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镠&李德裕:“改积弊别硬来”,用“缓调控+定边界”比“强拆台”更稳妥
令狐镠:除旧党“不滥杀”,用“冷处理”减冤
唐宣宗对“甘露之变”(宦官与朝臣的权力斗争)心存不满,曾给宰相令狐镠下密旨,想彻底诛杀参与事变的旧党。
令狐镠既想完成皇帝的意图,又担心牵连无辜,于是秘密上奏一份奏折,建议:“对旧党中确实有罪的人,一个都别放过;但他们空缺出来的职位,不要再派人填补。这样一来,旧党势力自然会慢慢消亡,不会有漏网之鱼,也不会滥杀无辜。”
李德裕:改军弊“立新规”,让将帅“掌实权”
之前,各地藩镇都有宦官担任监军,这些监军凭着自己的想法指挥军事,将领根本不能自主决定军队的进退。
更严重的是,监军还会从军中挑选几百名最勇猛的士兵组成自己的卫队,留在战场上打仗的反而都是胆小懦弱的人。这也是近年来将领出征却屡次战败的原因。
李德裕(谥号文饶,世称李赞皇)于是和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商议,定下规矩:下令监军不得干预军政事务;每一千名士兵中,只允许监军挑选十个人作为自己的护卫;士兵立了功,监军和护卫也能按规定获得赏赐。
从此之后,将领能自由施展谋略,军队打仗也所向披靡,屡立战功。
冯梦龙点评:不搞“一刀切”的极端操作,用“软办法”化解硬矛盾,比强硬整治更显智慧!
令狐镠不用“大规模诛杀”,靠“空职位不补”让旧党自然消亡,既避免了冤假错案,又达成了削弱旧党的目的;李德裕不直接罢免监军,而是用“限人数、禁干政”的规矩,既给了监军台阶,又让将领重掌兵权,解决了军队积弊。两人都避开了“激进对抗”的风险,用温和却有效的方式推动改变。
另外,令狐镠的办法还能举一反三:现在京城卫军中,有很多空有名额却不干活、白拿俸禄的人,没一个能用;突然裁撤他们,又怕引发动乱。如果按照“有罪不饶、缺额不补”的思路,不用几十年,就能清理掉空额;省下的经费再招募新兵,还能把无用的虚额变成有用的战力。
令狐镠和李德裕的智慧,在于看透“积弊不是一天形成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令狐镠抓“旧党存续靠职位”的关键,用“空额不补”慢慢瓦解;李德裕抓“监军乱政靠兵权”的核心,用“限人数、禁干预”划清边界。很多时候,面对长期积累的问题,别只想着“快速根除”,先找到问题的关键节点,用“软调控”慢慢疏导,或用“立规矩”明确边界,反而能更平稳地解决问题。
【管理智慧】
一、令狐镠:软清隐患不硬杀,“有罪莫舍+有阙莫填”藏智慧
唐宣宗对“甘露之变”(宦官与朝臣的权力斗争)耿耿于怀,曾私下给宰相令狐镠递话,想把相关人员全杀了。令狐镠既不想违逆皇帝,又怕牵连太多冤屈之人,没直接说“不能杀”,反而悄悄递了个“软方案”:“只要是确实有罪的,一个都别放过;但这些人的职位要是空出来了,就别再补人——慢慢下来,这拨人自然就没了。”
这招妙就妙在“不搞突然袭击”:有罪的依法处理,没冤杀;职位空了不补,不主动“裁员”,却能通过“自然流失”慢慢清掉隐患——既顺了皇帝“清算”的意,又避免了“一刀切”的血腥和冤假错案,朝堂没因此动荡,还悄悄解决了皇帝的心病。
评注延伸:对应“京卫军虚籍”,当代企业“软清冗余”也能用这招
评注里冯梦龙说“京卫军空有编制却没战斗力,硬裁怕兵变”,令狐镠这招刚好能解——不硬砍编制,只让“没用的人走了不补”,慢慢就能清出精干队伍。放到现代企业,遇到“冗余人员多、硬裁怕闹事”的问题,这招同样好用。
当代案例:国企软清后勤冗余岗,不裁员却省了30%成本
某传统制造国企的后勤部门,人多事少:30个人管食堂、安保、保洁,却总被投诉“效率低”,要是硬裁,老员工会闹“没功劳有苦劳”,还可能找工会抗议。
公司学令狐镠的思路,没搞裁员,反而定了两条规矩:
1.“有罪莫舍”:对迟到早退、消极怠工的后勤人员,按公司制度扣绩效、通报批评,让想混日子的人“待不下去”;
2.“有阙莫填”:后勤人员退休、主动离职后,空缺岗位不再招聘,把他们的工作分给现有人员,同时给“多干活的人”涨20%岗位补贴。
