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神仙姐姐”的旋风席卷神州大地,为水晶影业和刘艺菲带来无上荣光之时,万里之外的好莱坞,一场精心策划、针对哈维·韦恩斯坦的“迷雾”陷阱,正随着奥斯卡季的日益临近而悄然收紧。
锚点影业战略会议后的硝烟尚未散尽,一场迷惑对手的“双簧戏”就在好莱坞的镁光灯下高调上演。首先发难的是《好莱坞报道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这家权威娱乐媒体刊登了一篇对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独家专访。
文章里,素以硬汉形象示人的老牛仔罕见地“情绪激动”,对着记者“大吐苦水”,痛斥某些“完全不懂电影艺术真谛”、“只盯着财务报表和奖杯数量”的投资方(矛头直指汪言和锚点资本)对《神秘河》的最终剪辑权“粗暴干涉”、“指手画脚”。
他“强烈坚持”《神秘河》的终极目标是“纯粹的艺术表达和人性探讨”,并“愤慨地表示”自己对那些商业奖项(尤其是象征最高荣誉的最佳影片奖)的争夺“嗤之以鼻”、“毫无兴趣”。这篇访谈火药味十足,将矛头直指汪言的“资本干预”。
紧接着,汪言在出席一个名流云集的慈善晚宴时,被嗅觉灵敏的娱乐记者们“成功围堵”。面对长枪短炮和关于与伊斯特伍德“矛盾”的尖锐提问,汪言一改平日的温和低调,显得“面色不虞”,甚至带着一丝“年轻气盛”的愠怒。
他语气“强硬”地回应:“《神秘河》是锚点影业投入巨资、寄予厚望的重要项目!我们当然尊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先生作为导演的艺术追求和大师地位。
但是,”他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扫过镜头,“作为项目的主要投资方和最终风险承担者,我们对影片的最终艺术方向和市场定位,包括冲击奥斯卡的策略目标,拥有无可争议的决策权!
最佳影片,一直是我们锚点影业对这部杰作的期望目标之一!”这番言论被现场记者迅速捕捉,解读为汪言“野心膨胀”、“试图用资本力量绑架老牌导演的艺术独立性”,将其塑造成一个不懂艺术、只知逐利的年轻暴发户形象。
这两则前后呼应、极具冲突性的新闻,如同在好莱坞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瞬间激起千层浪。
各大娱乐媒体争相报道、解读、分析,将“汪言与伊斯特伍德因《神秘河》冲奥策略产生严重分歧,锚点影业内讧”的八卦渲染得沸沸扬扬,成为了年底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头条话题。
所有人都以为,锚点这艘刚刚崭露头角的新锐战舰,因为最高决策层的不和,在冲击奥斯卡的关键时刻陷入了分裂和内耗的危机。
这些经过精心炮制、真假掺半的“毒饵”,被锚点影业内部那条早已被珀西瓦尔锁定的“鼹鼠”——后期制作部的埃迪·莫拉莱斯,如获至宝般,源源不断地通过加密渠道,送到了哈维·韦恩斯坦位于米拉麦克斯总部的豪华办公室案头。
哈维·韦恩斯坦,这位好莱坞公认的“奥斯卡操盘手”,此刻正深陷在宽大的真皮座椅里。
他肥胖的脸上,那双被肥肉挤压得略显细小的眼睛,贪婪地扫视着莫拉莱斯传来的“机密情报”,尤其是关于汪言“亲口”强调要冲击最佳影片而伊斯特伍德“强烈反对”的部分。
一丝得意、狰狞的笑容如同油腻的污渍,慢慢在他脸上扩散开来。
“蠢货!两个彻头彻尾的蠢货!”哈维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像一头被注入兴奋剂的公牛,在铺着厚厚地毯的办公室里兴奋地踱步,唾沫横飞地对着心腹咆哮,
“汪言那小子!被《加勒比海盗》的票房成功冲昏了头脑!真以为奥斯卡是他家后院,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幼稚!狂妄!
伊斯特伍德那个老顽固!脑子里只有他那点可怜的导演尊严,把到手的奥斯卡公关机会往外推?顽固不化!不识抬举!哈哈哈哈哈!上帝保佑!他们内讧了!这是上帝赐给我哈维·韦恩斯坦绝地反击、一雪前耻的最佳机会!”
