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韬&宋太祖:乱世权略高手!以“受赂”为棋,藏大智慧于取舍之间
郭崇韬:受赂非贪财,实为稳人心
郭崇韬向来清廉,可自从率军进入洛阳后,开始接受各地官员的贿赂馈赠。他的老朋友、家里的晚辈们对此颇有微词,劝他别这么做。
郭崇韬解释说:“我身兼将军和宰相之职,朝廷给的俸禄赏赐数以万计,难道还缺这点钱吗?现在各地的藩镇诸侯,大多是原来后梁的旧将,他们当初都曾是和皇上有过恩怨、甚至兵戎相见的人。如果我把他们的贿赂全都拒绝,他们能不心生疑虑和恐惧,担心我借机打压他们吗?”
第二年,后唐庄宗要在南郊举行祭祀天地的大典,郭崇韬把之前收受的贿赂全部拿了出来,用来资助朝廷的赏赐开销。
宋太祖:巧纳赠银,显大国气度
南唐后主李煜派使者给北宋宰相赵普送去五万两白银,赵普不敢隐瞒,立刻把这件事禀报给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说:“这钱不能不收,你只管写封信答谢南唐,再稍微赏赐一点财物给来使就行了。”
赵普还是觉得不妥,推辞不收。宋太祖接着说:“我们是大国,做事不能显得小家子气,让自己失了体面。就这么办,要让南唐摸不透我们的心思。”
后来南唐后主的弟弟李从善来北宋朝见,宋太祖除了按常规给予赏赐外,还私下偷偷送给他和当初南唐赠给赵普数额相同的白银。南唐的君臣得知后,全都又震惊又敬畏,深深佩服宋太祖的宏大胸襟和深远谋略。
冯梦龙点评:接受贿赂馈赠,按理说没有任何正当理由。但清廉的大臣有时会先推辞后接受,英明的君主甚至会教自己的大臣去接受,关键要看接受之后如何处置、发挥什么作用,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真正的英雄所具备的权谋策略。夏商周三代之后的将相,大多都是权谋策略上的枭雄啊!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受赂”背后,是“顺势控局、以退为进”的权略智慧
郭崇韬与宋太祖看似“受贿”的行为,实则是基于局势考量的深层谋略,核心逻辑可拆解为两层:
1.郭崇韬:以“受赂”释疑虑,稳抚降将人心
他的核心诉求是“稳定刚归降的藩镇势力”。后梁旧将本就对新政权心存戒备,若郭崇韬以“清廉”之名强硬拒贿,会被解读为“刻意疏远、准备清算”,激化矛盾。接受贿赂看似“失廉”,实则是用“接纳对方示好”的姿态,传递“无打压之意”的信号,消除降将的猜忌;而后续将贿赂悉数献出充公,更证明其“受赂非为私,实为稳局”,既守住了本心,又达成了政治目的。
2.宋太祖:以“纳银”立格局,威慑南唐政权
他的核心目标是“彰显北宋大国风范,瓦解南唐心理防线”。若直接拒绝南唐赠银,会显得小气怯懦,有损大国威严;若让赵普收下却无后续动作,又可能被误解为“君臣贪财”。因此,他先令赵普受银,再私下以同等数额回赠李从善——既展现了“不拒人好意”的气度,又用“对等回赠”的方式暗示“北宋不缺这点钱,你的示好我们不在意”,从心理上震慑南唐,让对方摸不透虚实,更凸显其帝王格局。
二、核心启示:遇“利益纠葛\/复杂博弈”,别死守教条,用“权变思维+目标导向”破局
郭崇韬与宋太祖的智慧,对职场博弈、商务谈判、人际应对等场景极具借鉴意义:
- 职场应对“复杂关系”:以“适度接纳”化解戒备
若面对需要拉拢的合作方、刚融入团队的新成员,对方以“小恩小惠”示好(如节日礼物、特产馈赠),别一味以“原则”拒绝。可像郭崇韬那样,适度接纳对方的好意——比如收下礼物后,在合适时机以同等价值的方式回赠,既消除对方的疏离感,传递“愿意建立关系”的信号,又避免陷入“利益交换”的嫌疑,用“柔性接纳”稳固关系。
- 商务\/外交“彰显格局”:以“灵活应对”掌握主动
若在商务谈判、跨公司合作中,对方抛出“利益试探”(如主动让利、赠送礼品),别被“规则”束缚。可借鉴宋太祖的思路,根据目标灵活应对——比如对方赠礼,可先收下以显尊重,再通过“优化合作条款”“提供额外资源”等方式回应,既展现“大气”的合作态度,又不落下风,甚至能通过对方的试探反掌握谈判主动权。
- 打破“教条思维”:以“目标为先”权衡取舍
两人的共同智慧在于“不被表面道德教条绑架,聚焦核心目标”。职场中,若为了推进重要项目(如整合资源、稳定团队),需做出“看似不符合常规”的选择(如接纳有争议的合作方、对小瑕疵暂时妥协),别因“怕担骂名”退缩。只要核心目标正当,且能把控后续节奏(如郭崇韬“受而不用”、宋太祖“受而制衡”),适度权变远比死守教条更能成事。
简单说就是:“面对利益纠葛或复杂博弈,别墨守成规死磕‘应该怎样’,要想‘需要怎样’。学会根据核心目标灵活调整策略,适度的‘让步’‘接纳’可能是化解矛盾、掌握主动的关键。真正的智慧不是死守原则,而是在原则底线内,用权变思维实现最终目标。”
【原文】郭崇韬 宋太祖
郭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吾位兼将相,禄赐巨万,岂少此耶?今藩镇诸侯多梁旧将,皆主上斩袪、射钩之人,若一切拒之,能无疑骇?”明年,天子有事南郊,崇韬悉献所藏,以佐赏给。
南唐主以银五万两遣赵普,普以白宋主,主曰:“此不可不受,但以书答谢,少赂其使者可也。”普辞,宋主曰:“大国之体,不可自为削弱,当使之弗测。”及从善南唐主弟。来朝,常赐外密赍白金,如遗普之数。唐君臣皆震骇,服宋主之伟度。
赂遗无可受之理,然廉士或始辞而终受,而明主亦或教其臣以受,全要看他既受后作用如何,便见英雄权略。三代以下将相,大抵皆权略之雄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