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清芷院的青砖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空气中浮动着栀子花的甜香。沈清辞刚将柳姨娘提供的线索整理成册,指尖摩挲着泛黄的纸页,目光落在“江南”二字上时,眉头又微微蹙起。柳姨娘的过往被刻意抹去,江南的旧迹成了唯一的突破口,若想查清真相,必须亲自去一趟江南,寻访当年与她有过交集的旧人。
“大小姐,靖王府派人来传话,说靖王殿下已派人盯紧了城南的香料铺和城外的庄子,还说若您有需要,他随时可调派暗卫协助。”晚翠捧着一个描金漆盒走进来,盒中放着靖王送来的密信,“另外,沈忠派人回报,天牢那边,福贵将锦盒交给了萧景渊,至于盒中何物,暂时还未查清。”
沈清辞接过密信,展开一看,萧玦的字迹遒劲有力,寥寥数语便将部署说清,末尾还加了一句“江南潮湿,若需远行,可遣人来取避湿药膏”,让她心头微微一暖。她将密信折好,放入怀中,抬眸说道:“靖王的心意我记下了。你去备好行囊,我们明日便动身去江南。”
“明日就去?”晚翠有些惊讶,“大小姐,江南路途遥远,而且您走后,府中之事……”
“府中有父亲和沈忠打理,不会出乱子。”沈清辞语气坚定,“柳姨娘的过往是解开所有谜团的关键,迟则生变。况且萧景渊在天牢中拿到锦盒,必定会加快行动,我们必须在他动手前,找到回纥部落的破绽。”她顿了顿,看向晚翠,“你去告诉沈忠,让他继续盯着香料铺和天牢,若有异动,立刻传信给我。另外,让他挑选两名得力的暗卫,随我们一同前往江南。”
“是,大小姐。”晚翠躬身应下,转身去安排。
沈清辞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盛放的栀子花,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暖玉。前世她从未踏足江南,对柳姨娘的过往更是一无所知,如今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几十年前的旧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可她别无选择,为了沈家,为了大胤的安危,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要牢牢抓住。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沈清辞便身着一袭青色布衣,头戴帷帽,与晚翠及两名暗卫一同坐上了前往江南的马车。马车行驶在官道上,车轮碾过碎石,发出“轱轳”的声响。沈清辞掀开车帘一角,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思绪万千。她不知道此行能否找到线索,但她知道,自己必须全力以赴。
经过数日的奔波,马车终于抵达江南苏州。苏州素有“人间天堂”之称,此时正值初夏,河道两旁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乌篷船在河中缓缓划过,船夫唱着悠扬的吴歌,空气中弥漫着水乡特有的湿润气息。沈清辞一行人找了一家偏僻的客栈住下,随后便开始打探柳姨娘的过往。
柳姨娘原名柳如烟,据镇国公府的老仆说,她当年是从苏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嫁入沈家的。沈清辞按照老仆提供的地址,找到了苏州城南的一条老巷。老巷狭窄而幽深,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光滑发亮,两旁的老宅墙皮斑驳,门楣上的雕花早已模糊不清。
“请问这里是柳家的旧址吗?”沈清辞拦住一位提着菜篮的老妇人,语气温和地问道。
老妇人抬起头,看了看沈清辞,又看了看身旁的老宅,叹了口气:“姑娘,你说的是几十年前的事了。这柳家啊,早在三十年前就败落了,柳老爷和柳夫人相继病逝,只剩下一个女儿柳如烟,后来听说嫁去了京城,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您知道柳如烟嫁去京城之前,有没有什么亲近的人,或者经常往来的朋友?”沈清辞追问,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老妇人沉思片刻,说道:“亲近的人倒是没有听说过,不过我记得,柳如烟年轻时经常去巷口的‘墨香书斋’看书,那书斋的掌柜与她颇为熟络。只是后来书斋也关了门,掌柜的不知去了哪里。”
“墨香书斋?”沈清辞心中一动,“您知道书斋的掌柜叫什么名字,如今可能在何处吗?”
老妇人摇了摇头:“掌柜的好像姓苏,具体叫什么我记不清了。听说他后来去了城西的寒山寺,当了和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沈清辞谢过老妇人,便带着晚翠和暗卫前往城西的寒山寺。寒山寺坐落在枫桥镇,寺内古木参天,钟声悠扬。沈清辞一行人走进寺内,只见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她找到一位正在扫地的小和尚,问道:“小师父,请问寺中是否有一位姓苏的和尚,几十年前曾在城南的墨香书斋当掌柜?”