巨大的狂喜和复仇的冲动冲昏了哈维的头脑。他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深入的理性分析,立刻如同输红了眼的赌徒,将米拉麦克斯原本分散在《冷山》各个奖项上的庞大公关资源,疯狂地向最佳影片这个最高荣誉倾斜!
他动用了数十年积累的所有人脉,撒下海量的金钱:
举办一场场极尽奢华的私人放映晚宴,邀请评委和他们的家属,席间充斥着对《冷山》“史诗格局”、“深刻人性”、“伟大美国精神内核”的肉麻吹捧;
给有投票权的评委们送去包装精美、价值不菲的礼物——昂贵的红酒、雪茄、定制礼品,甚至包含“贴心”的度假安排;
雇佣枪手炮制大量“专业影评”,从各个角度吹嘘《冷山》的艺术成就,将其塑造成唯一能与《指环王》抗衡、代表“严肃电影艺术尊严”的扛鼎之作。
他甚至亲自出马,利用自己庞大的关系网,挨个拜访那些德高望重、观念保守的老派学院评委,在推杯换盏间,巧妙地暗示汪言“年轻浮躁”、“不懂电影”、“急功近利”,而《冷山》才是“真正的电影艺术守护者”。
至于蕾妮·齐薇格的最佳女配角?哈维当然没有完全放弃,毕竟这也是他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但在他盲目乐观的评估中,蕾妮饰演的露比角色讨喜,表演也足够有“亮点”,加之米拉麦克斯过往在表演奖项上的成功经验,这个奖在他看来已经是十拿九稳,不需要像冲击最佳影片那样砸下近乎疯狂的血本。
他对蕾妮团队的投入相对减少,将主要精力和资源都押注在了那个他认为因对手内讧而出现巨大机会的“最佳影片”上。
哈维如同一个盯着诱人幻影的赌徒,却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无比坚定地踏入了汪言为他量身定制的死亡陷阱。
就在他为“最佳影片”这个虚幻的目标而疯狂投入、透支米拉麦克斯资源时,锚点影业、迪士尼和狮门的联合冲奥机器,正如同隐藏在深海中的核潜艇,悄无声息却高效致命地全速运转着。
肖恩·潘 战线:
他收到了量身定制的公关资料包,核心是其饰演的吉米·马库斯在丧女之痛中展现出的“痛苦深度”和“人性复杂性”——那份暴戾与脆弱、复仇与悔恨的极致交织。
公关团队安排他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权威表演大师进行深度“学术对谈”,在《纽约客》等高端文化刊物上发表对话录,将其表演提升到“方法论”和“人性解剖”的理论高度,塑造其“表演艺术家”的崇高形象,而不仅仅是“实力派演员”。
蒂姆·罗宾斯 战线:
他的冲奥策略则侧重于社会议题的深度绑定。
团队安排他接受《心理学月刊》等专业杂志专访,参与由知名心理学家主持的圆桌论坛,深入探讨“童年性创伤”对成年人格造成的毁灭性、不可逆的影响,
将戴夫·博伊尔这个悲剧角色提升到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创伤后遗症”研究案例层面,引发评委更深层次的共鸣和思考。
马西娅·盖伊·哈登战线:
这位一直低调的实力派女演员,此刻成为了整个“斩首行动”的锋锐矛头!
她的公关团队倾注了前所未有的心血。他们从海量素材中精挑细选,尤其是瑟莱丝·西恩在停尸房“咬唇认尸”和随后爆发出“淬毒复仇宣言”的两个关键瞬间,剪辑成一段令人窒息、极具情感冲击力的高光集锦dVd。
这份dVd并非简单寄送,而是附上了由学院德高望重的老牌影评人(被迪士尼成功游说)亲自撰写的深度分析文章,文章以极其专业的笔触,剖析马西娅表演中“火山爆发前令人窒息的压抑”、“将母性本能转化为毁灭性力量的悲剧性”、“克制表演下蕴含的惊心动魄的爆发力”。
这份“重磅炸弹”被精准投递给所有拥有演员工会投票权的成员!