结果两年下来,后勤部门从30人减到21人,没人闹意见——想混的自己走了,留下的因为能多拿补贴,反而更积极;公司不仅省了9个人的工资,后勤投诉率还降了一半。要是当时硬裁,老员工肯定会闹到上级单位,反而把小事搞大。
二、李德裕:硬斩干预还实权,“剥监军权+保骁勇兵”打胜仗
唐朝中期,各地军队都有宦官当监军,这些宦官不懂打仗,却爱瞎指挥:今天让将帅攻东边,明天让守西边,将帅根本没法按自己的谋略来;更过分的是,监军还会从军队里挑几百个最能打的骁勇士兵,当自己的“私人卫队”(牙队),真正上战场的全是没战斗力的弱兵——难怪那几年将帅出征,输多赢少。
李德裕(谥号文饶,世称李赞皇)一看这不行,就跟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商量,定下两条铁规:
1.监军不准干预军政:打仗的事全听将帅的,监军只能看,不能瞎指挥;
2.限制监军“抢兵”:每1000个士兵里,监军最多只能选10个人当自卫队,剩下的骁勇士兵必须留在作战队伍里;而且只要打了胜仗,不管是将帅还是普通士兵,都能按规矩拿赏赐。
这两条一落实,将帅终于能放开手脚制定战术,作战队伍也有了能打的精兵,之后再出征,几乎每战必胜。
核心逻辑:拆“外行干预”和“资源错配”两个坑,还专业人干专业事
李德裕没跟宦官硬吵“该不该监军”,而是精准戳中两个死穴:
-外行瞎指挥:剥了监军的“军事干预权”,让将帅有实权;
-资源被浪费:限制监军抢精兵,让能打的人上战场——不搞“一刀切取消监军”,却解决了监军带来的所有麻烦,既没得罪宦官集团,又救了军队战斗力。
当代案例:科技公司剥“外行干预权”,研发团队从延期到提前交付
某互联网公司的研发部,以前总被总部的运营总监(非技术出身)瞎指挥:研发团队想先优化核心功能,运营总监非要他们先做“能快速上线的小功能”;还把研发里的3个骨干调去做“运营数据统计”,导致核心项目总延期。
新cEo学李德裕的思路,定了两条规矩:
.运营总监不准干预研发细节:研发方向、功能优先级全由研发主管定,运营只负责提“用户需求”,不能管“怎么实现”;
2.核心研发人员不准随意抽调:研发骨干只能留在核心项目组,要调人得研发主管和cEo一起签字,而且项目成功后,研发团队能拿“项目利润的10%”当奖金。
结果才3个月,之前延期2个月的核心项目就提前1周交付,还拿到了行业奖项——研发主管能按专业判断来,骨干也不用被瞎调,团队战斗力一下就上来了。要是当时硬跟运营总监吵“你不懂技术别瞎管”,只会闹得两败俱伤,项目还是推进不了。
三、两人的“解套共同点:不激化,抓要害”
不管是令狐镠的“软清”,还是李德裕的“硬斩”,都没犯“一上来就硬刚”的错:
-令狐镠没说“皇帝你别滥杀”,而是用“自然淘汰”帮皇帝实现目的,还避了冤杀;
-李德裕没说“宦官别乱管军队”,而是用“限权+保兵”解决问题,没跟宦官撕破脸。
他们都懂:解决复杂问题,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找要害,巧发力”——要么用“软办法”让问题自然消失,要么用“硬规矩”堵死麻烦源头,比蛮干省10倍事。
四、核心启示:遇到“复杂难搞事”,记住两人的2个“不犯傻”
1.不犯“一刀切硬刚”的傻:令狐镠不硬阻皇帝诛杀,企业不硬裁老员工,都是“不把人逼到绝路”——遇到“要清人、要纠错”的事,先想“能不能用自然流失、规则筛选”的软办法,别一上来就激化矛盾;
2.不犯“绕着要害走”的傻:李德裕不绕开“宦官干预、抢兵”的要害,公司不绕开“外行管内行”的问题,都是“精准戳死穴”——遇到“事办不成”的情况,先找“谁在瞎掺和、核心资源被谁占了”,解决这些要害,事自然就成了。
【原文】令狐镠 李德裕
宣宗衔甘露之事,尝授旨于宰相令狐公。公欲尽诛之,而虑其冤,乃密奏牓子云:“但有罪莫舍,有阙莫填,自然无类矣。”
评:今京卫军虚籍糜饩,无一可用;骤裁之,又恐激变。若依此法,不数十年,可以清伍。省其费以别募,又可化无用为有用。
先是诸镇宦者监军,各以意见指挥军事,将帅不得专进退。又监使悉选军中骁勇数百为牙队,其在阵战斗者皆怯弱之士。所以比年将帅出征屡败。李赞皇乃与枢密使杨钧义、刘行深议,约敕监军不得预军政,每兵千人听取十人自卫,有功随例沾赏。自此将帅得展谋略,所向有功。