都想好了——《R级导演的R级烦恼:未成年天才的万圣节禁闭》!哈哈哈哈!”
古斯塔的狂笑声透过听筒,清晰地传遍了安静的橡树街公寓客厅。
汪言:“……”
他面无表情地拿着话筒,额角的青筋微不可查地跳了一下。他能想象电话那头古斯塔捂着肚子、笑得眼泪狂飙的欠揍模样。
一旁的刘小丽尴尬地轻咳一声,假装去厨房收拾。茜茜则抱着泰迪熊,大眼睛眨巴眨巴,看看汪言哥哥黑着的脸,又看看电话,小脸上满是困惑——那个狮门的大胡子叔叔,是在笑话汪言哥哥吗?
“古斯塔先生,”汪言的声音平静无波,听不出喜怒,“票房数据我很满意。关于后续发行和分成结算的细节,我的律师会联系狮门法务部。另外,我个人建议您……”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冰冷的警告,“在公共场合,最好控制一下您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和音量,以免被不明真相的媒体拍到,影响狮门影业作为新兴巨头的专业形象。”
电话那头的笑声戛然而止,像是被掐住了脖子。古斯塔显然听懂了汪言话里的潜台词——再敢拿这事嘲笑我,小心我让你在媒体面前出丑。
“呃……咳咳,”古斯塔干咳两声,试图找回威严,“当……当然!专业形象!汪,你什么时候方便来公司一趟?我们需要详细谈谈……”
“等我能合法独自走进R级影院的时候。”汪言干脆利落地打断他,“再见,古斯塔先生。”
“啪嗒。”
汪言挂断了电话,世界清净了。
他转过身,看到茜茜正仰着小脸,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他,小嘴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又有点犹豫。
“怎么了,茜茜?”汪言放缓语气。
客厅里安静下来。茜茜抬起头,好奇地问:“汪言哥哥,那个电影……真的很可怕吗?
像……像《哈利波特》里的摄魂怪那么可怕吗?” 汪言想了想,走到她身边蹲下:“不太一样。摄魂怪是具体的怪物。
这个电影……嗯,更多的是让你怀疑家里那些熟悉的角落是不是真的那么安全。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哦……”茜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随即又小声说,“那我可能……确实需要再长大一点点再看。”她顿了顿,又充满期待地问,“那你下次拍电影,能拍一部我能看的吗?我可以帮你画分镜头脚本!我画画有进步的!” “好,”汪言笑了笑,语气认真,“一言为定。”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两人勾在一起的小拇指上,也洒在客厅茶几上那份印着惊人票房数字的报纸上。巨大的成功与孩童纯真的笑容,在这个平凡的橡树街早晨,交织成一幅奇异而温暖的画面。
汪言站起身,目光扫过报纸上“wang Yan”的名字,再看向厨房里刘小丽忙碌的背影,最后落在茜茜信赖的笑脸上。
北美票房超两亿?全球票房冲击三亿?分成比例触发50%?这些冰冷的数字带来的巨额财富和行业地位,此刻似乎都褪去了炫目的光彩。
它们只是工具。
是砖瓦。
是构筑一座真正坚固的、能永远守护身边这份宁静与笑容的——
王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