小和尚愣了一下,随即说道:“施主说的应该是苏师叔。他确实是几十年前来到寺中的,如今正在后院的禅房打坐。我带你们过去吧。”
沈清辞跟着小和尚穿过回廊,来到后院的禅房。禅房简陋而整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和尚正坐在蒲团上打坐,面容清癯,眼神平和。听到脚步声,老和尚缓缓睁开眼睛,看向沈清辞一行人。
“施主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要事?”老和尚的声音苍老却洪亮。
沈清辞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地说道:“晚辈沈清辞,来自京城。今日前来,是想向苏师父打听一个人,她名叫柳如烟,几十年前曾在您的墨香书斋看书,与您颇为熟络。”
听到“柳如烟”三个字,老和尚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即又恢复了平静:“柳姑娘……几十年前的旧事了,施主为何突然提起她?”
“苏师父,实不相瞒,柳如烟如今是晚辈家中的姨娘。”沈清辞坦诚说道,“只是她的过往疑点重重,还与一桩关乎家国安危的阴谋有关。晚辈此次前来,是想查清她的过往,找出幕后黑手,还天下一个太平。”
老和尚沉默片刻,叹了口气:“罢了,几十年的秘密,也该揭开了。柳姑娘当年确实经常来我的书斋看书,她聪慧过人,对诗词歌赋颇有见解,只是性子有些孤僻,很少提及自己的家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有一次,我偶然看到她与一个回纥男子在书斋后院交谈,那男子神色慌张,像是在躲避什么人。柳姑娘看到我后,神色十分紧张,还叮嘱我不要告诉任何人。后来没过多久,柳姑娘就突然离开了苏州,听说嫁去了京城。”
“回纥男子?”沈清辞心中一紧,“您还记得那男子的模样吗?或者有没有听到他们交谈的内容?”
老和尚摇了摇头:“那男子戴着斗笠,看不清模样,只听到他们提到‘雪山’‘信物’‘任务’之类的词语。我当时觉得奇怪,却也没有多问。后来柳姑娘离开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听到过关于她的消息。”
沈清辞若有所思,柳姨娘口中的回纥部落二首领阿古拉,还有雪山脚下的儿子,与老和尚所说的“雪山”“回纥男子”正好对应。看来柳姨娘年轻时就与回纥部落有勾结,而她嫁入沈家,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阴谋。
“苏师父,多谢您告知这些。”沈清辞再次躬身行礼,“不知您是否还知道其他与柳如烟有关的人和事?比如她的家人,或者她离开苏州前的一些异常举动。”
老和尚想了想,说道:“柳姑娘的父母去世后,她就独自一人生活。我记得她离开苏州前,曾去城外的一座孤坟祭拜,那孤坟没有墓碑,也不知道埋的是谁。她在坟前哭了很久,还烧了一些纸钱和书信。”
“城外的孤坟?”沈清辞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您知道那孤坟的具体位置吗?”
“就在城外的乱葬岗附近,几十年过去了,恐怕早已被荒草淹没,找不到了。”老和尚遗憾地说道。
沈清辞虽然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老和尚能提供这些线索已经不易。她再次谢过老和尚,便带着晚翠和暗卫离开了寒山寺,前往城外的乱葬岗。
苏州城外的乱葬岗荒草丛生,白骨散落,空气中弥漫着腐朽的气息。沈清辞一行人小心翼翼地在乱葬岗中寻找,晚翠和暗卫负责清理荒草,沈清辞则仔细查看每一座孤坟,希望能找到老和尚所说的那座没有墓碑的坟茔。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乱葬岗上,给这片荒凉之地增添了一丝诡异的氛围。就在沈清辞快要放弃的时候,晚翠突然喊道:“大小姐,您看这里!”
沈清辞连忙跑过去,只见晚翠清理出的一片空地上,有一座小小的土坟,坟前没有墓碑,只有一块破旧的木牌,上面刻着一个模糊的“柳”字。沈清辞蹲下身,仔细查看土坟,发现坟前的泥土似乎被人翻动过,不像是几十年都无人问津的样子。
“看来有人来过这里。”沈清辞眉头微蹙,“晚翠,你让人小心挖掘,看看坟里有没有什么东西。”
暗卫立刻拿起工具,小心翼翼地挖掘土坟。没过多久,一具早已腐朽的棺材显露出来。暗卫打开棺材,里面只有一堆白骨,还有一枚残破的银簪——这枚银簪的样式,与柳姨娘锦盒中的那支一模一样,簪头同样刻着回纥部落的图腾!
