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简夫:北宋“巧劲治水高手”!穿穴埋石解水患,用逆向思维破难题
陕西地区因为洪水暴发,有块像房屋一样大的巨石堵塞在山涧里,导致水流无法正常通过,四处泛滥成灾。这块石头实在太大,靠人力根本挪不动,当地州县的官员都束手无策,十分头疼。
雷简夫当时担任当地县令,他想出一个妙招:让人在巨石下方各自挖一个洞穴,洞穴的大小刚好和巨石匹配,然后众人合力将巨石拖拽进洞穴里,再用泥土把洞穴填埋起来。就这样,堵塞山涧的巨石被“藏”了起来,水流恢复了通畅,水患也彻底平息了。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化解石塞水患,关键在“弃硬搬+用巧劲,以‘逆向思维’转堵为疏”
雷简夫能轻松解决“巨石挡路”的难题,核心逻辑是“跳出‘搬石头’的固有思维,用‘埋石头’的逆向思路,以最小成本解决根本问题”,可拆解为两层:
1.看透难题本质:水患根源是“石堵水道”,而非“石头存在”
他没有陷入“必须把石头移走”的误区,而是明确核心矛盾——只要让水流恢复通畅,就能解决水患。巨石“搬不动”不代表“解决不了”,换个方式处理石头的位置,同样能达到疏解水流的目的。
2.以“逆向操作”破局:将“搬石头”的难题转化为“埋石头”的巧法
他放弃“硬碰硬”的人力搬运,转而采用“向下挖掘”的逆向思路。挖穴埋石既避开了“巨石难移”的痛点,又能直接消除“石堵水道”的隐患,操作难度和成本远低于搬运巨石,实现“以巧取胜”。
二、核心启示:遇“硬阻力难题”,别死磕,用“逆向思维+换道破局”解题
雷简夫的智慧,对问题解决、困境突破、创新思维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应对“硬阻力难题”:不钻牛角尖,换个角度找解法
若遇到“凭现有能力无法直接突破”的难题(如职场中“资源不足完不成任务”、生活中“固有障碍难跨越”),别死磕一个思路。可像雷简夫那样逆向思考——比如资源不足时,不“硬要资源”,而是“优化现有资源搭配”;障碍难跨越时,不“硬闯”,而是“绕路或借力规避”,换个方式达成目标。
- 解决问题“抓核心”:不被表象困住,直击根本矛盾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怎么做”的表象困扰(如“怎么搬石头”),却忘了“为什么做”的核心(如“为什么要动石头”)。雷简夫始终聚焦“疏解水流”的核心目标,不纠结于“搬石头”的形式,反而找到更高效的解法。日常中也是如此:解决问题前先明确核心需求,再发散思路,避免被固有方法束缚。
- 创新破局“弃惯性”:跳出固有思维,用巧劲替代蛮力
面对难题,“蛮力硬拼”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雷简夫用“埋”替代“搬”,用巧劲省了蛮力。比如职场中推进难落地的项目,不“硬推执行”,而是“调整方案适配现有条件”;学习中攻克难理解的知识点,不“硬背答案”,而是“换个逻辑拆解理解”,灵活变通才能高效解题。
简单说就是:“遇到看似‘无解’的硬阻力难题,死磕固有思路只会白费力气。关键是跳出惯性思维,找准问题核心,用逆向操作或巧劲换个解法,不硬碰硬,反而能轻松化解难题。”
【原文】雷简夫
陕西因洪水下,大石塞山涧中,水遂横流为害。石之大有如屋者,人力不能去,州县患之。雷简夫为县令,乃令人各于石下穿一穴,度如石大,挽石入穴窖之,水患遂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