同时,她的团队还巧妙安排她出席多个由女性电影人联盟、编剧协会女性分会等组织的高端论坛,在讨论女性角色在电影中的力量时,重点突出她在《神秘河》这部男性主导的硬核犯罪剧情片中,
塑造的“瑟莱丝”这个“被痛苦重塑的坚韧母亲”形象的独特价值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强调其打破了传统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就在锚点联盟为马西娅铺设通往小金人的红毯时,针对蕾妮·齐薇格的“迷雾”计划也在同步生效。一些在业内享有盛誉、以观点犀利独立着称的严肃电影评论刊物(如《电影评论》Film ment)和资深影评人的专栏里,开始悄然出现一些“专业探讨”的声音。
这些文章看似客观分析,实则暗藏锋芒,委婉地指出蕾妮在《冷山》中饰演的露比,表演风格“可能过于外放和戏剧化”、“依赖标志性的肢体语言和口音”、“在深层次的情感挖掘和角色内心复杂性的呈现上略显单薄和模式化”。
同时,在好莱坞核心的小圈子里,一些关于蕾妮团队“公关活动过于高调”、“频繁出入评委私人派对”、“礼物馈赠尺度引发争议”的消息,如同水面下的暗流,开始隐秘地扩散开来。
这些消息精准地传递到那些以清高自诩、厌恶过度公关的学院评委耳中,悄然地削弱着他们对蕾妮表演的“纯粹性”认可。
2003年12月30日,年终岁尾。
纽约,锚点资本顶层办公室。窗外是曼哈顿璀璨夺目的天际线,摩天大楼披挂着节日的彩灯,如同镶嵌在黑色天鹅绒上的钻石星河。
室内的恒温系统隔绝了外界的寒风凛冽,温暖如春。汪言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背影挺拔,深邃的目光穿透玻璃,俯瞰着脚下这座象征着财富与权力的不夜之城。
他手中拿着一份刚刚由特殊渠道送达的、来自珀西瓦尔的加密简报。纸张的质感冰冷,上面的文字却传递着炽热的战果:
“‘迷雾’计划年终简报:
‘鬣狗’ - 哈维·韦恩斯坦:已完全陷入预设之‘最佳影片’争夺陷阱。其团队对《冷山》项目之资源分配出现显着畸形倾斜。
目标对《冷山》‘最佳女配角’(蕾妮·齐薇格)奖项的专项公关投入(资金、人力、顶级活动场次)同比上月下降35.7%,资源大规模转投至‘最佳影片’方向。其主观评估该奖项胜率极高,已产生轻敌心态。
针对我方‘关键节点’(马西娅·盖伊·哈登)之‘口碑渗透’效果显着。演员工会内部非正式票向模拟显示,其支持率在过去四周内持续上升17%,尤其在女性评委及资深演员评委群体中反响强烈,‘克制爆发力’与‘悲剧母性’标签接受度超预期。
针对‘竞争节点’(蕾妮·齐薇格)之‘负面舆情引导’已按预定方案,在目标评委圈层(道德委员会成员、清流派系、厌恶过度公关者)实现小范围、多批次、低烈度扩散。
内容聚焦‘表演浮夸质疑’及‘公关行为失当’,目前尚未引发大规模反弹,风险等级:可控。
‘鼹鼠’持续稳定输出误导性情报,其反馈已被目标高层采信并作为决策依据。‘内讧’剧本效果评估:优秀(A+)。
陷阱已稳固,猎物深入。‘斩首’锋刃完成淬火,待时而出。新年钟声,将为行动奏响序曲。”
汪言放下手中的简报,薄薄的纸张无声地落在昂贵的红木办公桌面上。他缓缓转过身,背对着窗外那片象征着无尽欲望与角逐的辉煌灯火,嘴角勾起一丝冰冷而锋利的弧度,如同寒夜里出鞘的刀锋。
哈维·韦恩斯坦,那条曾经不可一世的鬣狗,正一步步、踏着自以为是的节奏,坚定不移地走向他精心构筑的死亡陷阱深处。
奥斯卡的战场,硝烟早已弥漫,而真正的致命一击,早已在对手最自信的盲区里,磨砺得寒光四射,只待那万众瞩目的时刻,发出雷霆一击。
窗外,时代广场方向仿佛传来了新年倒计时的隐约回响,微弱却充满力量,预示着2004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场属于光影、权谋与复仇的盛宴,即将拉开它华丽而残酷的帷幕。
这一次,汪言要的,远不止是冰冷的金像奖杯。他要的,是将哈维·韦恩斯坦这个名字,连同他那套肮脏的奥斯卡魔法,一同钉死在好莱坞历史的耻辱柱上,让那声回荡在柯达剧院的丧钟,成为旧时代终结的最强音!
而此刻,东方的天空下,“神仙姐姐”的光芒正冉冉升起,与西方这场暗影中的猎杀,构成了这个岁末年初,最令人心悸的双星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