沈清辞心中一震,这枚银簪足以证明,这座孤坟里埋的人,与回纥部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柳姨娘前来祭拜,说明她与死者的关系非同一般。难道死者是柳姨娘的亲人,还是回纥部落的同伙?
“大小姐,您看这里!”暗卫在白骨旁边发现了一张泛黄的纸,纸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几个字:“……阿古拉……雪山……任务……失败……”
“阿古拉!”沈清辞瞳孔骤缩,阿古拉是回纥部落的二首领,也是将沈清柔送到柳姨娘身边的人。这张纸上的内容,似乎在说有人因为任务失败而被灭口,而死者很可能就是执行任务的人。
“看来柳姨娘的背后,确实藏着更大的阴谋。”沈清辞将银簪和纸片收好,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这座孤坟,还有这枚银簪和纸片,都是重要的证据。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些证据带回京城,交给靖王殿下,让他帮忙调查阿古拉和回纥部落的更多线索。”
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沈清辞警惕地站起身,对暗卫说道:“快,把坟恢复原状,我们立刻离开这里!”
暗卫迅速将土坟填埋好,一行人转身朝着客栈的方向跑去。身后的马蹄声越来越近,沈清辞回头一看,只见一群黑衣人骑着马,正朝着乱葬岗的方向赶来,他们的腰间都佩戴着与银簪上相同图腾的令牌——是回纥部落的人!
“他们怎么会来这里?”晚翠脸色发白,有些惊慌地问道。
“恐怕是柳姨娘走漏了风声,或者他们一直在暗中跟踪我们。”沈清辞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紧迫感,“别慌,我们走小路回客栈,然后立刻动身返回京城。”
一行人沿着小路,一路疾行,终于在天黑前回到了客栈。沈清辞立刻让人备好马车,收拾好行李,连夜离开了苏州。马车行驶在夜色中,沈清辞坐在车内,手中紧紧攥着那枚银簪和纸片,心中思绪万千。回纥部落的人已经察觉到他们的行动,看来京城的局势,比她想象的还要危急。
“大小姐,您说回纥部落的人会不会已经把我们的行踪告诉沈清柔和萧景渊了?”晚翠担忧地问道。
“很有可能。”沈清辞点了点头,“沈清柔心思歹毒,萧景渊野心勃勃,他们得知我们在调查柳姨娘的过往,必定会有所行动,甚至可能提前发动宫变。我们必须尽快回到京城,做好应对的准备。”
马车在夜色中疾驰,窗外的风景飞逝而过。沈清辞靠在车壁上,闭上眼睛,脑海中不断梳理着手中的线索:柳姨娘与回纥部落的勾结、阿古拉的存在、雪山脚下的儿子、城南的香料铺、城外的庄子、天牢中的锦盒……这些线索如同一条条锁链,将沈清柔、萧景渊、回纥部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阴谋网络。
她知道,回到京城后,等待她的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较量。但她不会退缩,因为她的身后,是沈家的安危,是大胤的百姓。她握紧手中的暖玉,玉佩的温润透过指尖传来,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她相信,只要她与萧玦联手,凭借手中的证据和盟友的支持,一定能彻底粉碎这个阴谋,让所有背叛者血债血偿,还天下一个太平。
就在沈清辞一行人快马加鞭返回京城的时候,镇国公府的柴房里,沈清柔正焦躁地踱步。她刚刚收到回纥部落传来的消息,说沈清辞去了江南,正在调查柳姨娘的过往,还找到了与回纥部落有关的证据。沈清柔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眼中闪过一丝恐惧——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不行,不能让沈清辞把证据带回京城!”沈清柔咬牙切齿地说道,“一旦证据曝光,不仅我会身败名裂,回纥部落的计划也会彻底失败。我必须想办法,在沈清辞回到京城之前,销毁所有证据!”
她走到柴房的角落,从一块松动的砖头下取出一个小巧的信号弹,用力拉响。信号弹在空中炸开,发出一道红色的光芒,这是她与回纥部落约定的紧急信号,意味着需要立刻支援。
沈清柔看着空中的红光,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沈清辞,这一次,我绝不会让你得逞!你和沈家,还有所有阻碍我的人,都必须死!”
夜色渐深,京城的上空,似乎笼罩着一层无形的阴霾。一场关乎家国安危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